(1) 质量意识的培训质量意识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强烈的实践性,广泛的社会性,巨大的能动性,鲜明的层次性。
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成败。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更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质量意识教育是质量培训的首要内容。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质量意识教育的重点是要求各级员工理解:a) 本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b) 其工作结果对过程、产品甚至信誉的影响;c) 采用何种方法才能为实现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质量目标作出贡献。强化质量意识,就是要增强人们关心质量并改进质量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具体的工作可有以下几点:a) 学习“质量第一”的基本国策及有关质量的政策法规;b) 建立市场竞争机制;组织此方面内容的学习;c) 利用舆论宣传“优质光荣,劣质可耻”的思想;d) 通过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进行教育。
5. 1.2 质量知识的培训质量知识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内容的主体。质量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针对不同的角色要求掌握的内容不同。因此在质量知识内容的安排上,决不能“一刀切”。要在区别不同岗位需要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规定不同的内容,编写不同的教材。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应以经营战略、管理理论、决策技术以及职能活动为主;技术人员培训内容除管理理论和职能活动外,重点学习高级统计技术;而一线员工培训内容则以管理概论和现场统计为主。
5. 1.3 专业技能的培训技能是指直接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技能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行业和岗位不同,其所需的技能不同,但对各层次人员的培训要求则大致相同。对一线的岗位人员,应加强基础技术训练、熟悉新工艺,不断进行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对技术岗位人员,其主要进行专业技术的更新和补充,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对管理岗位人员除应熟悉专业技术外,还要精通管理业务,学习社会知识,做一个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擅应变的合格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