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起源于欧洲,最初是民间自娱自乐的“广场舞”。
文艺复兴时期,芭蕾舞传入意大利,成为仅供贵族欣赏的宫廷舞蹈,统称为“古典派”芭蕾,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
17世纪,“古典芭蕾”流行于法国,17世纪后期传入俄国。古典芭蕾要求高贵,沿袭宫廷芭蕾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方式,经过不断地改变和革新,在19世纪形成了古典“浪漫派”芭蕾舞。古典派代表作品:《天鹅湖》,舞衣为纱质的短裙,舞鞋质地较软。浪漫派代表作品:《吉赛尔》,舞裙长及膝与踝之间,舞鞋较硬,便于舞者跐立。
20世纪初,现代艺术潮流开始对芭蕾舞产生影响,之前的芭蕾遵循原有的城市规范,而现在产生的许多芭蕾作品,选材自由,形式新颖,更吸取借鉴其它种类舞蹈的词语和表现手法,比如运用交响乐编舞的“交响芭蕾”,逐步形成了区别古典芭蕾风格的现代芭蕾。交响芭蕾代表作品:《宝石花》,俄罗斯最著名的民族芭蕾舞剧之一,根据乌拉尔民间童话故事改编,是苏联交响芭蕾的转折点。现代芭蕾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著名的悲剧故事,将爱情与欲望、伪善与欺骗、绝望与死亡呈现在舞台上,将人所面临的最极致的情绪浓缩于一部芭蕾舞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