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76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赢得官兵阵阵喝彩声,三尺讲台成了官兵了解互通的平台。
三五分钟一堂课,三言两语明一理。此次教育是该营开展“微教育”活动的又一次尝试,深受全营官兵喜爱。(战士主动上台分享心得)前不久,该营一连指导员孔宪明组织全营政工主官,来了一场探索“微教育”方法路子的“头脑风暴”。大家在讨论中意识到,高原环境恶劣,条件差、任务重,然而传统教育方式对不少官兵缺乏吸引力,无法有效感召和激励官兵。要时刻保持队伍“扛红旗,争第一”的先进性,则必须通过高质效的教育来凝心聚力。他们一改以往“填鸭式”教育,采取“无处不课堂,随时皆教育”的随机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成功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微阵地”。“微教育”是顺应网络时代潮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抢占思想教育阵地、掌握舆论主导权的有效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他们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让官兵走上讲台,分享心得感悟。通过热点评说、战地随想、新闻评议等小栏目鼓励大家登台交流,发表个人意见,进一步增强教育实效。将主题教育重点内容分解细化,通过讲一个故事、剖析一个道理,促进教育入脑入心。(全营政工主官开展讨论交流)该营开展的“微课堂”总结起来有六个特点,用六个字概括就是“短、平、快、新、实、活”。01“短”,短小精悍、删繁就简。在有限的时间内讲透观点、摆明道理。“平”,平等交流、官兵互动。通过开放式、启发式教育,与官兵坦诚交换看法、交流心得。“快”,快速反应、及时教育。随时捕捉官兵的思想问题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一时间“雪中送炭”,搞好引导。“新”,紧跟时代、耳目一新。将获得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及时向官兵进行宣传、科学阐释。“实”,少讲空话、语言朴实。用通俗易懂和接地气的语言进行讲述。“活”,方法灵活,不拘一格。见缝插针搞教育,在教育模式上,固定与动态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单一型与复合型结合。这样的教育方式在营里一经推开,立刻引起官兵热捧。前不久,在旅里组织的“四会教练员比武竞赛”中,一连指导员孔宪明正是通过这样生动灵活的教育方式拔得头筹。对于“微课堂”的教育方式,他感触颇多:“思想政治教育固然要有大课题、大课堂,但不能贪大求全,追求立竿见影,往往需要循序渐进、‘滴水灌溉’。‘微课堂’适应这一要求,不拘形式、随时进行,最终达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