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木偶奇遇记》的教育艺术《木偶奇遇记》是科洛迪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
它叙述老人杰佩托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木偶奇遇记》通过拟人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向人们展示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历程。通过皮诺乔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聪明、善良、顽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给孩子们以有益的教诲和艺术的感染。下面我将就以下几点分析《木偶奇遇记》的教育艺术。一、 故事本身的说教性《木偶奇遇记》则通过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生动丰满的人物,让儿童感悟到成长的艰辛并获得成长的经验,从而得到教育。(一)从故事情节分析《木偶奇遇记》作为一个童话故事,它的故事情节无疑是跌宕起伏的。最初的皮诺乔一心想着玩,当然他也想做一个好孩子。但是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皮诺乔交上了坏朋友。紧接着,一系列的磨难开始上演了。而皮诺乔也在次次得救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儿童在读书的同时,似乎也经历了一次成长的冒险。在整个故事中,儿童学到最多的应该是,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故事中的小木偶,每次撒谎,鼻子就会长一截。(二)从人物形象分析《木偶奇遇记》的说教性并不是传统教学那样的枯燥乏味,它是通过一个木偶的成长,向儿童阐明一个道理:真正的人,真正的小孩,是应该上学读书的,是需要听一听大人的话的——开始的皮诺乔正是没有听,正是要逃离学校,向往不用读书和劳动,尽情地玩,结果一次次的“奇遇”,受尽磨难。通过受难而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道理和途径。换句话说,只要热爱学习和劳动,那么“木偶”也能变成人的。
二、 与儿童心理的契合儿童最初大多是以声音、色彩来认识世界的,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要想抓住儿童的眼球,就必须契合儿童心理的特征。《木偶奇遇记》语言新颖、生动、富有情趣。故事中小木偶皮诺乔的形象,以及故事中的语言符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
三、 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童话对儿童的塑造不是直接的灌输和教育,而是审美地进行,它是情感的艺术,对儿童的熏陶是一种“情育”,它对孩子情感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综上所述,《木偶奇遇记》通过跌宕曲折的情节、生动丰满的人物,运用符合儿童逻辑的描写手法,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把对儿童的说教和人生哲理镶嵌于变幻莫测、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木偶奇遇记》更是以儿童视角,展示了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儿童在读书时体验成长过程的艰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教导,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部儿童文学著作,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了其对教育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