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它的晚期。
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社会生活奢糜腐化,加上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阶层追求享乐社会思潮的兴起,戏曲获得了更为便利的生存发展条件。明初,南方的戏文已经扩布到东南沿海各省,并以强力的势头向内地和西南发展,及至明万历年间,已经成为广布全国的戏曲声腔,其中的昆曲更由于士大夫阶层的垂青而流传广远。杂剧的势力虽然逐渐消减,但在北方民间仍然长期演出不衰。明代中期以后,北方各地又在民间小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起的戏曲声腔——弦索和梆子,它们的兴起影响了清代全国戏曲的面貌。清代以后,这些戏曲声腔在全国各地到处流播繁衍,随处形成新的地方剧种,衍为中国戏剧文化的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