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进行主动审美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休。
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审美活动离不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如秀丽的山川、繁茂的森木,在它们被人欣赏时即为审美客体。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自然环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特别是生态系统显示旺盛的生命力,都是人的审美对象。艺术真实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根据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艺术形象具有三大特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如1959年水华的电影《林家铺子》中林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中国电影宝库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与艺术形象相比,艺术典型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艺术生产由于马克思提出的一种理论,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该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特点,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艺术的起源多元决定论是由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提出的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他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复杂的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神授说:是一整套解释艺术和美学根本问题的理论。在考古和艺术史研究不甚发达时,研究者感慨艺术创作的伟大奇迹,对于人从事富有灵性的艺术活动并创造辉煌成就感到震惊,无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给予解释,便将一切归因于神。大致包含了两种说法:
1. 神造万物,造艺术、艺术家、艺术形式,所有艺术以“合目的性”、“善”、“美”的方式,完成神的旨意。
2. 艺术行为是神授旨意,艺术家的创作是在模仿神造之物,艺术作品是对世界的幻化和模仿,艺术家的身份具有合法性,是神授的专职艺术工作者。 本质上可以归因于人类在追求一致性的本性下追求对世界的同一性解释,形成“想象的类的概念”,如花神掌管所有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