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加坡1959年独立时,是个制造业寥寥无几、城市结构陈旧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困和失业率很高的国家。
独立后,特别是在1965年现政府当政后,通过采取出口导向的工业发展战略,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965~1979年新加坡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0.1%。
80年代以来,其经济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1980~1984年的5年间,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仍高达8.5%。
二、新加坡经济在经历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以后能够强劲反弹,反映了新加坡政府在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方面的能力和决心。但是,新加坡经济从复苏过渡到持续增长却不十分顺利,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拖累,新加坡的电子产品出口急剧下滑,给投资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使经济增长减速。有专家认为,新加坡目前随着价格上涨压力的逐渐趋缓,通胀将受到一定的控制,而一旦出现经济放缓比预期严重的情况,就有进一步谨慎放宽货币政策的空间。届时政府就可以利用财政空间刺激总需求,维持就业率,以达到保护低收入家庭的目的。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也建议新加坡政府维持不同政府机构共同监督房地产市场的做法,并在必要时推出进一步措施。报告支持新加坡政府关于提高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方面的公共开支等举措,并相信新加坡政府用于保持低失业率和通过就业奖励计划等鼓励工作的做法将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包容性增长。与此同时,报告也认为,新加坡要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就必须加强社会安全网,使社会援助更具针对性。报告相信,新加坡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在必要时推出援助配套以帮助低收入家庭,并确保中小企业能够申请到足够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