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是合并在一起的。
本科进来一级只有一个班,人数有一定浮动,一般在三四十人或四五十人,本科生可选的专业方向有三个哲学、宗教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本科低年级基础课都是课程报告/论文+闭卷考试的方式,压力较大;本科高年级选修课大多是论文。几年哲学系读下来,论文写作还是能锻炼得比较规范的。关于高考怎么选专业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深入考虑过,我进哲学系完全是看高考分数能进哪个专业进哪个。个人觉得以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和阅历,不可能对大学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在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尽量考好分数,能进名校定要首先满足进入名校,平台、氛围、眼界等绝对是不一样的,本科专业的影响我认为真没有些人想的那么大。应该说,在某些层次以下的学校选择中,才存在好一点学校的冷门专业和差一点学校的热门专业的选择必要性。另外,我学了七年哲学,很早就自认不适合做学术,硕士毕业阴差阳错从事了金融业工作。开始找工作之后,渐渐也明白后来做什么工作跟专业的 瓜葛真不算大。不过,我们专业的学生一般还是以机关、事业单位等出路为主,大型国企每年也有几个。我们硕士班的情况是,很多人继续深造(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读博士,哪儿有这么多教职呀…),工作的人去基层选调(公务员)的最多,留京主要是国企和党报。强调一下,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对人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专业当然也不能。不管进入什么专业,努力掌握好当下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应对万变。我是理科生,自己选的哲学专业,虽然报志愿的时候我也不太清楚哲学专业是怎么样的。那个暑假,在高考结束后,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课,然后深深为之着迷,当时以为哲学课就是这样的。高考分数恰好不高也不低,又想着出去走走,北京是个好地方。分数段附近一看,唔,中央民族大学,听起来挺高大上的,最后被第一志愿哲学专业录取。这在我们班里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是调剂来的,所以在大一的时候不少人转专业转出去了。我们学校的哲学专业和宗教学专业合在一起称为哲宗学院,是一个小学院,这和全国绝大多数哲学系的情况是一样的。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哲学八大类—中哲、西哲(外哲)、马哲①、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美学、科技哲学,课都开起来了。作为文科专业,学院老师要求也不严苛,学业压力是很小 的。大部分的焦虑都来源于将来就业找工作的压力。当然,据我观察,大部分同学都承认哲学课是很有意思的,毕业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相关工作(考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一般是因为志不在此,毕竟搞哲学既费脑还挣不到钱,没有足够的兴趣真的很难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