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高考改革三新指什么

231次

问题描述:

高考改革三新指什么,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学校课程变化: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的主要命题范围。

普通高中开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学校的各类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所有普通高中课程均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的主要命题范围。学生还需按要求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科目变化:外语语种增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增加了外语规划语种(调整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鼓励高中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学时和学分变化:高中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每周35课时,18课时计1学分。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学业水平考试变化: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只有1种类型,成绩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2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为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学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所在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确定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课堂组织方式变化:选课走班将全面开展。

2021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取消文理分科,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始选课走班。各普通高中将针对我区选择性考试科目12种组合,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将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教学。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变化:采取“3+1+2”模式。

2024年,广西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包括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即“3+1+2”模式。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考生还须按照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招生录取方式变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新机制。

高考改革三新指什么

其他答案

高考改革三新指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为了适应高考综合改革,更好的迎接新高考,教育部也推出来新教材和新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了全新的学习内容,对所有科目的必修内容都进行了调整,相比之前有所缩减,相当于减轻了高中在校生学习压力。

其他答案

高考改革“三新″指的是高考新变化、课程新变化和教材新变化。

高考新变化即不再分文理科,采取3门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考生自选3门)。

课程新变化即课程设置变化,外语语种增加;课程类别变化,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成为高考考查范围。

教材新变化即教材体例编排、选文内容、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等方面,都与之前教材发生很大变化。

其他答案

高考三统一指考生在规定时限内的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地在同一个区域,即考生中学阶段(含初中、高中,下同)6年户籍、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和实际就读3年的所在地必须为同一个县(市、区)或设区市加分政策相同的所有城区范围内。

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