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耸立在巴黎市区赛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
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层,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建成,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星形广场凯旋门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位于巴黎市西夏尔·戴高乐广场,故而又称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为纪念拿破仑.波拿巴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由拿破仑于1806年始建,1836年落成。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外墙上有巨型拿破仑雕像,以刻在右侧石柱上的《出征》浮雕最著名。门内侧刻有曾跟随拿破仑出征的3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下有无名战士墓,并设有“长明火炬”,以资纪念。12条林荫大道从广场辐射延伸,使凯旋门更形雄伟壮观。星形广场凯旋门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是法国政府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卢浮宫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另有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以此为名。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凡尔赛宫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的大巴黎区的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市,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卢浮宫迁往凡尔赛宫。期间经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修建,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1762年,法国王室由卢浮宫迁来此处定居。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后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随后的革命恐怖时期,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地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凡尔赛宫内残存的艺术品和家具均转运往巴黎城内另一座艺术瑰宝殿堂--卢浮宫,凡尔赛宫沦为废墟。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白金汉宫白金汉宫,英国的王宫。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内,位于伦敦詹姆士公园的西边,圣詹姆士宫与维多利亚火车站之间。1703年为白金汉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称白金汉屋,意思是“他人的家”。1726年,由乔治三世购得,曾一度做过帝国纪念堂、美术陈列馆、办公厅和藏金库。1761年,乔治三世加以扩建。由白金汉屋转变为白金汉宫的工作由乔治四世和他所器重的建筑师约翰·纳什完成。其中维多利亚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辉,若皇宫正上方飘扬着英国皇帝旗帜时,则表示女王仍在宫中。1825年,英王乔治四世加以重建,作为王宫。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白金汉宫正式成为王宫,此后白金汉宫一直是英国王室的府邸。现仍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王室住地。女王召见首相、大臣,接待和宴请外宾及其他重要活动,均在此举行。伦敦塔桥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塔桥两端由4座石塔连接,两座主塔高35米。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登塔远眺,可尽情欣赏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风光。假若遇上薄雾锁桥,景观更为一绝,雾锁塔桥是伦敦胜景之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即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的教堂,1540年之后,一直是伦敦的***圣公会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虽然在马拉松式的建造年代中不断地推移变化,属于哥特式。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也是英国的王室陵墓所在地。最后一个在这里举行葬礼的王室成员是已故的王妃戴安娜。除了王室陵墓外,这里也安葬着许多伟大的人物,包括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等。圣保罗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纽盖特街与纽钱吉街交角处,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以其壮观的圆形屋顶而闻名,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它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黛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到现在仍然不减圣保罗大教堂对旅客的吸引力,因其整体建筑设计优雅、完美,内部静谧、安详。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三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目前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大本钟大本钟,英国伦敦著名古钟,即威斯敏斯特宫报时钟。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建于1859年。大本钟安装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桥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钟楼四面的圆形钟盘,直径为6.7米,是伦敦的传统地标。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铸。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自从1859年投入使用后,英国政府每隔五年就要对大本钟实施维护,包括清洗钟体、替换大本钟的报时轮系和运转轮系等。比萨斜塔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现代古罗马斗兽场可以说是罗马乃至整个意大利的象征。斗兽场终年游人如织,来自全世界的游客纷沓而至。米兰大教堂米兰大教堂,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规模居世界第二。米兰大教堂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规模雄踞世界第二,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米兰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极其重要,著名的《米兰赦令》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在这里达芬奇,布拉曼特曾为他画过无数设计草稿,为使得大教堂更加壮丽。拿破仑曾在这里加冕,达芬奇为这座建筑发明了电梯。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和尖塔最多的建筑,被誉为 大理石山。米兰大教堂也是米兰总教区的主教堂,米兰教区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区。米兰大教堂不仅仅是一个教堂,一栋建筑,他更是米兰的精神象征和标志,也是世界建筑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藏品中的金色铜马身体与真马同大,神形毕具,惟妙惟肖。教堂又被称之为“金色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骄傲,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威尼斯的荣耀,威尼斯的富足,当然,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尽在于此。大教堂建于11世纪,以后时有增修。今天,大教堂是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结合得和谐,结合得协调,美不胜收,无与伦比。大教堂有五个圆圆的大屋顶,这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但供奉的却是一个西方的圣人。大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内外有4000平米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每天从世界各地来瞻仰和欣赏大教堂的人成千上万。勃兰登堡门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兰登堡门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这座柏林城门在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时期用于阅兵,象征着民族的兴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象征德国分裂;柏林墙倒塌,勃兰登堡门敞开,东德和西德在勃兰登堡门下走到了一起,勃兰登堡门象征着德国的重新统一;如今,作为德国标志的勃兰登堡门又成为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象征。科隆大教座堂科隆大教座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它是科隆市毫无争议的标志性建筑物。157米高的钟楼使得它成为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前两位是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和米兰主教座堂)。它从13世纪中起建,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缮工程不断。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它以法国兰斯主教堂和亚眠主教堂为范本,是德国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国哥特盛期样式建造的教堂。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骄傲,也是科隆的标志。德国科隆市如今,是莱茵区最大的国际商业中心,经常举行各类国际博览会。阳光明媚的日子,来到这座位于莱茵河中游的历史古城,可感受到浓烈的宗教气氛。坐落在德国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无忧宫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 ,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无忧宫宫殿建筑与其宽广的公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新天鹅城堡新天鹅堡,全名新天鹅石城堡,是19世纪晚期的建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西南方慕尼黑市,邻近年代较早的高天鹅堡(旧天鹅堡),距离菲森镇约4公里,离德国与奥地利边界不远。这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之一。共有360个房间,其中只有14个房间依照设计完工,其他的346个房间则因国王在1886年逝世而未完成。是德国境内受拍照最多的建筑物,也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新天鹅城堡是德国的象征,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城堡,据说目前仍有14000个。在众多的城堡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慕尼黑以南菲森的阿尔卑斯山麓的新天鹅城堡。由于是迪斯尼城堡的原型,也有人叫白雪公主城堡。建于1869年。从奥格斯堡到菲森,光是坐火车一路的风景都会让遐思神往。这犹如人间仙境的地方藏着有关魔法、国王和骑士的古老的民间传说,还有那无边原始的森林、柔嫩的山坡、无边的绿野上漫步着成群的牛羊,积雪终年的阿尔卑斯山和无尽宽阔的大湖。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 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的雕像。圣彼得大教堂俯视图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维也纳金色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金色大厅”曾令全世界多少音乐爱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厅”孕育了维也纳爱乐之声。说起来,这座大厅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了。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称应该叫作音乐协会大厅,由建筑大师奥菲尔·汉森设计。赫尔辛基大教堂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出自德国建筑师恩格尔之手。一眼望去,希腊廊柱支撑的乳白色教堂主体和淡绿色青铜圆顶的钟楼十分醒目,宏伟的气势和精美的结构使其成为芬兰建筑史上的精华,也成为赫尔辛基市的地标性建筑。芬兰情侣都希望在这里举行婚礼,为此甚至需要提前一年半预约。而北欧最好的大学之一赫尔辛基大学的神学院毕业典礼,每年也都选择在这里举行。大教堂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位于议会广场,是一座路德派教堂。马加什教堂马加什教堂(Mátyás Templom )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多瑙河沿岸,布达佩斯著名建筑渔人堡一侧。公元1255至1269年由当时的国王贝拉四世(玛尔吉特公主的父亲)所建。马加什教堂原本是布达圣母教会,后因匈牙利国王马加什在此举行婚礼而改名,也是匈牙利国王加冕之处。13世纪迄今多次修整,经历改朝换代的时代变迁,使马加什教堂从最早的天主教堂,在土耳其占领时改为回教寺院,之后又加入了巴洛克和新哥德风味,因而成就现在深具特色的教堂,教堂内不定时会举行音乐会或教会活动。圣索菲亚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或称圣智大教堂)建于公元532年-公元537年,该处先前的教堂在暴乱中被摧毁。教堂宏伟的穹顶由4座大拱门支撑。穹顶和柱子的顶部布满由一小块一小块玻璃组成的美丽镶嵌图案,常以金、银来加以衬托。作为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称-译注)的主教堂,圣索菲圣大教堂在拜占庭帝国中起着重要作用,所有的帝王都在那里加冕。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攻占该城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对这座建筑大加赞赏。他第一个骑马到达圣索菲亚大教堂前,并且宣布它将变成一座清真寺。另一座非凡的建筑-蓝色清真寺就建在附近,但圣索菲亚大教堂仍不失其重要性。现在它是一个博物馆。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遵照拜占庭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查士丁尼的命令建造的。他编纂了帝国法律,并重新征服了过去的西方帝国,当圣索菲亚大教堂完工时,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写道,教堂的穹顶看起来好像没有基座,仿佛是靠一条金链悬挂在天堂上。“圣·索菲亚”义为“神的智慧”它承载的是东正教徒永恒的梦。布鲁塞尔大广场布鲁塞尔大广场,科克托称之为“世上最华丽的剧场”无疑是世界最美的广场之一。它与布鲁塞尔的历史同样漫长,1174年就出了名。大广场呈长方形,长110米,宽68米。主要有布鲁塞尔的各个同业公会和企业。在距宏伟的大广场不远有一条大街。街上有那尊著名的撒尿男孩雕像。宏伟的广场是中世纪的建筑,是布鲁塞尔拥有财富的象征。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布鲁塞尔大广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马德里皇宫马德里皇宫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皇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它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现在,该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院,供游人参观。布拉格广场布拉格是捷克首都,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其最著名的广场是老城广场。 老城广场的中心是扬·胡斯雕像。广场最具特色的古建筑是自鸣钟。入夜的布拉格如同一个精灵的城市。旧式马车载着好奇的游客穿梭在广场,马蹄撞击着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得得声;城堡的阁楼忽明忽暗闪烁的灯火,仿佛故事里的公主会随时出现在窗口;酒馆里嘈杂的音乐和清脆的玻璃杯的碰撞声,让人感到温暖与亲切。此时仿佛置身在中世纪的欧洲,抑或是一个童话的世界,游人会本能地忘却时间的存在,掉进了时空隧道迷失在布拉格广场。帕特农神庙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帕台农神庙也译为“帕特农神庙”。希腊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莫斯科红场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临莫斯科河。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广场平面长方形,面积约4公顷。红场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在红场的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在列宁墓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的墓碑。冬宫冬宫(Winter Palace,俄文:Эрмитаж),音译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艾尔米塔什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旅游者必到之处。克里姆林宫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12世纪上叶,多尔戈鲁基大公在波罗维茨低丘上修筑了一个木结构的城堡—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就是从这个城堡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的红砖是1485年至1495年兴建的。大致呈三角形。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共四座城门和十九个尖耸的楼塔。十月革命后,成为苏俄的,以后成为苏联的党政机关所在地。苏联解体后,这里成了俄罗斯政府的代称。坐落在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汇合处的鲍罗维茨丘陵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南界红场,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1367年改为石墙。十五世纪的砖砌宫墙(周长2.5公里)保留至今。中央教堂广场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纪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报喜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和多棱宫等。1788年参议院大厦(今政府大厦)竣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建成克里姆林宫大厦。宫墙四周有塔楼20座。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颗克林姆林宫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