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俄语:Генрих Густавович Нейгауз)。
前苏联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涅高兹钢琴学派(俄罗斯四大钢琴学派之一)的创始人,列宁勋章和劳动红旗勋章获得者。1888年生于乌克兰,少年时代在维也纳随戈多夫斯基学习钢琴,后回国。1915年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开始其教学生涯。1922年起至逝世涅高兹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培养了俄国在苏联时期最重要的几位钢琴家,包括里赫特、吉列尔斯、扎克、维德尼科夫、马里宁和其子斯塔尼斯拉夫·涅高兹等等。涅高兹的演奏生涯因其繁重的教学工作和苏联相对封闭的政治环境而未尽显辉煌,但通过许多听过其演奏的钢琴家的描述,可知他是一位极富修养、技术高超的钢琴大师。 海因里希·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H.G. Neuhaus,1888至1964年),苏联钢琴家及教育家、苏联功勋艺术活动家、列宁勋章和劳动红旗勋章获得者。出生在乌克兰的伊丽莎白格勒(基洛沃格勒)的一个德裔音乐家庭,涅高兹的父亲是德国移民,而母亲是荷兰人,父母都是钢琴教师,而他的表兄弟便是波兰现代著名的作曲家席曼诺夫斯基。家庭深厚的音乐环境使得涅高兹从小就耳濡目染,而长大后从事音乐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涅高兹早年跟随父母学钢琴,后来随波兰著名钢琴家戈多夫斯基学习,并不断地在欧洲巡回演出,确定了他钢琴演奏家的地位。但涅高兹并不是像他的好友波兰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那样是个很稳定的演奏家,他时而非常精彩,而有时却不尽如人意。涅高兹将它归入于自己的那种“心理忧郁症”。这使得他有时情绪高涨,有时又极度的忧郁。而这种症状伴随了涅高兹的一生,为此,他毫不讳言自己是“循环性的精神病”。1902年14岁的涅高兹首次登台演出。1912至1914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附属钢琴进修学校随波兰著名钢琴家戈多夫斯基学习。1915年曾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做校外考生(是指不在学校学习而参加考试的学生)。此后,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1916至1918年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音乐中学任教。1918至1922年在乌克兰基辅音乐学院任教。1922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保留至今仍在沿用的29号教室)直至1964年去世。其间1935至1937年曾任院长。著有《论钢琴演奏艺术》(1958年)一书。其学生既有像里赫特(S.Richter]、吉列尔斯(E.Gilels)、维德尼科夫(A.Vedernikov)、扎克(Y.Zak)、维尔萨拉德泽(E,Virsaladze)、拉杜·鲁普(RaduLupu)、克莱涅夫(V.Krainev)、柳比莫夫(A.Liubimov)这样的职业演奏大师,也有像S.涅高兹(涅高兹的儿子)、瑙莫夫(L.Naumov)、戈尔娜斯塔耶娃(V.Gornostaeva)这样的钢琴教育家。 作为受人尊敬的伟大的钢琴教师,涅高兹却并不热衷于钢琴教学,他甚至痛恨这种重复的、没有多少意义的劳动。因为对他这种程度的钢琴家来说,平庸本身就是一种折磨,何况学生之中真正的天才本来就不多。但他又无法放弃教学,这形成了涅高兹经常无端地忧郁、反感甚至是极端的痛苦。涅高兹是个充满激情和诚实的艺术家,这使他的文风显得朴实和真诚,没有那种夸夸其谈的自得,也不隐瞒自己对教学甚至对自己父母的怨恨。从《涅高兹谈艺录》中,我们感觉其实涅高兹的一生非常的不幸,这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己本人生活状态的不满。艺术家大多是矛盾的,他们其实都很难有真正平静的时刻。而那种所谓的“宁静而致远”大多是一种自我欺骗。涅高兹是诚实的,而一种容易感动的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伟大的音乐中将自己深深地陷入其中。涅高兹的痛苦是为了音乐,为了一个理想而又崇高的精神世界。苏联解体以后,他的部分录音被录制成CD在全世界发行,才使人们对其演奏风格有了直接的了解。在许多同时代大师的描述中,涅高兹演奏的肖邦与斯克里亚宾的作品有着异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