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不登科的进士是什么

139次

问题描述:

不登科的进士是什么,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在一些人为族谱题序时的落款中,常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乡进士、礼部进士、恩科进士等称谓,其中有的是名符其实的进士,有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士。

现根据汪泰荣先生所著《吉安登科考》解释如下:

1、登科进士:唐代科举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诸科。“试时务策五通,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唐朝及五代中进士多称为进士及第、登科进士。

2、童子科:由地方荐送或皇帝征召,一般要求十岁以下,不超过十二岁。精熟一经、问则全通,兼能书写。中式者称神童、中童子科、童子科登第、童子出身等。旧志中常把童子科及第列入进士,显然有误。

3、正奏名进士:经乡试、礼部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殿试中式者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称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若干名,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称同进士出身。三甲之进士统称正奏名进士,是名符其实的进士。

4、特奏名进士:是宋代所设的进士副科。多次参加省试、礼部试和殿试而屡屡下第而年事已高,皇帝特意加恩,再举行一次简单的殿试,分五等公布名单,一等第一名赐同进士出身,其他不能算是正规的进士。一般谱牒或府志、县志将特科进士、礼部进士等特奏名进士列入进士,也是不妥的。

5、副榜进士:下第举人年高者,授以教授、书院山长、学正之类职务,以示恩慰。类似于宋朝的特奏名进士。为别于甲榜,称为副榜进士,也称乙榜进士,不能等同于登科进士。

6、乡进士:参加了省级的乡试而未中式者,往往称为乡进士,其实连举人都不是。封建王朝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在正规的科举考试外,另加特奏、副榜的名份,而且往往是特奏名进士、副榜进士大大多于正奏名进士,故造成了进士称谓的多种多样。一些族谱中所载进士,往往在县志、府志中查不到名字,很可能是将特奏名进士、副榜进士误为进士。

不登科的进士是什么

其他答案

问题:不登科的进士是什么?

“不登科的进士”是说没有考取科举功名,没有做官,却做出了很大的事业的人。

“不登科的进士”源出明代版本的《西游记》第九回,算命先生袁守诚与泾海龙王打赌,看谁预测的下雨时间更准确,唐太宗也承诺如果袁守诚赢了就恩准其为进士。因为降雨是龙王说了算的,所以泾海龙王作弊,赢了袁守诚,结果泾海龙王被天庭问责处分,唐太宗也没有兑现诺言、没有恩准袁守诚为进士。《西游记》由是冠袁守诚为“不登科的进士”。

其他答案

是指不登上科举考试之榜的进士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