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1840年波兰的革命运动——正说波兰史(五十三)1830~1840年波兰的社会发展“大流亡时代”与欧洲革命家一起奋斗的波兰革命者波兰民主协会朗贝尔旅馆派波兰的革命运动“神圣同盟”的齿轮停摆十五年之后,在1831年革命战士鲜血的润滑下又隆隆作响。
俄罗斯、奥地利与普鲁士不约而同地加紧对波兰人及其本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血腥镇压。会议波兰王国的独立地位遭到沉重打击,宪法被废除后,维尔纳大学、华沙理工大学、克热梅涅茨高级中学、华沙之友协会等文教机构被强令关闭。维尔诺及整个波兰的教育体系几乎被摧毁,俄语和德语被强制推行。
3176处施拉赫塔的地产被剥夺,当做奖励赏给了俄国贵族,约一万名军官被送进苦役营,立陶宛和沃伦约四万个小贵族家庭被流放西伯利亚。妇女身着黑衣,寓意对祖国命运的哀悼。
1833年华沙城修建了巨大的监狱及堡垒,约十万俄军驻扎在波兰各地。镇压十一月起义的俄军将领伊万·帕斯凯维奇颇得尼古拉一世的赏识,他被授予“华沙亲王”头衔,相当于波兰的全权总督。帕斯凯维奇奉命统领一支大军驻扎在华沙,试图压制这座桀骜不驯的城市。同年,俄罗斯当局下令进行战时管制,直到克里米亚战争方才结束。此外波兰人还被命令向俄国递交2200万卢布的“战争赔款”,战争与海关壁垒又导致大批波兰民族资本破产,外国资本撤出,会议波兰王国又陷入一片萧条中。普鲁士政府将波兰农奴从封建依附中“解放”出来,又立刻对他们实施更为沉重的资本压榨。农民被要求缴纳高额土地赎金和3/1的耕地面积,结果许多农民连土地都没了,陷入彻底的赤贫。无地农民为了活下去只能给地主服劳役,农村的阶级斗争问题非常尖锐。但另一方面,许多无地农民涌入城市,让当地手工业和城市化蓬勃发展起来。波兹南田庄引进了现代化生产方式,农场生产力大幅提升,与之相伴的是人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