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官 场 腐 败,百姓生活困苦。
天理教,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起义此起彼伏。同时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闭关锁国的清朝的大门,粉碎了大清天朝上国的美梦。但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先进科技和观念。中国的有识之士纷纷思考救国图存之道。
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此为理论依据,后来有了公派留学、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变法、北洋新军、辛亥革命等等对国家出路的一系列探索与尝试。这些过程虽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是他们都是中国晚清时期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积弱积贫的情况,试图做出各自的解读。正是有以他们这些有识之士的一步步趟着石头过河的不懈努力为基础,才有了后来的中国革命的成功与新中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