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217次

问题描述:

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步入近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下来。

各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这就必然要求新的教育的发展,以致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在这一历史时期确立了本国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当然,由于各国社会条件以及各自的教育历史传统不同,它们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发展水平、速度、特色也各不相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这就使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发展中呈现出了许多共同的特征。本文试图对这些共同特征进行较详细的解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育领导国家化中世纪之前,教育领导权主要由教会掌握。他们把持着教育的大权,使得人们的人性得到极大的束缚。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生产的发展就要求国家担负起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和优秀的管理人才的重任。于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顺应历史潮流,逐渐形成了教育领导的国家化。1833年英国国会决定每年拨款2万英镑资助教育,这是国家干预教育的开端。1899年建立“教育署”管理初、中等教育,初步完成教育领导国家化的过程。1902年《巴尔福法案》规定“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地方教育的经费与行政领导,形成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强大的法国专制政府不像英国那样对初等教育漠不关心,它在16世纪下半期就已颁布了三个有关法令,到17世纪则颁布了八个有关法令。但实际上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初等学校大多还是掌握大天主教会手中。18世纪,由于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国家对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初步改革。如创办科学技术专门学校,理工学校公立、免费、没有教士任教,不开宗教课程、招生实行公平竞争。创办中心学校,学生在规定的课程内有自由选课的权利。尤其是19世纪帝国大学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法国中央集权制的教育制度的真正确立。德国是西方各国中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 16世纪中叶前,教育完全由教会掌握,16世纪末17世纪初初等教育的管理权由教会转移至政府手中,直到1787年才正式成立高级学校委员会,承担中、高等教育的管理任务美国由于在独立前是殖民地,其教育制度也受宗主国的影响。独立后形成与其政权组织形式相配的典型的地方分权制的教育领导体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仿效法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大学区制。1871年成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教事业,1883年文部省将教科书纳入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教育内容的控制。俄国教育领导权更是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手中。模式可莫斯科大学的创立及其特点〔设附属中学及师范学校,无神学课,世俗性突出;大学由政府直辖,教授会管理,有一定自治权〕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各国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教育领导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这一切都要求要家必须建立起完备的教育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英国星期日学校的广泛开设、私立初等学校的出现和慈善教育的进一步扩充形成了他完整的初等学校体系。另外,政府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公学改革和私立中学也组成了完备的中等教育体系。产业革命后,大学开始改革。能地对牛津和剑桥进行改革,增加新的自然科学。创办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法国帝国大学领导体制的建立,26人组成的大学评议会 ,5个中央视导员将全国划分为27个学区。《基佐教育法》规定:“政府与教会应携手发展初等教育;扩大初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发展私立初等学校;在每一区内设小学一所,超过六千人的城市设高小一所,每一省设师范学校一所 ”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初等教育制度的完备性。此外,法国还建立了国立中学、市立中学、私立中学等中等教育以及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从而确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德国俾斯麦执政后,初等教育制度逐渐明确,初等学校分初、高两级,每级4年,共8年。初级称基础学校,高级称高等国民学校,儿童6岁入学,14岁结业。初等教育是强迫实施的义务教育。建立了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骑士学院为体系的中等教育体系。重视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美国独立后也建立了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日俄两国也大体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

三、实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英国1870年“初等教育法”中规定:“国家继续拔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全国划分学区,各学区有权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18世纪法国的教育改革中就规定“各级学校均实行普及、免费的教育,实现教育机会的真正均等。且政府要拨专款补助贫苦儿童上学”19世纪《费里教育法》中更是明确规定:“儿童六岁入学至13岁,接受初等义务教育,免费”这就有力得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普及。德国是西方各国中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17、18世纪就对儿童实行强迫教育。19世纪中期俾斯麦执政后,儿童6岁入学,14岁结业。初等教育是强迫实施的义务教育。美国内战后初等学校改称小学,继1852年麻州颁布义务教育法后,19世纪末北部及西部各州都以法令强迫就学,到20世纪20年代, 60多年时间基本普及8年制初等义务教育日本1872年《学制令》规定:儿童必须接受8年制的普及义务教育,前4年为初级小学后4年为高级小学,儿童6岁入学,收费。后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到20世纪初义务教育开始免费,至一战前,日本基本普及了6年制义务教育。俄国1786年《俄罗斯帝国国民学校令》规定:“县城设立4级5年制的免费中心国民学校区镇设2年制免费初级国民学校。”四、教育内容上突破宗教神学和古典文科,而代之以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读、写、算、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尤其是给予了实科知识以应有的地位由于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影响,加上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的教育必须突破宗教神学和古典文科,而代之以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读、写、算、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尤其是给予了实科知识以应有的地位。英国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学校里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宗教可以学生自选,不得强迫学习。法国课程上取消宗教学科,古典学科减至最小程度,把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及本国历史、地理、语言等放在突出的位置。《费里教育法》废除宗教课,改设公民与道德课实施教育的世俗化原则。德国重视实科中学的发展,实科学校突破宗教神学和古典文科,开高数学、物理学、天文、地理、绘画等科目。后来,德国政府还开设了骑士学院,这类学校也是现代外语和自然科学占首要地位,法律、军事、工艺、建筑、机械等课程占很大比重。美国独立前,主要是宗主国教育模式的移植。学校虽然也学习读、写、算,但都具有极强的宗教性。独立后,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大力发展文实中学与公立中学。美国公立学校运动蓬勃发展。《毛雷尔法案》的颁布极大的推动了美国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起点就在研究生教育层次。高等教育规模扩展、改进专业编制、等等,这一切都突破宗教神学和古典文科,而代之以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读、写、算、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尤其是给予了实科知识以应有的地位。日本大力学习西方,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是十分重视实科知识的。俄国莫斯科大学无神学课,突出世俗性,教区学校教所有儿童基本生活和自然常识等。

五、教学组织形式上,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资产阶级必须培养更多的工人和人才,个别教学那种低下的效率注定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这就为班级授课制的实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贝尔---兰卡斯特制等也得到很好的实践。

六、教育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日益增强这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教育的自身性质决定的。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要求人们多注重实用知识的积累,客观上也要求有更多富有知识的人才来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这就促使教育不得不与社会生产相联系,并且努力培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的有用人才。以前,教育主要由教会宗教派把持,研究的都是人的信仰问题,考虑的是如何对上苍的真诚,在漫长的中世纪,西方一直生活的黑暗之中,真理的阳光难以穿透它。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联系,历史证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办实科教育,注重产品的研发,大学职能的及时转化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日益增强,从而使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七、教学方法上突破死记硬背与体罚,注重直观、实物教学中世纪由于宗教教育占主导,受基督教“原罪论”的影响,体罚盛行。另外,由于以前是宗教统治,学习的是宗教内容,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直观教学。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促进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使得人们注重教学心理化,同时,自然科学知识的严谨性也要求人们不能进行纯粹的思辩。注重直观、实物教学就成为人们的共识。八、注重学习他国教育经验,改革发展本国教育世界是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他国教育经验是人们发展本国教育的宝贵资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发展中都注重学习他国的成功经验。在这日本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它在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积极改革,向西方大量派遣留学生,多次组织人员到西方学习,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发展本国的教育。仿效法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大学区制,学习德国,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等,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发展的共同特征发人深思,它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可供借鉴的东西。愿我国博采众长,大力促进教育的发展,愿我国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宗教的关系

其他答案

欧洲的宗教改革背景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原因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2、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表现 经济方面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政治方面 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思想文化领域 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社会生活方面 影响无处不在。影响 教会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它是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发展的巨大障碍宗教“异端”运动的 原因 中世纪时,由于天主教会的专断,人们就开始了反封建斗争。形式 宗教“异端” (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事件 起源: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高潮:14~15世纪的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判。主要观点 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4、没收教会的财产;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7、用民族语言传教作用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社会根源) (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政治上)民族国家发展 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原因,指导思想、内容、开始国、代表人物、代表作。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开始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时间 16世纪主要事件 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和西欧的封建势力,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精神文化:

1、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使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成长起来2、帮助新教徒阅读《圣经》,发展本民族文化,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尼、英资产阶级革命局限:宗教迫害愈演愈烈,宗教宽容任重道远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实质 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 1517年开始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时间:1517年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内容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加尔文宗教改革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4、主张发财致富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6、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神职人员选举产生)8、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作用 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2、净化了社会风气3、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4、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5、国际性影响广泛,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局限 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4、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推动 发起者 国王亨利八世 时间 1532年开始,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动机 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导火线 亨利八世离婚案 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内容 1、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特点 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2、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影响 1、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2、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3、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4、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