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埃及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迫于压力,英国于1922年同意埃及“有条件独立”,而这个条件就是保证英国对运河的绝对控制。
英国为此驻兵埃及,在专门划出的运河区驻防,他们保护的是英国通往海外殖民地间的咽喉要道。大英帝国像一个总也断不了奶的老婴儿,通过这条生命线吸吮着来自遥远殖民地的乳汁。身为老牌殖民者,英国人太清楚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和经济价值了。在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中,如果问英国人对哪一块更为青睐,那埃及绝不在印度之下。
1936年,英国与埃及签订有效期为20年的英埃条约,条约规定:英国终止对埃及的军事占领,但仍保留一万人驻军,保留亚历山大港海军基地;一旦发生战争,埃及需向英国无条件提供港口、机场及交通、通讯等工具。这显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从后来的历史看,英国人还是颇有远见的。几年后二战爆发,英国与德国果真为争夺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展开殊死搏斗,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后,英国人总算有惊无险,仍将苏伊士运河牢牢控制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