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林语堂是不是新文化运动

72次

问题描述:

林语堂是不是新文化运动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是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男,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

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代表作《京华烟云》《啼笑皆非》《人生的盛宴》等。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林语堂是不是新文化运动

其他答案

是的,林语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干将之一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1915年-1923年)是由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等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他答案

林语堂是新文化运动。

林语堂1916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俨然一个洋派十足的青年,能说一流英语,浸染西方知识。毕业后,林语堂上北京任清华大学英语教员。清华当时还是赴美留学生的预科学校,由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而兴建,亦逐渐成为提倡西学的中心。

1916年至1919年清华任教期间,林语堂经历了一次“文化反差”,反省自己的西学背景,探寻自己作为中国学人的文化根源,使自己的教会西学背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而林语堂自身的跨文化心理重整伴随着全国上下方兴未艾的、旨在摆脱中国传统文化束缚的新文化运动。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其他答案

林语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和骨干。

林语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很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杰出的贡献。

林语堂身处新文化漩涡中心,虽然跻身于新文化精英群体,虽然本能上倾向于“新”,但缺乏中国文化知识的底蕴,无法像其他精英那样既浸染其中,又能信手拈来加以批判,甚至对于文化争论的焦点也不甚明了。基督徒家庭出身的林语堂,一路接受教会教育,对中国本土的主流文化却产生了相当的隔阂。在北京,他开始质疑自己的传统基督教信仰和教育。基督教熏陶让他对西方文化熟悉而向往,但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传统却相当生疏。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