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北京历史上地震过么

102次

问题描述:

北京历史上地震过么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北京作为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也历经几千年的沧桑,这其中灾难也是与之并存的,那你可知道北京曾经发生过八级大地震,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二十八日的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北京地区突然发生严重的大地震,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高达八级,震中心在平谷、三河一带,地震还波及到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可见其威力之大。

满清的京城更是被地震所震撼住,京城房屋倒塌众多,死伤无数,就连抗住瓦剌炮攻的北京城墙,都出现好几处裂缝。皇城内的康熙也被大地震惊住,但是康熙深知这事是国家之灾难,会有很多人受到损伤,于是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发内帑银十万两〞,赈恤灾民;另一方面号召〝官绅富民〞捐资助赈,发出这些号令之后,再紧急召集大臣,并说道:“地忽大震,都是因为朕的不是,政治有失,大小官员不能尽职尽责,导致阴阳不和,招祸于此,应当力图修省,以尽人事。”百官听到康熙说的这些话,连忙下跪,以示请罪。康熙看到并没有欣慰,接着说道:“京城房屋众多,此震甚强,倒塌倾斜不计其数,无力量修复,恐招致事业,压伤人口五城御史不逐一核查,恐有失,这与朕加恩救济思想不相符合,所以要派满、汉御史详细调查。另外对穷苦兵丁,家中房屋损坏,妻儿无处安身者,更要精心安置。命令户部、工部马上行动,不能遗漏。”面对这样的安排,大臣们深感康熙皇帝对地震的重视。康熙顺势批评一些官员:〝自被任用以来,家计颇已饶裕,乃全无为国报效之心〞,从而要求官员们组织和慷慨为国捐款,同时提出有敢贪污赈灾之款,一律严惩不贷,有敢虚报瞒报的一律格杀勿论,在这样高强度的命令之后,各个岗位人员,仅仅在地震后四个小时后全部就位,可见康熙皇帝的重视程度。二十八日之后,余震再次出现,有的时候一天出现多次余震,一直持续数天,余震也给一些本已经出现倾斜的房屋最后一击,而这次地震也造成远在七百公里之外的河南都感受到震感,可见其强度。两天之后,康熙再一次将〝满汉学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各官〞召集到左翼门,着人口传谕旨,宣布了他所反思的施政上六大弊端:

一是各级官吏〝苛派百姓〞,民间易尽之脂膏,尽归贪吏私囊,使〝民生困苦已极〞;

二是〝大臣朋比徇私者甚多〞;

三是用兵之时,任意烧杀抢掠;

四是地方官〝于民生疾苦,不使上闻〞,遇到水旱灾荒,对赈济诸事,〝苟且侵渔,捏报虚数,以致百姓不沾实惠〞;

五是刑狱不公,积案不办;

六是王公大臣之家人奴仆,〝侵占小民生理〞,〝干预词讼,肆行非法〞。重压之下,清朝的百官无一敢懈怠,同时康熙曾多次派出自己的亲信前去视察灾区工作,并作出:死者有人认领,给予银两,无人认领,官府进行掩埋,并发放大量救济金和设厂施粥。发给老百姓的救济金是:对于死亡者,“压毙之男女每名棺殓银二两五钱”,“压倒人口不能棺殓者,每名给银二两。”对于房屋,“旗下人房屋,每间给银四两,民间房屋,每间给银二两。”施粥最开始只是为了百姓能度过冬天,但是康熙十九年三月,御史们以京城治安为由,恳请皇帝将饥民遣回原籍,但是康熙不准,认为不到麦熟之时,百姓无法得到最基本保障,于是在延长施粥两个月,到六月之后,康熙又延长了三个月施粥时间,并派三十名御医前往,给灾民治病,而施粥时间竟长达一年之久,这在当时是不敢想象之事,并且把每年十月初一至年终,都会煮大锅粥救济苦难人,成为了定例。康熙皇帝,在北京大地震之后,沉着冷静、迅速组织救援和救助策略,让百迅速得到安置,也避免了因为地震失去人心,在众志成城之下,北京也迅速恢复到了灾后重建工作。

北京历史上地震过么

其他答案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

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发生在南美智利的地震,震级达到 8.9级。从5月21日开始,一个月内发生的地震,3次超过8级,10次超过7级,其规模之大,释放能量之多,实为罕见。

其他答案

北京地处西山和燕山山麓,处在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带。

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从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地震不断。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震发生时间、地点以及地震强度和危害,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我们所能够找到的北京地震资料不是十分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曾遭受6级以上破坏性大地震袭击有6次之多,5级地震有11次。

自晋元康4年(294年)有地震记载以来,到清雍正8年(1730年)以后近400年来,震中在北京的6级以上地震还没有发生过。

最早地震

有史料记载的北京地区最早地震,震中在延庆和河北省怀来一带,发生在晋元康4年(294年)。

这一年,北京连续发生2次地震,第一次在该年3月,第二次发生在该年9月。

据《晋书》和《宋书》记载:“上谷地震水出,杀百余人。”

所谓“上谷”,北京延庆县古地名,意思是引起地下水上涌,杀死100多人。

从史料记载分析,这次地震估计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7度,地震共造成百余人死亡。

在当时地广人稀的延庆一带,一次地震就有百余人遇难,可见,当时地震惨烈。

更惨烈的是,人们还没有从噩梦中醒来,9月,在居庸关一带,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为5.5级,震中裂度为7度的地震。

这次地震强度虽然不大,但是,地壳运动剧烈,引起地裂。

据说,大地裂开一个广36丈,长84丈大口子,而且,从大地裂开的口子中还不断涌出了地下水。

不仅如此,这场突如其来天灾,使百姓瞬间失去财产、粮食,灾后还引起大饥荒。

其后,从辽代开始,到清代雍正年间,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经历一次或几次如噩梦一般的山崩地裂,演绎出百姓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地震惨剧。

其他答案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北京及临近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79次,其中8级地震1次,7—7.9级地震5次,6—6.9级地震22次。

其他答案

北京地处西山和燕山山麓,处在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带。

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从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地震不断。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震发生时间、地点以及地震强度和危害,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我们所能够找到的北京地震资料不是十分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曾遭受6级以上破坏性大地震袭击有6次之多,5级地震有11次。

自晋元康4年(294年)有地震记载以来,到清雍正8年(1730年)以后近400年来,震中在北京的6级以上地震还没有发生过。

最早地震

有史料记载的北京地区最早地震,震中在延庆和河北省怀来一带,发生在晋元康4年(294年)。

这一年,北京连续发生2次地震,第一次在该年3月,第二次发生在该年9月。

据《晋书》和《宋书》记载:“上谷地震水出,杀百余人。”

所谓“上谷”,北京延庆县古地名,意思是引起地下水上涌,杀死100多人。

从史料记载分析,这次地震估计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7度,地震共造成百余人死亡。

在当时地广人稀的延庆一带,一次地震就有百余人遇难,可见,当时地震惨烈。

更惨烈的是,人们还没有从噩梦中醒来,9月,在居庸关一带,又发生了一次震级为5.5级,震中裂度为7度的地震。

这次地震强度虽然不大,但是,地壳运动剧烈,引起地裂。

据说,大地裂开一个广36丈,长84丈大口子,而且,从大地裂开的口子中还不断涌出了地下水。

不仅如此,这场突如其来天灾,使百姓瞬间失去财产、粮食,灾后还引起大饥荒。

其后,从辽代开始,到清代雍正年间,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经历一次或几次如噩梦一般的山崩地裂,演绎出百姓流离失所,骨肉分离的地震惨剧。

扩展资料:

城区周边地震

唐山大地震

从我们所知有关地震知识中,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地震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地震,但破坏轻重,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多种因素有关。

北京地区虽然处于地震活跃地带,但是,震中多在郊区县,离城区较远。

历史上有记载,只有3次5级地震,震中发生在北京城区内。

进入20世纪以来,北京城区,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因此,虽然,有3次5级地震,震中发生在城区,但是,造成损失要远比6级地震小得多。

北京城区第一次5级地震,发生在辽道宗太康2年11月,辽道宗耶律洪基执政期间。

时隔19年,太康2年11月(1076年12月),北京城区内又发生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6度。

虽说比6级地震损失要小一些,但是,也造成多数民房毁坏。

北京城区第3次5级地震,发生在明熹宗天启7年正月18日(1627年),与上一次北京城区发生5级地震,相隔了500多年,但是,这一次地震,损失相当严重。

当时,城区内从西南方到东北方,可以听到地震发生时产生巨大轰鸣声。

地震瞬间,房屋倾倒,没有来得及跑出屋的人,多被掩埋和砸死。

因为这场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城区,因此,造成了很大人员伤亡。

另外北京周边对北京影响最大时间最近的就是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这两处地震都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地震了。

由于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据不完全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有谚语“小震闹,大震到,地震一多一少快报告”。

这谚语的意思是“小震过后必大震”,又简称“以震报震”。

据观察,一些大地震发生前,小震活动确实很频繁,不仅次数增多 , 而且震级逐渐加大。

其频震的规律是,先小震,而后会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平静期,接着就是大震,即“小震密集—平静—大地震发生”。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