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鲁迅与周作人

188次

问题描述:

鲁迅与周作人,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第一,周作人并不是文学成就不高,而是他站错了立场~当时日本侵略我国的时候, 他当了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吧?(不太确定了),但是肯定是伪满的~是个汉奸~所以, 他一直不被后人推崇。

第二,周作人的散文有的也是很好的,他的《人的文学》解决了五四时期的“何为新文学”的问题第三,他的文学成就肯定不及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视角是精准而独到的。而且,鲁迅先生一直坚持“肩起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光明里去。”他的那种孤独的奉献精神,他的犀利的笔法,都使他在艺术和精神上的成为一种“崇高”,成为国学大师。希望我的粗略又不太精准的回答,能帮你从谜团里走出来~~如果你还不是太懂,可以再留言给我

鲁迅与周作人

其他答案

查看文章孔庆东:鲁迅与周作人的恩怨2007-03-15 21:59鲁迅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两个弟弟:二弟周作人,比他小四岁;三弟周建人,比他小七岁。从1919年起,收入丰厚的鲁迅将母亲、二弟全家与三弟全家都接到了他在北京八道湾购买的一所大宅院,一大家子人开始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28。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四年之后的1923年,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却意外地断了交,绝了情,搬出了八道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中国文化史上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真是了不起,特别是鲁迅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年纪差得不是太大,周作人的成长都是由他的兄长鲁迅一路引导,鲁迅不但负责这个家庭的物质生活,还负责引导弟弟们的精神方向29。鲁迅到南京上学,也把他的弟弟接到南京上学,鲁迅去日本留学,后来也把他的弟弟带到日本留学,在留学过程中以及回国之后,兄弟两个人并肩战斗,一块写文章,一块做学问,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名的先锋健将30,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弟弟周作人还比鲁迅名气更大一点。那个时候,周作人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很多人后来才知道周作人有一个哥哥,他的学问也不错。比如后来成为著名武侠小说家的白羽31,年轻的时候仰慕周作人,写信要求拜见,有一天到府上拜见周作人,结果周作人不在家,鲁迅出来接待他,说我是周作人的哥哥,我跟你谈谈吧。白羽说,既然他不在家,跟你谈谈也行,跟周作人的哥哥谈谈也可以。周树人问他喜欢读谁的小说,白羽说一个人是冰心,一个人是鲁迅,周树人说鲁迅就是在下,白羽这才对他很尊重。很长时间内,周作人名气更大一些。谁也不会想到,这样好的兄弟,思想感情这样接近的兄弟,最后会分裂、分手,会绝交,所以我想是不是因为感情太好了,上天嫉妒,也许是命里注定,结果他们由不分彼此,最后发展为终生不再来往32。鲁迅与周作人为什么会失和?这已经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大悬案和鲁迅研究的一大谜团。人们想像不出:本来最为亲近的兄弟两个,最终会绝交,终生不再往来。更为不解的是,两人绝交之后,绝口不提此事,怨恨之深,难以自拔,切肤之痛,难以忘怀。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周家兄弟失和的真相至今还是一个谜,没有人能完全搞清楚。尽管有人收集了很多材料,努力想搞清楚,因为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很多材料不完整,我们没有办法彻底把它查个水落石出。表面上看来它是家庭纠纷33。因为周家是一个大家庭,用今天的话说,经济核算是一笔糊涂账。鲁迅的收入很高,他直接把钱交到家里,但是兄弟周作人娶了一个日本夫人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是非常高消费的生活方式34,家里一切用品都要到日本商店去买,她太喜欢日货。人家也是爱国主义者,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家里大人小孩生病,都要请日本的大夫,所有东西都要是日货。做满了一桌子的菜,说不好吃,就全部倒了重做,家里被子和褥子说不新了,马上重做一套新的,出门一定要坐汽车。我们想想,上个世纪20年代,出门就坐汽车,那是不得了的,当然鲁迅是愿意为这个家庭做奉献的,他是长子,是家里的大家长,他只要家庭和睦,什么都愿意去做。鲁迅曾经说,我的钱是用黄包车拉进来的,但是人家是用汽车送出去 35。所以他觉得自己拼命做,却总不能满足要求。这个方面的材料我们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在家务上、经济生活上有纠纷。这个时候,也就是1923年、 1924年间,其实他跟周作人的思想分歧还不是太大,但是有一天,兄弟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至于动手打了起来36。想像一下,我们如果看到街坊邻居兄弟两个打架是很平常的事,但是鲁迅兄弟两个真打起来了,真是让人感到很惊讶,当时他们的朋友也不是很能理解。本来鲁迅住在前面,周作人住在后面,一家人和睦地来往,打架的结果就是周作人亲自送了一封绝交信来37,信的开头称他为鲁迅先生。我们今天称鲁迅先生是怀着尊敬的心情的,但是他的亲弟弟写的信上加上这个鲁迅先生,下面的内容不用再看也知道他的态度了,如此态度也就是说明一刀两断了。其中有一句话说:"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知识分子讲话是很客气的,但是往往客气后面有十二万分的狠毒。普通老百姓吵架,话虽然很难听,但第二天就好了,"明天再来玩啊"。知识分子表面虽然客客气气,其实心里怀着深仇大恨。后来鲁迅很快就搬出了八道湾,另外买了一所房子住38,从此不再和他的兄弟来往。曾经是手足情深的兄弟两人,最终成了陌路人,这确实令人瞠目结舌,众说纷纭,而经历了这种刻骨铭心痛苦的鲁迅与周作人,又将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这种断交、决裂对他们兄弟二人的人生道路到底会产生怎样特殊的影响?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不好评价,我们也不敢说谁对谁错,我们也不用去管谁对谁错,但是这个事的结果,它对双方的打击都非常大,尽管知识分子表面上可以装作若无其事,但是越说没事,心里伤痛可能越巨大。周家兄弟失和等于是骨肉分离,而且这件事对中国文坛也是极大的打击,因为当时他们兄弟两人是中国青年的精神导师,那个时候的他们已是名满天下,全国的青年都认为他们是自己的楷模和领袖,没有想到他们会分道扬镳。此后,兄弟二人的思想慢慢不同了,以至于发展得越来越远,一个经过痛苦的思索、彷徨之后,继续战斗,选择战斗终身的道路39;另外一个,则慢慢远离世俗的社会,远离人生风云,做一些象牙塔内的工作40。周作人想不关心社会,求自己生活安定,永远住在象牙塔里,但是人越这样想,越做不到。你不关心政治,政治来关心你。最后在日本人占领北京的时候,他半被迫半自愿地出来为日本人做事。人别的方面都可以犯错误,民族立场这个问题上是不能犯错误的,这叫大节。我们中国人对人其实是很宽容的,小节上无所谓,但是大节上不能有亏,因为周作人大节有亏,别的方面我们可以喜欢他,但是他毕竟犯了汉奸罪,这个事情是无可辩驳的,从法律上来说是犯了罪的,所以抗战胜利之后,他被国民政府处以汉奸罪。后来还是我们***宽大,把他从监狱中放了出来。周作人和鲁迅绝交之后,思想渐渐脱离了时代主流。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周作人担任日伪政府教育督办,为日本人做事,抗战胜利之后,以叛国罪被判入狱。1949年出狱后 ,定居北京,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工作,1967年去世,终年82岁。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与鲁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与周作人于1923年基本断交。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后任民进中央**。1984年去世,终年94岁。我想周家兄弟如果不失和,周作人的错误再怎么发展,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失和这一件事情反过来使鲁迅更加孤独,像他这样高层次的人,能够理解他的人本来很少,他们兄弟二人一块长大,彼此的思想清清楚楚,所以周作人晚年做了一些回忆鲁迅的工作41,对鲁迅研究提供了很宝贵的材料,其实他还是很了解鲁迅的内心的。而周氏兄弟不同的发展,也恰好代表了现代中国两种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道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就是有这两种选择42,第一种是选择战斗的,第二种选择做隐士。做隐士也未必能做好,所以兄弟失和既是他们的家庭悲剧,同时也含有象征意义,这种意义代表着中国两类知识分子的失和,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争议和失和都可以从这里面找到一个缩影,这是鲁迅的又一大痛苦。这次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孔庆东)文章摘自《正说鲁迅》

其他答案

郁达夫曾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鲁迅周作人两人为最丰富最伟大”。如果说鲁迅是“杂文”的代名词,那么,周作人则成了“小品文”的代名词。这对同胞兄弟虽然性格不同,文风不同,结局也大相径庭,但他们对杂文(包括小品文)这种现代新文体的创造和建立都有特殊的贡献。鲁迅的杂文博大精深,风格热烈而冷峻,以思想锐利、语言犀利著称,而周作人的小品文情趣盎然,风格平和冲淡,以感觉灵敏、见解新颖见长。正如周作人在《地方与文艺》(1923)中所说的:“近来三百年的文艺界里可以看出有两种潮流……飘逸与深刻。第一种如名士清谈,庄谐杂出,或清丽,或幽玄,或奔放,不必定含妙理而自觉可喜。第二种如老吏断狱,下笔辛辣,其特色不在词华,在其着眼的洞彻与措语的犀利。”在五四时期,他们不但是并肩战斗的战友,而且在文坛上的成就和声望也旗鼓相当,在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了“日月同辉”的奇观。 这是一点,网站上有很全面的。

其他答案

鲁迅和周作人有许多事情.即使发生在身边,如果不加以深入的分析研究,也不会明白其究竟。就以鲁迅和周作人来说,生长在同一个家庭里,受相同的教育,后来两人所走的道路,为什么竞这样不同 我虽然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细技末节,但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就把我所知道的情况,写下来供专业研究工作者参考。在青少年时代,他们携手走过一段路,他们都上新学堂(当时为人所看不起的),都到日本留学,共同翻译《域外小说集》;五四时期,都投入新文化运动。当然,要说思想完全一致,出发点完全相同,那也是不可能的。两人是怎么分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颇有独特之处,它不是表现在政见的不同、观点的分歧,而起源于家庭间的纠纷。造成兄弟失和。自古比喻兄弟为手足,鲁迅可说是手足情深的,曾写过《别诸弟》等诗篇,特别对于周作人,因为年龄相近,爱好相同,更为关切。他曾牺牲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回国谋事,来供养尚在日本留学的周作人和他的日本家属。即使鲁迅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然而,还是好景不长,不幸在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不可弥合的裂缝。事情是由于搬进八道湾而引起的。这是在1919年底,五四运动发生之后。从鲁迅方面来说,他独自奔走购屋、修屋,把全家从绍兴搬到北京,满心以为他飘泊不定的生活可以安定下来,更好地教书和著译;满心以为他的苦心经营会得到报偿,享天伦之乐,过兄弟怡怡的日子。他和周作人各自为衣食奔忙,阔别多年了,这时,两人都迈进了中年,可以朝夕相处中,共同以文艺为武器,有更多的合作。然而,严酷的事实却粉碎了他的美梦。这倒并不是因为周作人不愿意,而是为了家庭日常开支弄得十分心烦。鲁迅在教育部的薪金每月三百元,还有稿费、讲课费等收入,周作人也差不多。这比当年一般职员的收入,已高出十多倍,然而月月亏空,嚷钱不够用。我在北京找不到职业,在家译著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文章,投寄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和《妇女杂志》,从编辑章锡琛的通信往来中,知道他们缺人,所以在八道湾只住了一年八个月,于1921年9月初到上海商务印书馆谋生了,免得好像在家里吃白食。在绍兴,是由我母亲当家,到北京后,就由周作人之妻当家。日本妇女素有温顺节俭的美称.却不料周作人碰到的却真是个例外。她并非出身富家,可是气派极阔,架子很大,挥金如土。家中有管家齐坤,还有王鹤招及烧饭司务、东洋车夫、打杂采购的男仆散人,还有李妈、小李妈等收拾房间、洗衣、看孩子等女仆二三人。即使祖父在前清做京官,也没有这样众多的男女佣工。更奇怪的是,她经常心血来潮,有时饭菜烧好了,忽然想起要吃饺子,就把一桌饭菜退回厨房-厨房里赶紧另包饺子;被褥用了一、两年,还是新的,却不要了,赏给男女佣人,自己全部换过。这种种花样,层出不穷。鲁迅不仅把自己每月的全部收入交出,还把多年的积蓄赔了进去,有时还到处借贷。自己甚至弄得夜里写文章时没有钱买香烟和点心。鲁迅曾感叹地对我说,他从外面步行回家,只见汽车从八道湾出来或进去,急驰而过。溅起他一身泥浆,或扑上满面尘土,他只得在内心感叹一声、因为他知道,这是孩子有病,哪怕是小病,请的外国医生,这一下又至少是十多块钱化掉了。虽然周作人的生活是比较讲究一些,但还不至于这样。但周作人任他的妻子挥霍,不敢讲半句不是。早在辛亥革命前后,他携带家眷回国居住在绍兴时,他们夫妇问有过一次争吵,结果女方歇斯底里症大发作,周作人发楞,而他的郎舅、小姨都指着他破口大骂,从此,他不敢再有丝毫的“得罪”,相反,他却受到百般的欺凌虐待,甚至被拉着要他到日本使馆去讲话。平日里.一讲起日本,总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讲到支那,都是卑贱低劣。而周作人只求得有一席之地,可供他安稳地读书写字。对一切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逆来顺受。鲁迅看不过去,对周作人进行规劝,无非是“化钱要有个计划,也得想想将来”这一类话,真也有周作人这样的人。把好心当恶意。有一次,周作人说要把丈人丈母接到中国来同住,鲁迅很不赞成,认为多年来寄钱供养他们,已经情至义尽了,今后可以继续养老送终;他们还有别的子女在日本,就不必接到中国来了。鲁迅的意见是对的,连日本作家增田涉也这样说:“我对于周作人无论如何也没有好感,尽管他写作多么有名的随笔说着漂亮话,但在为人上我是不喜欢的。或者,其中也许是介在着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的缘故吧 而当初,周作人夫人从日本来的时候,鲁迅给她娘家汇寄生活费的事,在《鲁迅日记》里却是记载着的。”鲁迅待人以诚,却不像。周作人那样好奴役,对不合理的事,他要反对.还要唤醒沉睡中的奴隶.要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可是,要唤起奴隶的觉醒,必然会触犯奴隶主,连不觉醒的奴隶本人,也会痛恨别人搅乱了他做稳了奴隶的安宁。因此,鲁迅就受到各种意充满感慨的话说:好像穷人买来的东西也是脏的。这时候使我想起他常说的‘寂寞’这个词来”鲁迅对我说的是,他偶然听到对于孩子有这样的呵责:“你们不要到大爹的房里去,让他冷清煞!”孩子是天真的,不明白什么叫“让他冷清煞”,不免仍要到大爹的房里去。于是,这又是鲁迅的罪过,得想别的法子来惩罚了。在八道湾,鲁迅比我多住了一年十一个月。鲁迅是怎样离开八道湾的,因为我在上海,不得而知,他也没有和我谈过。只是在他的日记中看到这样的记载:1923年 月14日,“是夜改在自室吃饭,自具一肴,此可记也。”居然不让鲁迅吃饭了,真厉害!五天后,即7月19日,“启盂自持信来,后道欲问之,不至。”这是鲁迅看信后想问问明白,周作人却避而不见,如果自以为有理,可以当面指出,为什么兄弟俩就不能谈谈呢 十多天后,即8月2日,鲁迅和朱安终于搬到俞芳姊妹的砖塔胡同去了,就这样永远离开了八道湾。砖塔胡同是临时借住的,他曾问我有没有钱,因为他想年5月25日,“晨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这西三条胡同是他在北京的永久住处了。鲁迅离开八道湾,周作人夫妇总该称心如愿了吧!可是,却不.对鲁迅的折磨还没有结束,事情发生在搬进西三条胡同新屋半个月后,鲁迅在日记中记着:1924年6月11日,“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什器,比进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骂詈殴打,又以电话招重久及张凤举、徐耀展采.其妻向之速我罪状,多秽语,凡捏造未圆处,则启孟救正之。然终取书、器而出。”鲁迅已经让出八道湾,搬到新居,只是来取自己的东西,还要这样对待。骂詈殴打,说秽语,只能征服像周作人这样的意志薄弱者,却不能征服鲁迅。我听母亲说过,鲁迅在西厢随手拿起一个陶瓦枕(一种古物),向周作人掷去,他们才退下了。然而,鲁迅并没有取出他的全部财物。他在1924年9月21日曾写过一段短文,说:“曩尝欲著《越中专录》,颇锐意搜集乡邦专甓厦及拓本,而资力薄劣,俱不易致,以十余年之勤,所得仅古专二十余及本少许而已。迁徙以后,忽追寇劫,孑身逭遁,止携大同十一年者一枚出,余悉委盗窟中。日月除矣,意兴亦尽,纂述之事,渺焉何期 聊集燹余,以为永念哉!甲于八月廿三日,宴之赦者手记。”①这篇题记的署名:宴之敖者。鲁迅曾对许广平解释过它的意思。“宴从门(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说文》作教·游也);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逐出的。文中的“寇劫”,指古专拓片落人八道湾手中。“盗窟”是指八道湾。周作人如爱古专拓片,鲁迅也不会吝惜,两人可共编《越中专录》。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鲁迅在日本时送我的一架显微镜,供我自修生物学用的,值好几百元,可是周作人招来的妻舅,却不讲一声地拿去卖了五十元,自己化掉了。八道湾早被占领,主权不在周作人手里。鲁迅的财物、收藏,十多年心血付之东流,《越中专录》未能辑成。这篇本来不打算发表的短文中,是他最痛心的话了。在西三条胡同新屋布置就绪后,我们的母亲跟随她的长子住到西三条,过简朴的生活,即使鲁迅逝世后,她也没有回八道湾,可想而知,八道湾的生活何等难以忍受。她对所发生的一切,看得卜分清楚,也想得相当深远。她为鲁迅抱不平,对俞芳讲过.鲁迅亲自买进、设计改建.还把一家老小接到北京·倒反而没份住,想起来都替他心酸。不过,她还讲:“我说句实在话,分开倒对你们夫先生有利。”这倒是对的,鲁迅虽然在精神上受极大打击和物质上受损失,但分开了却大大的有利,不然的话,钱都给八道湾搜刮去,他怎么能像后来那样资助、营救革命者呢 从八道湾来说,当初只是给他一个下马威,也许没有想到要逐出鲁迅。谁能挣这么多钱供他们挥霍,自己又这样刻苦节俭 没想到鲁迅是不能被强暴所屈服的,他一怒而走了。周作人助纣为虐的结果,就是他此后独力养活他那一大帮妻旗,不过他也没有什么话说,这是他自己苦心从日本招来的嘛!我们的母亲对周作人的处境也完全看透了,所以她对俞芳说:“只当我少生了他这个儿子。”然而,这并没有泯灭鲁迅的手足之情,他在青少年时期如此,晚年也是如此。他的小说《弟兄》,是在1925年,被逐出八道湾,兄弟怡怡的幻想破灭之后写的。他回忆了自己对周作人疾病的忧虑,请医生来诊治的事实,还表示了“鹡鸨在原”的意思。鹊鸰原作脊令,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当它困处高原时.就飞鸣寻求同类。《诗经》:“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比喻兄弟在急难中要互相救助。鲁迅通过小说,是向周作人伸出热情的手,表示周作人如有急难,他还愿像当年周作人患病时那样救助。1927年10月,鲁迅到上海后,对我讲起八道湾的生活,从没有责备过周作人,他只是感慨万分地说:“我已经涓滴归公了,可是他们还不满足。”我也有同感。他写的《牺牲谟),有他自己在八道湾这段生活的体会在内。他还时常惦念周作人.为他担忧,常对我说:“八道湾只有一个中国人了。”(当然不包括男女工人和孩子)。特别当《语丝》在北京被禁止,北新书局被封门的时候,他焦急万分,对我说过,也给人写信.讲过这样的话:“他之在北,自不如来南之安全,但我对于此事,殊不敢赞一辞,因我觉八道湾之天威莫测,正不下于张作霖,倘一搭嘴,也许罪戾反而极重,好在他自有他之好友,当能相助耳。”可见鲁迅所说的“八道湾”,是除周作人之外的。八道湾是天威莫测的,不下于张作霖,而周作人是在这样统治下的唯一臣民。素来勇猛的鲁迅.对此也有些束手无策,爱莫能助了。虽然他经常在考虑这问题,但一直到他逝世,想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鲁迅对周作人爱护关怀备至,比兄弟之情更深沉,这恐怕还因为鲁迅极爱惜人才。有一次,周作人的一部译稿交给商务印书馆出版,编辑正在处理。鲁迅说:“莫非启孟的。译稿.编辑还用得着校吗 ”我说:“那总还是要看一遍的吧!”鲁迅不作声了。鲁迅没有讲过周作人的不好,只是对周作人有一个字的评价,鄢便是。昏”。有几次对我摇头叹气,说:“启孟真昏!”他在给许广平的信(19]2年11月20日)中,也说:“周1934年4月30日给曹聚仁的信是这样说的:“周作人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然此种微词,已为今之青年所不惊,群公相和,则多近于肉麻,于是火上添油,遽成众矢之的.而不作此等攻击文字,此外近日亦无可育,此亦‘古已有之’,文人美女,必负亡国之责,近似亦有人觉国之将亡,已在卸责于清流或舆论矣。”六天后,即1934年5月6日给杨霁云信:“至于周作人之诗,其实是还藏些对于现状的不平的,但太隐晦,已为一般读者所不慷,加以吹擂太过,附和不完,致使大家觉得讨厌了。”周作人在回想录中再三引用了鲁迅这些话,虽然是以鲁迅为自己作辩解,但总算有些明白,鲁迅还是了解自己的,更没有来乘机投石下井。然而,对兄弟“失和”,究竟怎样看的呢 叉何必讳莫如深,欲言又止呢 周作人是佩服日本的,由于事实的教训,终于也使他多少有点明白过来了,他在回想录中说:“日本民族所喜欢的是明净直,那么这些例(按,系指藏本失踪事件、河北自治请愿事件、成都北海上海汕头诸事件、走私事件、白面吗啡事件)使即可以证明其对中国的行动都是黑暗污秽歪曲,总之所表示出来的全是反面。日本人尽有他的好处,埘于中国却总不拿什么出来.所有只是恶意,而且又是出乎情理的离奇。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是什么缘故呢 周作人似乎不明白,然而,他更不明白的是,所谓兄弟“失和”,全套骂詈殴打,说秽语,不正是上述事件的翻版吗?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要侵略、征服别国或别人,可以制造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事件。我亲眼看到过他们对周作人施用过这种强盗行径,他完全屈服了,又附和着去欺侮自己的亲兄,那曾经从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生活上赤胆忠心帮助过他的人。中国经过八年抗战没有亡,而从鲁迅周作人兄弟来说,却先拆家了。鲁迅去世后,中日关系更为紧张,好心的朋友关心周作人的安危。冯雪峰对我说过,他看过周作人的《谈龙集》等文章,认为周作人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鲁迅去世后,他的学识文章,没有人能相比。冯雪峰还认为,要让周作人接触进步力量。并隐约表示,他自己颇有意去接近周作人,希望我能作为媒介。有人也对我说,生物学家秉志,由上海一家工养着。象周作人这样的文学家,只要肯到上海来,生括完全不成问题,可能商务印书馆或其他书局,都愿意养他的。我想起这与鲁迅生前讲过周作人不如来南方安全的话,正是不谋而合,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恳切地劝他来上海。然而,没有得到他片言只字的回音。于是,我们就断绝了往来。在中国***领导下,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人民谱写了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接着,三年内战,象摧枯拉朽一样,推翻了黑暗腐败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政权。全国解放后不久,有一次.我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突然面对面地碰到周作人。我们都不由自主地停了脚步。他苍老了,当然,我也如此。只见他颇为凄凉地说:“你曾写信劝我到上海。”“是的。我曾经这样希望过。”我回答。“我豢养了他们。他们却这样对待我。”我听这话,知道他还不明白,还以为自己是八道湾的主人,而不明白其实他早已只是一名奴隶。这一切都太晚了,往事无法追回了。周作人自小性情和顺,不固执己见,很好相处,但他似乎既不能明辨是非,又无力摆脱控制和掌握。从八道湾制造的兄弟失和事件中,表演得很充分。这似乎纯系家庭内部问题。却包古着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他从这一点上和鲁迅分了手,以后的道路也就越走越远了。我缺乏研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我觉得事过境迁,没有什么话要说了。这次意外相遇,也就成了永诀。

其他答案

不能说周作人就不如鲁迅,周作人也是很强的,“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还成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应该说在当时,周作人的影响是远远大于鲁迅的。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作人居留沦陷后的北平,出任伪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职。还娶了一个日本女人,于是被冠上了汉奸等名头,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又遭到了批判,所以国内的主流趋势是对周作人不利的,所以课本上也从来不收录他的作品,应该说,周作人在文坛上的被埋没与政治是有很大关系的。周作人的作品主要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译有《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剧集》等。他的作品大都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文学史上的评价)。有很多文学家甚至认为周作人的文学成就要大大高于鲁迅,所以说,周作人也是一个有成就的作家,不应当因为某一方面的原因就完全否定。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