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稚晖,原名眺,后改名敬恒,字稚晖。
1865年生,江苏武进人。
7岁开始连读10年私塾。
1882年在私塾教书,后入江阴南书院读书。
1891年中举人,后经三次会试均未考取进士。此间,在苏州紫阳书院读过书,在天津、上海教过私塾,在苏州吴县教官衙门任过教习。
1887年去天津,任北洋大学堂汉文教习,后到上海,任南洋公学国文教习。
1901年去日本留学。
1902年返回上海,与蔡元培、章炳麟等组织爱国学社、并兼任教员。此间,曾在《苏报》上发表文章,鼓吹反对清朝统治。
1903年,吴稚晖去英国伦敦。
1905年,孙中山到伦敦曾访晤吴雅晖。是年冬,他加入同盟会。在英国期间,他和李石曾、张静江等发起组织世界社,创办《新世纪》周刊,并任主编。积极宣传无政府主义,反对君主立宪、倡导反满革命,在中国留欧学生和华侨中有很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吴稚晖回国,任中华民国国民教育部读音统一会议长,主持国语注音工作。
1912年,与李石曾等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
1913年,和张继、蔡元培等在上海创办《公论》杂志。
8月,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到伦敦。
1916年,他又回上海任《中华新报》主笔。此间,和蔡元培、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
1918年去唐山,任唐山路矿学堂国文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