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去美国做程序员

266次

问题描述:

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去美国做程序员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常见的有 3 条路:人在中国,直接申请美国公司,成功拿到 offer 后直接进入美国公司。

先加入一家美国公司的中国分部,工作一段时间后找机会内部转到美国分部。先申请美国学校(通常是硕士项目),利用读书时间找实习再申全职,毕业后留下。这 3 条路手按照曲折程度排序的,理论上第 1 条路能直线抵达终点,但问题出在签证上。我当年走的是第 1 条路。那时候 Facebook 的 recruiter 主动找我,问我有没有兴趣面试,面完结果有 offer,那时候 H-1B 还不抽签,所以签了 offer 就能在同一年内到美国开始工作。这是基于 2012 年 H-1B 不需要抽签的大背景,而不抽签是因为 2008 年经济危机后企业国际招聘人数低于 H-1B 上限。那时候第 1 条路很好走,因为信息不对称大部分人都还没意识到原来还可以直接申美国公司。当然我那个时候也没意识到,如果不是 recruiter 主动来找我的话,我不太可能主动申请,因为身边没有成功案例。现在大家身边都有这样一些成功案例的,自然就有更多人尝试走第 1 条路,竞争更激烈一些。第 1 条路最大的障碍在于 H-1B 从 2013 年开始恢复抽签了。如果抽不到,那当年无法入职,这对于绝大多数雇主来说都是不可以接受的,谁愿意保留一个空缺等你一年啊,而且下一年还是要再抽,所以干脆不通过这种渠道招人好了。现在也就只剩下一些大公司还继续这样招人,这是因为公司足够大,例如说一年招 300 个程序员,有几个因为签证要等下一年,属于合理容错范围内。而且大公司更有可能拥有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分部,可以把抽不到签的人先放在那里工作一年,然后就符合 L-1 签证资格了,保证一年后能进入美国工作。第 2 条路我当年有尝试过,最后没走通,还发现满地是坑。这主要是一家公司的美国和中国分部利益不一致导致的,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一家国际公司,它的美国分部和中国分部其实是两家公司。一个人从中国分部转到美国分部,在账面上相当于这个人从中国分部离职了,然后在美国分部入职。那这就产生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绩效不好,美国分部为什么想要招你?但如果你绩效很好,那中国分部为什么不想方设法留住你。(理论上,各国分部都是服务于这家国际公司的,应该追求国际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但实际上具体的管理人员当然是更关注自己管理的组织的利益。)走这条路,一开始肯定是加入中国分部。如果加入时就明确表示,自己将来想要到美国的,那就会陷入上述利益不一致的困境。一般来说,能得到美国分部的 offer,往往是因为跟美国分部有合作。美国团队感觉你很厉害,美国老板想要招你,然后通过内部系统看看你在中国分部时的绩效,可能再面试一下你,最后决定发 offer 给你,你就在中国分部辞职了。中国老板可不是不知道这个套路的,因此如果你绩效好的话,中国老板可能就会想方设法避免你轻易得到美国分部的 offer,例如减少你跟美国团队合作的机会,控制你去美国出差的次数。因此,更好的办法可能是隐瞒自己的动机,说自己死心塌地要留在中国,在所难免才愿意去美国出次差,忍辱负重几年找到好机会突然间改连不认人,接了美国分部的 offer 就把中国分部甩了。不过这不是很符合我的做事风格,所以我不想这样做。此外还有一种非常看运气的方式来走成这条路,那就是某个跨国部门解散他们的中国分部,且这家国际公司愿意让所有受此影响的中国分部员工搬到美国。一个例子是 Google,当年 Google 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解散了多个中国业务,因此大家理论上都有一个美国分部的 offer,想要搬到美国的人都可以搬到美国。另外一个例子是 Microsoft IE Mobile 的中国团队,被解散后大家也都相当于有一个美国分部的 offer,可以搬到美国继续做 IE Mobile。然而这种机会谁能提前预测到呢?所以也就看运气了,跟个人主观努力一点关系都没有。第 3 条路是留学,主要优势是可以通过 F-1 签证获得 OPT,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前面说到的 H-1B 抽签的问题。只要是 STEM 专业,大体上就是理工科专业,F-1 签证的 OPT 就可以留在美国工作且利用这段时间抽 3 次甚至 4 次 H-1B,这么多次都抽不到的概率就比较低了。正是因为签证上的优势,使得现在的公司更乐意招能 STEM OPT 的留学生,而不是尝试从海外直接招一个立即需要 H-1B 才能开始工作的人。

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去美国做程序员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