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日本为何崇拜唐朝文化

283次

问题描述:

日本为何崇拜唐朝文化,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日本人为什么崇拜唐朝文化?盛唐,是一个让后世中国人魂牵梦绕的盛世王朝。

咱先从隋文帝年间说起,那时的日本叫倭国(不是倭瓜)。“倭国”是我国古代对 日本 的称呼。《后汉书·孝安帝纪》:“永初 元年……冬十月,倭国 遣使奉献。”《旧唐书·东夷传》:“倭国 者,古 倭奴国 也。去京师一万四千里,在 新罗 东南大海中。”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海舟》:“倭国 海舶,两傍列櫓手栏板抵水,人在其中运力。”当年倭国第一次派遣使者入隋时,骄狂的不得了。《隋书·倭国传》有记载:倭国使者说倭王以天为兄,以太阳为弟,这就有点儿挑衅的味道了。你想,中国皇帝历来自称“天子”,隋文帝听到倭王居然和“天”称兄道弟,这哪是拜见,分明是添堵,于是立即责令日本改掉这个荒谬的称呼。隋炀帝即位后,日本使者小野妹子来华觐见(不是娇妹,是丑男,又矮又丑的男性),送来一封圣德太子的国书。圣德太子在国书里傲慢地写道:“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无恙!”这就是诚心找茬儿,这种不逊之词惹得隋炀帝大为光火。后来,小野妹子又来过中国一次,这次的国书抬头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虽然少了“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的傲慢,还是透着“我俩一般大”的派头。就是死性不改了,你爱咋咋地吧。转眼到了唐朝,倭国人怂了,诚心诚意的跪下了。咋回事呢?因为被唐朝狠狠地胖揍一顿,老实了。在中华大一统“朝贡”体系中,当时的倭国是最不安份守己的一个,其尚武好斗的族性总是窥视着东亚文明的第一把交椅。在公元663年8月17日的白江口(又称白村江,今韩国锦江入海口附近)海战就是鲜明的例子。此战是中日历史上的第一次交锋(战后,倭国决定改国号为日本,而中国直到公元701年的武则天时期才正式承认了日本国号)。交战中方是当时的唐朝、新罗联军,日方是当时的倭国、百济联军。当时的大唐皇帝是唐高宗,国力强盛,四夷宾服。只有东北的高句丽(发源于大汉辽东玄菟郡的中国地方政权,后控制中国东北大部和朝鲜半岛北部)与百济、倭国等国相联长期与大唐对抗。为恢复大汉版图,树立大唐权威,大唐决意与新罗联合先灭百济,再灭高句丽。白江口海战前,大唐、新罗联军十五万在大唐名将苏定方统帅下已于660年7月攻灭百济,九月百济降将鬼室福信据周留城复叛,向倭国遣使求援。

661年正月,倭国齐明天皇决定亲征救援百济,但于7月病故,天智天皇即位,继续出军援助百济,并将百济王室人质扶余丰送回以继百济王位。经过一年多厮杀,唐新联军于663年8月分海陆两路向据守周留的百济、倭国联军发动总攻。唐新联军在周留城下与倭百联军相持不下,双方都将希望寄托于水军对决。

8月27日,倭百水军4万多人(倭军4万,百济军5千,战舰1千余艘)抵达白江口,与严阵以待的唐新联军一万两千余人(唐军7千、新罗军5千,战舰170艘)遭遇,并发动攻势,白江口海战爆发。倭军战舰虽多,但多为舢板小舰,而唐军得益于高超的造船技术,皆是艨艟巨舰,占尽优势。倭百水军初战不利,翌日再战,唐新水军统帅刘仁轨用计将倭百水军诱入唐新水军阵中,后“左右夹船绕战”,火箭齐射,顺风投火,焚毁四百余艘。《旧唐书·刘仁轨传》史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战后,百济王逃亡高句丽,倭百残军尽皆投降。

667年,唐新联军攻陷平壤,灭亡高句丽。 唐朝为压制朝鲜半岛上一国独大的新罗,三次遣使赴倭,主动与倭国修好,而倭国惨败后,对大唐国威有了重新认识,从而彻底放弃了与大唐对抗的意志,甘心等同藩国。国策也由面向大陆的积极进取转为消极内敛,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此后长达千余年时间里,日本再未向东亚大陆发动过战争。白江口海战,诚可谓一战保千年和平。那个时代,大唐武功强盛,对外战争攻无不克,这种击溃敌军的遭遇战,在唐军的辉煌战史上实在不算什么。对日本,就是两回事了。要知道,这是日本摄政中大兄皇子(后为天皇)亲自指挥,举国四万士兵,一千艘战船,却被只有170艘战船,不到二万人的唐军轻易击败。实力和文明的双重碾压。日本人尊崇强者,你把他打得服服帖帖,他就跪你。两年后,日本遣唐使人数,陡然比以往增加了两倍!从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毕恭毕敬的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每次少则三四百人,多则八百余人。肩负着“取经”重任的日本留学生们像海绵一样,从盛唐文化里汲取了无数养分,滋养了大和民族。在唐朝,日本遣唐使是所有国外使者中最有风度和礼貌的。文献记载中,唐朝人形容日本使者“容止温雅”。当时派遣遣唐使是日本朝廷的一件大事,每次任命的遣唐使都要“海选”:首先是没有劣迹的朝廷官员,其次要有学问,毕竟肩负着学习先进文化的重任,另外,相貌要仪表堂堂,举止要有风度。往事随风啊!现在的日本不也是如此吗?打的它满地找牙,它就服服贴贴(但贼心永远不死),你要是让着它或者不如它,它就会兽欲大发。这就是两千多么来整个日本民族的特性。

日本为何崇拜唐朝文化

其他答案

日本最崇拜汉文化,在东汉成为属国。第一次攻打中国就是唐时期

其他答案

唐朝历史文化对日本而言,是强者的历史,就像在侵华战争时候。日军高级将领都是非常想把唐朝文物据为己有,强者的文化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日本是一个尊重强者的国家。你在强大时候,他只会学习你。黑船事件后,日本对政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明治维新开始打开资本主义道路。当时欧美列强称日本为“东方的猴子”,但最后却不得不佩服日本显著的进步。这一点在唐朝也是一样,日本将唐朝先进的社会制度运用到自己身上,使封建帝制才彻底稳固下来。在明清时期的衰弱让日本越来越看不起中国。自明朝戚继光以后,日本人眼里的中国毫无能力,唐朝则不一样,因为白村江战役中,日本被唐朝与新罗联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逼迫天智天皇改变对外政策。自此900余年间,日本都未敢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日本也积极遣使进入唐朝学习。由此唐朝历史文化是日本人学习最多的,唐朝的鼎盛与强大也让日本极度崇拜。所以,日本崇拜唐朝历史文化是因为唐代时中国的强大,日本有学习强者的特点。只有强大了,别人才会热衷于你的历史文化。

其他答案

唐高宗时期,朝鲜半岛主要被三个国家所占领,新罗,百济,及高句丽。朝鲜半岛从隋就与中原王朝渊源极深,隋炀帝曾三征高句丽,而这也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到了太宗时期,由于高句丽反叛,太宗曾出军征讨高句丽。到了唐高宗时期,由于朝鲜半岛局面变化,百济,高句丽联军开始攻打依附于唐的新罗。

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由于国内变法的全面开展,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开始谋求对外扩张,故此开始插手朝鲜半岛战乱,与高句丽,百济组成三国联军开始了对新罗的攻击。新罗受到攻击后,立刻向大唐求援,高宗立刻派大将军刘仁轨带兵前往驰援新罗。于是历史上中日第一次大规模正规战拉开序幕。

此战开始之前,日军是极为自信的,因为日军有一千余艘战舰,在其统帅阿倍比罗夫、庐原君等人的率领下,联合陆上的百济军队,共计五万余人。而刘仁轨战船不过百余艘,军队不过万余人,可日军没想到在如此大的差距下他们最后就是被这支实力悬殊的大唐军队给杀得丢盔弃甲,仓皇出逃,是什么致使日军有如此大败呢?

首先是双方军事战略的差距,此时日军自以为强盛,再加上兵力又数倍于唐军,大意疏忽。而此时的刘仁轨将军却冷静沉着的应战,他仔细的分析了战场的形式。对日军采取了巧妙合围的战略,打的日军措手不及,险些全军覆没。

其次就是双方硬实力的差距,也就是国力的差距。此时的大唐经历了贞观之治的积累,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世界一流强国,而此时的日本虽然经过了改革,可实力相比于大唐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尤其体现在双方战船的差距,日本虽有千艘战船,可都是原始的小帆船,而唐军却是船身数倍于日军的大战船,因此双方虽看似唐军实力不及日本,实则远在日本之上。

经此一战,唐军之强已经超乎了日本人的想象。此后数百年日本不敢来犯,转而开始学习大唐的文化。而大唐经此一战也打出了作为大国的威风,同时也基本奠定了东亚地区长时间的基本格局。同时也为大唐日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其他答案

不是日本崇拜唐朝文化,而是日本崇拜强者。

看看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影片《乱》,直观感受就是日本开化时间太短。

甲午海战后,日本举国震惊,感叹泱泱中华不堪一击,从而脱亚入欧。

二战后,麦克阿瑟不带军队觐见天皇,从精神层面震慑日本民众,赢得彻底追随。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