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简述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

153次

问题描述:

简述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晚清至民国,号称“千年来之未有大变局。

在一系列巨大历史变革当中,有一拨特殊身份的人活跃在历史舞台,成为搅动时局的推手,促进改革的催化剂。地方官员忧心忡忡,开明皇帝紧急决断清代以前,‌‌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明代海禁,到清代大兴“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海外“夷人”统统没放在眼里。谁知道,欧洲悄悄完成‌‌了工业革命,掌握坚甲利炮以后,世界天平开始向西方倾斜。转眼就到了1840年,‌‌‌几千个英国人手执洋枪洋炮‌‌,把清政府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眼见朝廷社稷将倾、民族危亡,以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尽快‌‌派出留学生,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技术。他在‌‌《劝学篇》里面‌‌呼吁:明时势,长志气,‌‌扩见闻,增才智,‌‌非游历外国不为功也。‌‌‌‌光绪皇帝很欣赏张之洞的这篇文章,钦命在全国广为刊布。于是各省纷纷实行,留学生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光绪皇帝转发了张之洞提出的留学生的‌‌优待政策:对出国留学生授予功名与官职。对于正规毕业的留学生,视中学、大学学历高低,以及是否获取学士、博士学位,分别给‌予拔贡出身(比秀才略高)、举人出身、翰林出身等级别官职。奖励官员出国游历与游学。‌‌鼓励各级官员和宗室子弟,‌‌不论是实缺候补,‌‌凡自费出国游学的,‌‌回国后‌给予晋升提拔。朝廷供给薪酬的,留学期间保留薪资待遇不变。‌‌废科举,代以留学生毕业考试。清政府从‌‌1904年举行最后一次考试后,废除了隋唐以来沿袭千年的开科取士制度,各级官员的擢拔,主要从留学当中选拔。‌‌十万学子先后出洋,日本成最热门国家‌‌在一系列奖励游学毕业生出身和授予官职政策的推动下,从1872年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美幼童开始,到新中国成立,80年里‌‌派出留学人数近10万人。‌‌这群人当中,有‌‌几代革命领袖,‌有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有政坛‌‌翻云覆雨的‌‌官僚政客,有卖国求荣的汉奸。更多的是,许多人成为近代首屈一指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学者。近十万留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留学美国。最早赴美留学的容闳、黄胜、‌‌黄宽3人‌‌。由于出国前父母要和校签订“生死状”,所以报名者寥寥,容闳等成为第一批吃磅蟹的人‌。容闳更成为佼佼者,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协助曾国藩帮办军务。

1907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出议案,‌‌要求退回约‌‌2892余万美元“‌‌庚子赔款”,用于帮助中国兴办教育。由此公费赴美留学生激增,包括宋庆龄三姐妹,及新文化运动发起人胡适等。‌‌留学英法。为了培养海防人才,清政府从福建船政学堂‌‌等地派出多批‌‌学生,‌‌赴英、法、德等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培养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瞻‌‌,翻译《天演论》的严复等,以及一大批学贯中西方的文化名人,比如钱钟书等。‌‌留学日本。‌‌从‌‌1896年‌‌第一批13人赴日留学开始,‌‌到1906年达到最高峰,‌‌中国‌‌留日学生当时超过1万人。‌‌‌这股“留日热”,一方面是朝廷对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国家迅速强盛的崇拜;另一方面是‌‌日本为了从精神上来控制中国;还有,是因为留学科举考试取消后博取功名的捷径。‌‌有资料显示,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日本有82所大学、‌‌中学、‌‌幼儿师范、实业专科、‌‌师范学校、‌‌女子学校‌‌和工厂绩技校,接受中国学生就读。日本留学生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数‌‌只是接受初级教育,‌‌能够进入大学‌‌的少之又少。‌‌ ‌‌82所学校当中,‌‌只有7所大学,‌‌‌‌而正规大学里,‌‌只有11名‌‌中国留学生。‌‌1906年,‌‌清政府举行‌‌归国留学生考试,100名考生中80%是留日学生,‌‌但最后录取的绝大多数都是留美学生。可见‌‌日本的整体教育并‌‌不高。日本学生‌‌认为中国是弱国,学生天生很愚蠢,是低能儿。‌‌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里记述,他在仙台医专成绩很好,日本学生就到他住处搜索,企图找到藤野先生给他‌‌泄露试题的‌‌证据,‌‌并且还写出很长的匿名信‌‌,一再威胁鲁迅。‌‌留学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让苏联成为许多青年的向往之地。他们带回来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总之,晚清到民国,留学生多寡始终与当局和各国关系紧密相连。日本原来留学最多,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留学人数骤降至20余人,留学热开始降温。

简述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

其他答案

清末留学教育的勃兴,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愿意走出去,与世界接轨并汲取外来的文化与知识。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