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
跆拳道起源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朝鲜民族古时以农业及打猎为生,在抵御野兽、对抗入侵与祭祀活动的舞艺中,逐渐演变成有意识的攻防技巧及格斗自卫武艺的雏型。在两千年前的高句丽皇室墓葬的壁画中,画有两名男子在用跆拳道的攻防姿势互相争斗。在朝鲜三国时代的高句丽、新罗及百济,三国互相抗衡,侵袭对方,更加速使武艺的盛行。无论在武官考核,民间手搏击打或祭典舞艺中,都充分表现出武艺的形态。如新罗的跆跟、花郎道是军中的必修科目,而在百济国推崇并鼓励人民学习马术、射箭及跆跟等武艺。在跆拳道没有正式命名之前,韩国徒手的搏击流派有很多。名称也有跆跟、手搏、唐手、托肩、花郎道等。从20世纪50年代起,其内涵风格以及名字均得到规范和统一。“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韩国的崔泓熙将军所创,他退伍以后,在跆拳道中融合民间元素,最后成型。跆拳道的规则跆拳道比赛的规则主要有得分规则、罚分规则、击倒规则、胜负规则四类。
1、得分规则:选手在比赛中是可以使用允许的技术,准确有力击中躯干、头部等有效得分部位。击中躯干的有效得分为1分,头部为2分,如果击倒对方则加1分,比分为三局比赛得分的总和。
2、罚分规则:如果选手出现抓、抱、推对方、逃避性地背对对方、假装受伤等轻微犯规情节,扣除0.5分;若在比赛中扔对手、在格斗中在对手双脚离地时故意将其放倒、故意攻击对手后背、用手猛击对手脸部则罚1分。
3、击倒规则:如果有一方选手被击倒,裁判会倒计时10秒,如果在倒计时结束之前选手站起来,则可以继续比赛,如果不能,则另一方以击倒获胜。
4、胜负规则:除了决赛以外的其他比赛,如果结束时为平局,则分数高的一方获胜。若双方仍旧平分秋色,则由裁判根据比赛中双方表现的主动性来决定在三回合各三分钟的比赛中哪一方占优。跆拳道的特点跆拳道的特点就是腿法为主,拳脚并用:由于竞赛的需要、规则上的限制和跆拳道在进攻方法方面的特点,使得跆拳道技法主要是以腿法攻击为主、拳法攻击为辅。据统计在跆拳道技术当中,腿法约占总技法体系的百分之七十。因此腿击无论在攻击范围、攻击力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拳法的攻击,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于防守和格挡。跆拳道的分类品势:指练习者以技击为主要内容,通过攻守进退的动作编排,达到强身健体、培养意志的一种练习形式。它与中国武术中所说的套路相似,即将一定数量的动作编排起来,形成固定模式的套路。跆拳道的品势有很多种,基本品势有太极、高丽、金刚等。通过品势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并能有效的增进体质。跆拳道品势中的太极包括八章,是初学者应掌握的基本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