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分析,应该本来就没打算买那上的关键武器反舰导弹因为射程原因,国际公约不允许出口。而其他武器对于中国来说不算先进,也未必能融入中国的系统大型巡洋舰舰体相比报废的航空母舰来说,对于中国也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中国当年为什么放弃购买乌克兰号巡洋舰求高手给解答
按常理分析,应该本来就没打算买那上的关键武器反舰导弹因为射程原因,国际公约不允许出口。而其他武器对于中国来说不算先进,也未必能融入中国的系统大型巡洋舰舰体相比报废的航空母舰来说,对于中国也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中国海军自建立以来,从来没有准备过导弹巡洋舰,但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只差一步就将拥有那个时代最可怕的海上巨兽——乌克兰号导弹巡洋舰,这中间发生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近日刊文描述了这段尘封的历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海军在舰载相控阵雷达,及远程舰空导弹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并着手研制052C型宙斯盾防空型驱逐舰。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又通过引进俄制“RLF-M”舰空导弹系统,研制了另一款051C型防空舰。对此外界认为这是为了在052C型舰成熟以前,尽快的获得有效、可靠的远程防空能力,同时利用“RLF-M”所具备的防御中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部署在北海舰队,以保卫中国的心脏,京津唐地区的安全。虽然这些分析不无道理,但对于051C型舰的异议早就存在。该舰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并不先进,引进的俄制“RLF-M”舰空导弹价格不菲。过小的排水量也并不适合搭载庞大的RLF-M舰空导弹系统。该舰缺乏整体布局,武器及雷达电子系统的配备及布置也并不合理,给人的印象是设计仓促,有临时拼凑的感觉。从051C型舰的研制过程,以及该舰的整体设计来看,中国海军引进RLF-M的初衷,显然并非为了研制一款过渡型的防空舰。 一、引进RLF-M的初衷并非为了研制051C型舰051C型首舰115舰,被证实直接采用了051B型2号舰的舰体,该舰的开工时间在167舰服役后不久,应该在97~98年期间。《汉和》认为:“因为并不满意051B型舰的防空能力,2号舰开工后进展缓慢,在达成购买S-300F防空导弹的合同后115才正式步入建造正轨"。确实中国海军不满意051B型舰仅装备近程点防御导弹,但此时的051B型2号舰完全可以选择“施基利”舰空导弹。 装备有俄制“施基利”中程舰空导弹的052B型舰,在2000年前后开始建造,引进“施基利”舰空导弹的协议必定在之前已经签订。051B型舰在舰体结构布局上和052B相似,非常适合搭载“施基利”舰空导弹,如果051B型舰也采用“施基利”舰空导弹,其整体战力完全能够达到052B型舰的水平,而且当时中国海军仅有两艘现代级装备中程舰空导弹,中国海军还非常缺乏中程区域防空能力。 《汉和》曾报道:051C“中华俄式神盾”的建造计划,在1999年开始同俄方进行积极讨论。基本的技术特征就是“RIF-M远程舰对空导弹上051B”,即所谓“利夫上旅海”。同年俄中双方设计规划了“TEMA 988”工程,也就是中方所称呼的051C导弹驱逐舰。”美国《信号》杂志曾刊登过一篇有关中国051C旅洲级驱逐舰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在获得出口许可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雷达和显示器安装到051C型复杂的舰体上,但是舰体却缺乏减震措施,供电不足。”如果早在1999年就已经着手研制的051C型舰,俄罗斯应该提供了“RLF-M”的详细资料,中国在此之前也已经获得了RLF-M的原型,S300PMU1陆基防空导弹。对于“RLF-M”舰空导弹的各种设备,安装要求,电站所需功率等方面都应该有了充分了解,为何会出现缺乏减震措施,供电不足的问题呢?显然,之前中国海军于将051B型2号舰用于搭载“RLF-M”舰空导弹毫无准备。 文中还提到“……中国曾面临一堆复杂的问题,包括为了051C型舰从俄罗斯获得和整合其先进的海军技术,还有为了获得先进的AD型相控阵雷达所进行的大量艰苦的谈判……..” 作为一套完整的RLF-M舰空导弹系统,雷达是其中主要的一部分,既然同意出售“RLF-M”舰空导弹系统,为何还要为了雷达和俄罗斯进行艰苦的谈呢? 显然中国最初购买的“RLF-M”导弹系统并没有包括制导雷达,购买缺少制导雷达的RLF-M舰空导弹系统有何用处呢?答案只能在乌克兰号巡洋舰上可以找到。在乌克兰号巡洋舰上,已经安装了“RLF-M”舰空导弹系统的3R41“沃尔纳”相控阵火控雷达。 二, 引进“RLF—M”,购买"乌克兰号"巡洋舰由于经济困难,乌克兰海军自身也没有装备这种大型舰艇必要,1996年,乌克兰准备出售已经接近完工的光荣级"乌克兰号"巡洋舰。从装备体制,购买力及战略需求来看,需要这种原苏联大型巡洋舰的无外乎三个国家,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苏联解体之后,作为原苏联的主体俄罗斯的国力急剧衰退,在国力上已经无法承担庞大的军费开支,自身也在抛售前苏联继承下来的大量武器装备,根本不可能购买这艘巡洋舰,即便之后提出有意购买,也仅仅是为了搅局,阻止其他国家获得。印度应该有购买“乌克兰号”巡洋舰的意愿,但更加钟情于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印度海军的“维拉特”号航母不仅仅战力有限,而且已经到了退役期,一旦退役将无航母可用。印度海军显然不想失去以航母为中心的舰队作战能力,此时的俄罗斯正在极力向印度兜售“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如果印度购买了“戈尔什科夫号”航母,以及配套的米格29K舰载机,就很难再有经费购买"乌克兰号"巡洋舰。乌克兰非常清楚,印度只能借来作为抬高价格的托,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买主。按照乌俄两国1993年签署的政府间协定,事关苏联解体时未完工的大型项目的决定,由两国共同作出,而且乌克兰并没有能力独自完成该舰的建造工作,因为舰上必须安装俄罗斯制造的武器。印度即便有意愿购买,俄罗斯也未必会让这笔买卖成功,从而影响自身军火的出售。 中国无论从装备体制,购买力和战略需求来看都是最符合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外界就已经盛传中国海军有意购买乌克兰号巡洋舰,不过之后由于瓦良格号航母的购买转移了外界的视线。经历了台海危机之后的中国海军,最希望获得的并非"瓦良格号"航母,而是“乌克兰号”巡洋舰。中国对于“瓦良格号”航母是否能建成服役并没有把握,而且也缺乏舰载机和使用经验,要形成战斗力更是遥遥无期,但"乌克兰号"巡洋舰却能使中国海军在短期内,拥有舰队远程防空能力和强大打击能力的利器。但中国要获得"乌克兰号"巡洋舰也同样需要俄罗斯的认可。 俄乌之间由于黑海舰队分家以及塞瓦斯托波尔基地的租用问题结怨颇深,而且乌克兰一直采取西进政策,积极加入北约,试图摆脱俄罗斯的影响,使得乌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乌克兰号”巡洋舰的出售对象,是俄罗斯近年来军火出口的两个最大客户印度和中国,该舰的出售将影响到俄罗斯武器出口。乌克兰要想俄罗斯提供后续武器设备很难,唯一的可能是由中国说服俄罗斯,或者由中国向俄罗斯购买。凭借着快速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不断增长的军火贸易,1999年中国海军就“RLF-M”舰空导弹的引进和俄罗斯进行了接洽,同时也应该签署了大量武器装备的购买意向。2002年中国向俄罗斯续订了两艘现代级,八艘636型潜艇,以及一大批苏27战机。同年,中国和俄罗斯牵牛星设计局签订了购买“RLF-M”舰空导弹系统的合同,但合同中应该并没有包括制导雷达。 三、购买乌克兰号失败2002年11月15曰,在乌国防工业综合体委员会第一***乌鲁斯基于表示,乌正式建议中国购买即将完工的“光荣”级“乌克兰”号巡洋舰,但是这笔买卖居然在此之后出现逆转。2003年第一期,《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同乌克兰购买光荣级巡洋舰的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交价格大致在2亿─3.5亿美元之间亿美元之间,目前谈判的焦点集中在舰载直升机上。光荣级巡洋舰可载2-3架直升机,但俄罗斯使用的是卡-25型直升机,中国海军需要较新型的卡-27型直升机,因此,如果换成卡-27型直升机,就意味着要涨价大约1200万美元”。在外界看来,双方在价格上出现了分歧而导致了协议未能签订,但事实上,美国及其盟国对乌克兰的施压是最主要的原因,这种情况在中国购买瓦良格号航母,及以色列非尔康预警机时都曾出现过。当初正在期待美国和西方经济援助,和积极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对于来自美国及北约国家的巨大压力,是无法抗拒的。对美国而言,如果中国获得瓦良格号航母是远虑,那么中国购买乌克兰号巡洋舰无疑是近忧了。美国并不相信中国能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即便建成要形成战斗力,至少应该是十五年之后的事情,而且其战力和美国的航母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而中国一旦购得乌克兰号巡洋舰,2004年该舰就可能加入中国海军,并和现代级驱逐舰组成一支具有中远程防空能力,和强大反舰战力的俄式舰队,将给介入台海的美国航母舰队带来很大的威胁,也再不能像九十年中期台海危机那样,肆无忌惮的靠近中国近海。据说美国当初曾不惜购入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乌克兰号”来阻止中国获得。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对于中国获得该舰的担心,也可想而知会对乌克兰施加多大的压力。而且面临2004年总统选举的乌克兰总统,也希望得到美国和西方的支持,不可能在这时候得罪美国和西方国家,乌克兰号的购买就此以失败而告终。
红色乌克兰号最核心的装备,是16枚“沙箱/玄武岩”反舰导弹,百度百科介绍如下:P-500/SS-N-12“玄武岩”重型远程反舰导弹弹长11.7米,重4.8吨,弹径880毫米、翼展2.6米,飞行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550公里,最大巡航高度约13500米,弹头为1吨常规炸药或35万吨TNT当量的核炸药,弹体为钛合金制造,动力装置为液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加两具外挂固体火箭助推器,导弹采用被动/主动雷达中段航空/卫星中续制导模式,须依赖舰上装设的“活力皿”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和卡-27直升机进行中继制导。请注意,沙箱需要卫星数据接收系统与卡27进行中继。因为无论是导弹还是舰艇,不可能仅凭自身雷达看到400公里外的美军航母(因为地球曲率限制),而400公里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力舰载机F4鬼怪的巡逻区远界,不能再往里了。因此需要中继制导。而中继制导,需要大量远程雷达,需要众多远程侦察机,需要上百颗卫星,最重要的是一个庞大完善数据网络,换言之,一个现代化的专属作战体系。红色乌克兰只是一个节点,没有背后的体系,玄武岩不比"现代"上的白蛉好到那儿去。中国海军是有反航母的作战需求的,今天也是,90年代更是。但是当时中国的远海侦察监视系统压根做不到3000000平方公里的领海进行有效监视(到今天也有点捉襟见肘),俄罗斯自己的也己经支离破碎,购买这样的海洋监视系统费用高,还涉及军事机密,不可能。而且此时美国的新锐战机F14己经可以把外围警戒圈推到离航母700公里外了(F18E/F也是这个距离),连P800“舰毁/花岗岩”(射程700㎞)射程都不够用了。而在当时又缺少强大的岸基航空兵掩护,电子战水平又不行的条件下,开着红色乌克兰抵近攻击等于给美军“送战果”,无法满足作战需要,还花费宝贵外汇,自然不会引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