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眼中,出国留学,自然当读别人的书,自己的书,还是留在国内为妙,否则又沉又重,弄不好海关还会遇到麻烦,甚至影响到自己回国时候为亲戚朋友带点手信之类的人之常情。
这或许只是小部分人当下出国留学之际的“烦恼”,亦或许不过是作者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普天下读书人自当以读书为己任,如何自陷世俗藩篱?倘果如此,乃读书人幸事。时下常闻“读书今不如昔”一类的喟叹,事实是否果真如此,还不好说,亦可能见仁见智。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今天的学生出国留学,手边或者行李中携带的必读备用一类的书籍,恐怕与当年的留学生前辈们没得比。先说远的。1870年代幼童赴美留学,为了平衡西学,留学队伍中还专门设有“中学监督”。为了保证幼童们不至于被花花世界以及西学西教“蒙了眼”“洗了脑”。这种制度,后来还为庚子赔款赴美留学所沿用,这看一看胡适们的留学日记,自当了然。不过这些还只是官府的担忧或预防,留学生们自己是如何看待种种可能发生的后果的,如果不怕麻烦,亦可找来胡适们的留学日记一类的文献,翻翻亦当了然。印象中梅光迪比胡适晚一年留美,到美时携带了大量本国经典文献,此亦令当时还在康乃尔大学读农科的胡适欣喜不已。可见当时在留学生中阅读本国经典文献,还是读书人自我要求上进的重要部分。这一点还可以拿1920年代初期梁启超回复清华留美学生咨询的一封答复书信为左证。1920年代,清华作为留美预备学校,也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不少中国青年学子,从这里迈出他们踏上异国的第一步。去国之前,向梁启超这样的大师询问,去异国他乡该带些什么书,在异国他乡该读些什么书,这在今天的不少人看来,或许有些矫情,但在当年的读书人眼里,却是他们的真心需要。梁启超又是怎样回复的呢?此不妨摘录梁信,供同好者一阅:《国学入门要目及其读法》一篇呈上,别属开留美应带书目,颇难着笔。各书内容,拙著中已简单论及,诸君一读后,可择所好者购携。大学普通重要诸书,各校图书馆多有,自不必带;所带者总是为自己随时讽诵或用功时任意批注而设。试择其最普通者:《四书集注》、石印《正续文献通考》、《相台本五经单注》、石印《文选》、石印《浙刻二十二子》、《李太白集》、《墨子间诂》、《杜工部集》、《荀子集解》、《白香山集》、铅印《四史》、《柳柳州集》、铅印《正续资治通鉴》、《东坡诗集》。若欲带选本诗集,则《古诗源》、《唐诗别裁》勉强可用。欲带选本词,则张皋文《词选》、周止庵《宋四家词选》、谭仲修《箧中词》,勉强可用。(此五书原目皆未列)其余涉揽书类,择所喜者带数种亦可,因此等书外国图书馆或无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