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华北电力大学专业

212次

问题描述:

华北电力大学专业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华北电力大学(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董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后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学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并与高等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学校有1个***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项目工作站、14个博士点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及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46个硕士点专业、53个本科专业、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有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现占地1138亩,建筑总面积7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9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近2亿元,图书馆藏书113万册。学校共有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等9个学院。全校共有教职工2798人,在编专任教师1378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64人,正教授232人,副教授421人。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现有各类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678人,本专科生18058人,成人在校生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此外,以学校为主创办的科技学院(独立学院)有在校生3240人。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成为相应领域的优秀拔尖人才,成为我国电力行业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电力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以***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主的电力相关学科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学校大力加强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扩建和改建了一批专业基础和基础实验室,具备了承接大型、高水平研究项目的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近年来根据合理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建设平台的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优先发展电力学科、动力学科、管理工程学科的同时,积极扶植人文学科,全力推进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拓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新型洁净能源学科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需求,积极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各专业中增加了新技术、新成果课程,在主干专业方面构建了以“四模块”(基本实验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仿真教学模块、校外工程实践教学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博得电力企业及其它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中共获70余项奖励。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九五”以来,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150多项,共获***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5项;申请专利30余项,年科研经费达1.5亿元。学校先进的仿真技术在用于“神舟”四号、五号、六号航天员培训的“固定基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的研制中得到了应用,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兴办了特色鲜明的科技园,2003年初,被认定为北京市十所大学科技园之一,已经成为大学与社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学校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EMBA、“1+1”双硕士、本硕连读和本科教学等不同层次的国际办学项目,与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实现了相关课程的相互认证,就教育、科研和人才交流达成了合作意向,学校聘请语言专家和外国专家的层次和数量年年上升,各方之间开始实现互派留学生、互派高级访问学者的日常化,学校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为国家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成为国家第二批17所高校师资外语培训试点单位之一,向国际化办学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形成了两地办学的格局,学校根据两地相距较近、交通便捷、信息畅通的实际情况,坚持并不断探索、完善独具特色的异地办学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独具特色的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的发展道路,实施了学科专业和院系布局调整,成立了9个跨地域的学院,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学科建设基地,减少了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重复,实现了学校资源的优化重组,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为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整合集成资源,促进学科融合,加强统筹管理,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校部于2005年9月变更为设在北京。校部变更后,学校将继续保持两地办学格局,深化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北京在人才吸引、国际合作、信息交流、校际往来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多方面合作,扩大社会影响,推进学校快速发展。面对新形势,学校确立了“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把我校初步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的发展目标,到2008年,也就是建校50周年时,力争使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中的一所强校;然后,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知名大学。历史沿革1958年,北京电力学院成立。当年北京电力学院成立时,莫斯科动力经济学院的部分苏联专家是援助的。1958年9月22日,水利电力部下文指示:“以北京电力学校为基础,办一所高等学校,定名为北京电力学院,在水利电力部统一领导下,由技术改进局直接领导”。1958年10月4日,北京电力学院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当时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大学本科、中专和大学预科。北京电力学校改为学院“中专部”,并于1959年3月明确中专部属北京电业管理局领导,委托北京电力学院代管。 1960年6月22日,水电部下达了《关于北京电力学院的高等和中专分开办理》的通知,决定学院于当年暑假搬往清河新校址,中专部仍留在原校址并恢复北京电力学校的名称。1960年11月2日,北京电力学院和北京电力学校开始分别办公。到了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1969年10月,北京电力学院决定战略搬迁,迁出北京市。但当时学院留领导考虑到以后再回搬北京的可能性,于是决定在原地址(清河),设立了“北京电力学院留守处”。 10月底,学校搬迁到河北邯郸,部分师生分散在邯郸岳城水库基地和峰峰,马头,邯郸三个电厂。由于搬迁,严重削弱了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生产设备损失惨重几乎1/3。大量的图书散失,老师流散,设备损坏,北京电力学院受到重创。后学校领导决定学校定于河北省保定市。1970年10月,经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文革期间省政府更名为革命委员会)批准,学院决定搬迁到河北保定市,11月,学院又面临着第二次搬迁,从邯郸搬迁到保定。同时,根据高等教育部精神,搬迁出北京的院校,都归属搬迁地的教育部部门领导,学院由北京电力学院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1961年,根据高等教育部通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六系电机系的发电厂电力网及其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三个专业整体并入北京电力学院。哈工大当年没有搬迁电机与电器。其他相关的电力专业被迁入北京电力学院。后因为电厂化学实验和高压实验这两个专业又被搬迁到武汉水利学院,后武汉水利学院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后又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业动力经济,该学科于1954年创建,1961年迁入北京电力学院,1983年合并成立了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恢复了动经专业,1993年组建了北京动力经济学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管理学科之一。1977年电力系统自动化硕士点招收动力经济专业研究生。学科建立之初就面向电力经济,主要研究电力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与电力规划等。1987年获硕士授权,1998年获博士授权,2001年获准建立项目博士后工作站。该专业的李正、盛绪美等教授是电力行业技术经济领域中公认的权威专家,他们主持制定的电力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条例、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电力弹性系数及电力规划的有关规程等,被我国电力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由来,该学校原来也是由华北电力学院组建的,1983年8月13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在水利电力部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10月18日,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正式宣布成立。该院是在水利电力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水电部电科院动能经济研究所,并抽调华北电力学院部分人员合并组建。建院初期,筹建处设在西单文华胡同21号,教学和学生住所暂借北京电力建设公司(原北京水利水电学校校舍)部分房舍使用。1985年8月搬迁到东郊定福庄新校舍办学,其实这里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华北电力学院的部分教师很想从保定回搬北京,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果,于是水电部决定抽调华北电力学院部分师资组建了这个学校。 1989年12月20日根据能源部《关于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和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实施一体化方案的批复》的指示精神,于1990年9月正式试行经管学院与北京研究生部、管理干部学院“一体化办学”,初步形成“两院联合办学”的北京校区格局。1992年10月22日,在北京德胜门外朱辛庄新校区举行了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和朱辛庄校区第一期工程竣工典礼。2003年3月划归教育部管理,现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200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 大事年表1958年北京电力学院(原校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四拨子路东)建立。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省(保定市)。 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并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学校在北京原校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四拨子路东)建立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90年经原能源部批准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和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实行一体化办学。 1992年实行一体化办学的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部分由朝阳区定福庄迁至北京德胜门外朱辛庄新校区,同时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含清河四拨子校区)。1995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成立华北电力大学。学校在保定和北京两地办学,校部设在保定,北京部分名为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了“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专家验收。 2003年3月学校划归教育部管理,现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2005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华北电力大学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校理事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由原国家电力公司举办并管理的华北电力大学于2003年3月正式划归教育部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5家发电公司组建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我校。校董会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成。首届董事会**由原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赵希正担任。根据章程,董事成员单位与教育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签署共建协议,筹建共建资金;对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招生就业等方面提出意见;优先获得学校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董事会是电力企业加强与高校联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电力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技术合作创新的有效途径,推进了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从而实现企业与学校双赢的目标。理事会是继董事会届满后,由校企双方共同搭建的新的合作平台,既是对原董事会工作的继承,更是对该工作的进一步拓展。理事会成员单位仍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为理事长单位。学科建设规划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经、管、法等多个学科门类,具有鲜明特色,面向社会服务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得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自197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工学硕士研究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学校的学位工作和学科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标志。为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直接领导的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学科建设与规划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211工程”办公室的挂靠机构。近年来根据合理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建设平台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先发展电气工程学科、热能工程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管理学科,积极扶植人文学科、数理学科和环境学科,拓展水电与核电学科。经过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制定并编制了《华北电力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华北电力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子项目论证报告》。2004年正式启动我校“十五”“211工程”第一批学科建设任务项目,包括三个重点学科项目、两个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及学术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建设经费总额数千万元;2005年学校投资1千万元用于两校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建设及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经过国家审批,于2005年正式进入“211工程”院校行列。教育部正式批复了“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211工程’项目建设方案”,重点投入两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及一个校园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科学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学科专业布局和学位点的重点建设,我校学位点数量迅速增长,学科布局日趋合理,学科的影响日益扩大。学校现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其中,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专业学位(工程硕士、MBA、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领域13个,45个本科专业。学校有***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项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校治学严谨,管理严格,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导师队伍,学位与研究生质量不断提高,在连续几次全国性评估中均取得了较好的名次。 1993年全国热能动力硕士点评估名列第三,1995年全国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点评估名列第九,1997年在全国前四批授权的学位点合格评估中,博士、硕士点一次评估全部合格。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为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建设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实验室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实验室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智能保护与控制实验室工业过程仿真与控制实验室热力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实验室 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场兼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实验室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实验室研究所电力市场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四方研究所、电机运行控制及节能技术研究所、柔性化供电技术与电能质量研究所、虚拟技术与电磁测量研究所、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与控制研究所、高电压与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电力系统智能工程与仿真技术研究所、微纳米表面技术与绿色再制造工程研究所、机械电子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所、电站机组运行优化技术研究所、动力及流体机械研究所、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研究所、先进能量系统研究所、燃烧工程研究所、流体工程与叶轮机械研究所、热电联产与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所、热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中心、核电工程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电力管理与优化决策研究所、电力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财经研究所、金融研究所、项目管理研究所、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法学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网络与人文研究所。现任领导■校党委书记吴志功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生体协***,曾任北京高校保卫研究会会长。■校长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学部委员、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电力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自控专委会副主任、热工自动化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FIEE)等职。学校地址北京校部:北京市德胜门外朱辛庄保定校区:河北省保定市青年路204号

华北电力大学专业

其他答案

女生本身从事工科就有劣势!但是不是绝对的!我班的女同学均在重点电网工作!分人把!是千里马就一定会遇到伯乐!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