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冯唐有激光手术

155次

问题描述:

冯唐有激光手术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鲁迅和郭沫若毋庸置疑,鲁迅先生和郭沫若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坛两颗最耀眼的巨星,可是做文学家并不是他们的初衷,年轻时他们都是学医的。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故事,相信读过他的散文名作《藤野先生》的读者都很熟悉了。鲁迅日本,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期间,一次上课看幻灯片时,看到了令他为之震惊、羞愧的场面:一些中国人麻木地欣赏着同胞被杀。这件事强烈地刺激了他:做一名作家用文章唤醒精神麻木的国人,远远胜过做一名医生医治好国人的生理疾病。于是他毅然做出了这个改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大抉择。就是这张日军屠杀中国人、而附近却有许多中国人麻木围观的图片,促使鲁迅弃医从文,走上救国救民的文学道路郭沫若1913年底远赴东瀛日本,在报国济民的思想影响下,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医科,1918年8月升人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并于1923 年3月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在日本的10年间,他虽然学习了大量近代医学科学知识,但由于孩提时代就有的兴趣爱好和所受教育、所读书籍的影响,也由于青年时期患肠伤寒而造成两耳重听所带来的生理上的限制,更由于“五四”运动给整个中华民族所带来的觉醒,他决心弃医从文,想通过“搞文学”以“鼓动起热情来改革社会”(《<郭沫若选集>自序》)。于是积极联络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激情创作了《凤凰涅》等诗篇,并最终成为了继鲁迅以后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我们相信,以他们二人的智商和毅力,如果不中途改行的话,一定也会在医学领域取得骄人的成就。而他们的“弃医从文”,虽然使医学界少了两位医术高超的医学家,却让文学界多了两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成就了现代文坛的两面旗帜,这可以说是医学界的小损,文学界的大幸。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原是医科预备班的学生,后因身体不好,老师劝她改行,她弃医从文后,为现当代文坛留下了《给小读者》《小桔灯》等诸篇写满爱心的美文。毕淑敏当代走红的女作家,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作中篇小说《昆仑殇》即获得“第四届昆仑文学奖”。此后又陆续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处方》,散文集《素面朝天》《保持惊奇》等,成为了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余华当代著名青年作家,以前曾是个牙医。提到他转行的经历,还有一段小故事。据他自己回忆说,当时做牙医的时候,整天与别人的牙齿打交道,觉得人的口腔是世界上最没有风景的地方。他在工作的时候经常看到外面街上有一个人显得很悠闲,好像没事一样,就很羡慕这种生活。于是他走出门外,询问那个人是干什么的,那个人回答说他在文化馆工作。余华就问他怎样才能到文化馆去工作,那个人说,要么你会画画,要么你会写文章。余华回到家中,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学画是肯定来不及了,学写作倒还有一线希望。自此以后,他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生涯。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活着》,被文学界有人推测为在本世纪极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冯唐人民文学奖获得者,现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然而他为人所熟知的身份却是作家。他利用闲暇写了多个长篇小说和散文集,轻松拿下人民文学奖,更被女读者索要其优良精子。2010年他和他出版的《冯唐文集》被认为完全是牛人一个,牛书一本。说起医学,冯唐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了8年医术,正经科班念到临床医学博士,从DNA、RNA到细胞到组织到大体解剖,从生理到病理到理,从科到内科到神经科到精神科到妇产科。阿瑟·柯南道尔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家。他毕业于爱丁堡医科大学,行医10余年后,于1891年弃医从文,专门从事侦探小说写作。他所塑造的福尔摩斯已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年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曾入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就读,后定居伦敦。由于并不热衷医务,使他有许多空闲时间从事福尔摩斯探案的书写工作。第一篇成名作品《血字的研究》于1886年完成。1890年在《四签名》出版后,他放弃了医务专心写作。柯南·道尔一生多彩多姿且曲折离奇。他是个历史学家、捕鲸者、运动员、战地通讯记者及唯心论者。他曾亲自参与两件审判不公的案子,并运用他的侦探技巧证实那罪犯其实是清白的。1902年,柯南道尔因在布尔战争中于南非野战的优异表现荣封爵士,逝于1930年。济慈英国大诗人,出生于伦敦,他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自幼喜爱文学的他,由于家境贫寒,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雪莱等著名诗人,并深受他们的影响。当年11月,他弃医从文,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并最终成为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虽然他年仅25岁就离开了人世,可是他留给我们的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名篇却一直誉满世界文坛,被认为是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的佳作,他因而也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代表。迈克尔·克莱顿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和影视、制片人,作品多为动作类型,科技成份浓厚,作品中大量的引用医学科技新知,充分反应出他的医学训练与科学背景。他的书已被译成36种语言,畅销书几乎本本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在全世界拥有亿万忠实读者和影迷。被冠以“科技惊悚小说之父”的称号。曾在哈佛大学文学系就读,后转读考古人类学系。人类学系专业毕业后,一年半之后又开始攻读医学,1969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与多数转行后再进行创作的作家不同,迈克尔·克莱顿在弃医前就创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而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功,也是他决定从文的主要原因。他是美国唯一一个同时畅销书、电影、三个领域取得凡成就的人。1992年的《人物》杂志将他评为全球50位最高雅人士之一。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诚如曹文轩在《樱桃园的凋零》中说得那样:“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医生职业不仅没有妨碍他醉心与文学艺术,反而成全了作家契诃夫。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渡边淳一日本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1958年从札幌医科大学毕业,长达10年从医经历让他熟悉了爱的力量:“面对一个将死的病人,最好让他的爱人在身边,紧握他的双手,只有爱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惊。”渡边淳一从1956年便加入了同仁杂志“库力玛”,时常发表作品。1965年描述脑部的第一人称心理分析小说《死化妆》获新潮同仁杂志奖,评选委员是同乡老前辈伊藤整。1970年,渡边淳一所在大学的附属正在进行日本第一例心脏移植 。当时渡边淳一怀疑被摘除心脏的那位患者并没有真正的脑死亡,因此就对当时所在的进行了批评。后果可想而知,只有35岁的渡边淳一无法继续在工作下去了。渡边淳一说:“我至今给数不清的人亲自动刀,看见血,找神经,触及骨,而且看见死。对于人体,起初的三年只是恐怖和惊异,接着的三年有梦想,再三年就只有那种顺从绝望。而到了现在,终于开始觉得自然科学实际上是和浪漫毗邻而居的。”自此,他索性辞职来到东京,开始了专业小说创作的生涯。

冯唐有激光手术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