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列宁这个人怎样

251次

问题描述:

列宁这个人怎样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列宁(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此为笔名)笔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Vladimir Ilich Lenin 俄文(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Vladimir Ilich Ulyanov,俄文(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

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并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成为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被普遍成为列宁主义。1924年1月21日,去世,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安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列宁墓中。他被美国《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写了一本题为《给农村贫民》的小册子。为让广大农民能看懂,他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字斟句酌,精心修改。为了使标题通俗、准确、简要、醒目,他对标题反复比较、认真修改,书中第一章的标题共改了四次。第一次题为《许许多多人已经听到了城市工人的斗争》;第二次改为《城市工人的斗争,反对政府的斗争》;第三次又改为《城市中的工人斗争》;最后一次才改定为《城市工人的斗争》。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一次又一次修改的标题,显得愈臻准确、完善、文字更为精炼。这对我们从事应用写作的同志,是个很好的启示。(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1期《列宁改标题给人的启示》)大事年表*1870年4月22日,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年约17岁的列宁*1887年,弗拉基米尔中学毕业后,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在喀山大学,列宁结识了一批有革命思想的学生。不久,他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流放。押送他的警察对他说:"小伙子,造反有什么好处?还不是向一堵石墙上撞吗 "列宁回答说:“是的,但这是一堵朽墙,一撞就倒。”*1888年,列宁从流放地回到喀山,当局不准他回大学。于是他就认真自修、研究马克思主义,认真研读了《资本论》等著作,并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1889年,列宁移居萨马拉,埋头读了四年半的书;学了几门外语,并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893年,秋天移居圣彼得堡。*1894年,写《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批判民粹派,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95年,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年底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开始使用“列宁”这个笔名——这个笔名可能与法国童话人物列那狐和西伯利亚的勒拿河都有关——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婚。*1900年2月,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1900年7月,出国。*1900年12月,在德国创办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前身)的机关报《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作准备。*1903年7月,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1904年,写成《进一步,退两步》,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统一组织。*1905年7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写成《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清算了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路线,指出这次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并把它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领导这场革命。*1905年11月,回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905年12月,莫斯科工人武装起义失败。在此期间,写《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全面发展。*1907年,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1908年,写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捍卫了哲学的党性原则。*1908-1912年,致力于总结二月革命的经验,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并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首领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14年,一战爆发后,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1915年8月,写《论欧洲联邦口号》,第一次得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结论。*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此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紧要关头。*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1917年4月3日,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列宁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现在进入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它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的思想使千千万万工人、士兵提高了觉悟。临时政府把他视为眼中钉。*1917年7月,在临时政府的迫害下,列宁被迫转入地下。他密切注视着形势的发展。*1917年8月-9月间写成了《国家与革命》。9月间,列宁制订了武装起义计划。*1917年10月十月革命开始,面对国内外万分险恶的环境,列宁以惊人的智慧、胆识和勇气,领导俄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1917年11月,在列宁领导下,在托洛茨基的军事指挥下,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后,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多次大规模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从此个人签名改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1918年,在全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1918年2月,与托洛茨基一起创立苏联红军和苏联红海军。*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和德国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赢得了喘息的时间。*1918年-1920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和国内多起大规模的反革命叛乱。*1921年初,列宁提出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正当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际,由于极度紧张的工作,列宁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了。但他仍在顽强地工作。*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莫斯科苏维埃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日常生活中了,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说。*1923年,初留下政治遗嘱,奠定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政治基础,带职到高尔克村病休。*1924年1月21日,列宁因脑溢血去世。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安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列宁墓中。为纪念列宁,彼得格勒因此改名为列宁格勒,直至苏联解体后于1992年1月恢复圣彼得堡旧名。 [编辑本段]

列宁这个人怎样

其他答案

没有 苏联的大清洗是从1934年的“基洛夫事件”中开始的,那时列宁已经逝世多年。列宁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对苏维埃国家机构中的拖拉作风、文犊主义深恶病绝,认为它是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敌人”之一。列宁是改革国家机关的推动者,在他看来,要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就必须改革国家机关,使其密切地联系群众,选拔优秀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到重要的经济岗位上去,还要建立起明确的职责和民主检查、监督制度,对于因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者,应分别情况给以处分,而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列宁极端厌恶个人崇拜。他认为工人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而是普通人。他坚信:“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都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列宁十分谦逊质朴、极端关心党的事业,模范地遵守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经常作自我批评,随时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一向反对突出他个人。他多次拒绝艺术家为他绘制和塑造肖像,也反对人们为他祝寿。1920年4月23日,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为列宁五十寿辰举行了晚会,他故意推迟到晚会快结束时才到场,他在答词中首先表示“感谢你们使我没有听祝寿演说……让我们今后根本免去这种祝贺仪式”。歌功颂德的陋习是和列宁格格不入的,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些政党在它失败和衰落之前,往往会骄傲自大”,“我希望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使我们的党落到骄傲自大的地步”。列宁非常同情广大的劳动群众,他们的贫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从针刺的疼痛直到警棍的残暴殴打,对于他都是切肤之痛,滴滴在心。他耳闻目睹的每件具体事情,在他看来,都反映了许多人、无数人的遭遇。1920年11月初,列宁同德国作家,同时也是国际工人及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人克拉拉"蔡特金深谈过一次,谈到不久前找过他的农民请愿代表,他显得特别激动:“他们破衣烂衫,脚上裹着破布,穿着树皮鞋。这些天可是阴雨连绵啊!他们的脚都湿透了,冻得乌青。我自然叫把军用仓库的鞋给他们拿来。可是这又何补于大局?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农民,如今脚上都是伤痕斑斑,没法靠国家叫他们都穿上鞋,我们可怜的人民要超升,要脱离地狱;而这个地狱是多么深多么可怕!我国人民解放的道路要比你们德国无产阶级的道路艰难得多。但是我相信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一定会脱离地狱!”列宁说话的声音起初很低,几乎耳语,但最后一句他说得很响亮,紧闭住嘴,神情坚决。列宁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国际共运领袖,他不知疲倦的和长期紧张的政治活动,以及社会革命党暗杀造成的创伤,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在晚年患了脑溢血,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诸多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4年1月21日病逝,享年54岁。列宁是一代伟人,代表了一个时代,更是由于列宁的伟大人格、崇高品质,始终为世人所推崇。特别是他那朴素的亲民作风、甘做人梯的精神,更成为俄罗斯人难以忘却的记忆。他的逝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沉痛的损失。他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永垂青史。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