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是关键在《Nature》刊发文章中,张杰指出,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逐步放缓。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为此,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经费投入。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研究能力与科研产出得到了长足进步。文章例举了2005年到2012年中国全职研究人员数量、高等院校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授权专利数量的大幅增长情况。但同时指出,中国科研成果的质量还相对较低,技术转移能力也比较薄弱。对此,张杰分析其原因所在:“根源在于目前的评价和激励方法严重阻碍了中国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文章提到,为了快速提升师资水平,国内大学纷纷开展改革探索,比如,组建新的学术机构,高薪聘请海外高层次人才,试点终身教职制度等。这些做法确实能够短期内带来“奇效”。但在张杰看来,如果仅仅依靠引进少数几位“明星”教授尚不足以有效地全面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发展。而且,由于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在薪酬和待遇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有可能挫伤本土教师的积极性。“因此,中国大学亟需根本性的、系统的、制度性的改革”,张杰在文章中强调。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张杰提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并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探索和实践:过去十年来,上海交通大学通过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师资队伍系列改革,实施“三步走”战略,引育并举、分类发展改革并使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逐步实现“并轨发展”,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得到系统、全面、持续地激发,学校的创新氛围日益浓郁,创新研究的能力得以大幅提升。《Nature》文章介绍,上海交大在全校范围推行重视和鼓励创新、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改革,激发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从2007年开始,上海交大通过深入分析未来中国和全球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大讨论并做了可行性分析,最终于2009年形成了凝聚全校师生员工高度共识的“交大2020”发展规划和面向未来的学术发展路线图,其要点包括建立一流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创新能力和促进科学与人文交叉等。张杰在文章中表示,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上海交大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采取分步走、层层递进的‘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肩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是其中重要的战略目标。”极有远见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