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投入仅次于军费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2015年以色列教育支出约合264亿美元,占GDP的8%。
以色列人口840万,人均教育支出是中国的8倍。以色列政府的教育投入,仅次于军费。其教育支出除了用于支付教师工资,主要用于学校研究项目和购买教学设备。
2、在教育体系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里的老师都是学术界数一数二的学者,一般都是以色列教育系统培养出来,本科毕业后到英美国家进修。”在希伯来大学进修中东和伊斯兰研究硕士的中国学生贵铭豪说。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就读的中国学生高正擎对老师很满意,“他们知道学生哪里懂,哪里不懂,讲课循序渐进,很清楚。”3、不断提问和敢于质疑孩子从幼教开始就要学会提问,这是以色列教育中基本的教育方法。“以色列学生善于提问。”在希伯来大学攻读计算神经生物学博士的吴宗泽对此深有感触。以色列学校鼓励学生发问,课堂上学生们会不断发问,尽管老师课前准备充分,但有时候还是会被问倒。“这种状况在中国似乎有点冒犯老师,但在以色列,反倒是老师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吴宗泽说。以色列有句谚语,“两个犹太人在一起,从来不会同意对方。”在希伯来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董杨阳说:“无论上课还是在公司会议室里,以色列人上一秒还面红耳赤地在争吵,下一秒钟大家就开心地像没事发生一样。”4、实践锻炼能力高正擎说,以色列老师曾带领学生参观水泥厂。在工厂,老师帮学生回顾已学的理论知识,工厂人员会介绍各种类型的水泥和具体生产流程。“这种外出课程每年一次,老师在现场给学生讲解,像导游,但比导游更专业。”不只是理工科,人文历史类的课程也会安排学生外出学习。在以色列理工修读化学工程的中国学生李松林说:“教以色列历史课的老师会带学生到博物馆、历史遗迹或重要地标进行考察,例如红海、戈兰高地等。”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世界知名创新创业学者夏罗默·麦特尔(Shlomo Maital)主张“行动学习”。麦特尔教授认为,通过阅读虽然可以获取知识,但是要想获得技能,例如创业能力,则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就像游泳需要下水才能学会一样。”以色列孩子从小接受实践教育,中小学开设手工课,男生做木工或金属制品,女孩则学习与家庭生活和农业相关的手艺。到了高中,学生每年要参加60小时的志愿活动,平均每周70分钟。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评语,完不成社会活动的学生没资格上大学,表现差的很难被好大学录取。
5、高校“牵手”企业以色列高校和企业之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不仅是在教学领域,更多是在科技转化层面。高校与企业的“牵手”,成为以色列创新的源泉。计算机科学系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最大的系,2012年全球排18位。该系和世界多家企业合作,包括Google、IBM、苹果、英特尔等公司。据该系的塔莫·萨尔曼(Tamer Salman)教授介绍,合作企业人员会到学校授课,给学生介绍行业最新发展。有些企业则选择与教授一起合作完成研究项目。另外,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修与课程合作的公司提供的项目,在授课教授和公司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企业则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推进项目。希伯来大学科技转化中心支持教授和研究人员对接企业,将成功研发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企业和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学校推动创新获得收益,企业也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和财富。目前学校转化中心已获得超过880项技术专利,商业化产品每年在全球范围创造超过20亿美元的销售额。
6、特殊兵役教育在以色列,年满18岁的男性必须服兵役3年,女性则为2年。《塔木德》里讲述服兵役的诸多原因,其中一项是“当兵可以让人更自信,让人拥有管理技能以及面对压力时知道如何处理的能力。”士兵连续训练两三周,每次持续几个小时,休息时间短暂,食物也不多,各种活动都在严格的时限下进行。在这种训练环境下,士兵们需要有快速反应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挑战。军队就像大熔炉,将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性格的人集中起来。在工作和训练中,年轻人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一起合作处理问题,共度难关。研究团队合作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埃拉·米隆·斯科佩尔(Ella Miron-Spektor)称,军队是以色列人学习团队合作的独特方式。以色列青年在兵役结束后往往不会马上回到学校。大部分人选择到南美或亚洲等地游玩,不仅释放压力,也开阔视野,一路打工挣旅费,还能接触不同的人和事。21岁的阿米特·贝尔曼(Amit Bermon)现在以色列航空公司做空乘。他喜欢旅游,这份工作让他有机会看到全球不同城市的风景。他很喜欢香港,“香港充满各种色彩,一切都很吸引人。” 在这种特殊教育下,很多年轻人在结束兵役后,无论是创立企业还是回到学校读书,都比没有服兵役的同龄人表现得更加成熟、有决断力和责任感。以色列作家索尔·辛格(SauI Singer)在《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中写道:“在以色列,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在学术上的经历比不上其在军队的经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