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七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
他们是奥巴马(美国现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和约翰·肯尼迪。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和32名普利策奖获主。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如诺伯特·德纳、拉尔夫·爱默生、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查尔斯·皮尔士、罗伯特·弗罗斯特、威廉·詹姆斯、杰罗姆·布鲁纳、乔治·梅奥等。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胡刚复、竺可桢、杨杏佛、赵元任、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江泽涵等。 理查兹,因确定化学元素中原子重量的研究成果,于191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明诺特,因致力于对贫血病的肝冶疗法取得成功,于193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珀西·布里奇曼,因研究各种物质在极高强度的压力下,其内产生的变化,于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德华·珀西尔,因发现测量原子核中磁场的核共振法,于195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里兹·李普曼,因证实了一种蛋白质“辅酶A”以及发现认识蛋白质的基本方法,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约翰·恩德思,因应用组织培养法,培养出骨髓灰质炎疫苗,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弗雷得里克·罗宾斯、托马斯·韦勒,因将组织培养法用于研究病毒性疾病,于1954年,与约翰·恩德思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乔格·贝克西,因在研究耳朵对声波的反应时,发现了行波,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詹姆斯·华生,因写出了DNA即所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于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康拉德·布洛奇,因研究有关胆固醇与脂肪酸的生化合成的反应模型的成果,于196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朱利安·斯温格,因研究量子电子学的贡献,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罗伯特·伍德华,因在实验室合成络合物的分子,于196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沃尔德,因研究视觉生物化学过程取得成果,于196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西蒙·库兹内兹,因提出以GNP的概念,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增长变化的一种测度,于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肯尼思·阿罗,因对总体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197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瓦西利·列昂杰夫,因提出用于经济的计划和预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于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范弗里克,因领先将量子力学的理论用于磁性的研究,于197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谢尔顿·格拉索、史替芬·温伯格,两人因用数字假说解释电磁场和弱相互作用,自然界这两种基本的力具有相同的规律,于1979年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鲁·贝拉塞拉夫,因发现虽然每个人的免疫枣反应基因各不相同,但人的抗病能力可以通过遗传来传递,于198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沃尔特·吉尔伯特,因创造了制备DNA的方法,于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戴维·休贝尔、托森·韦塞韦,两人因研究视觉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于1981年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尼利里斯·布鲁伯根,发明了激光分光镜,使人们可以在更高的精度下研究原子,于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卡罗·鲁比亚,发现和研究了新的逊原子粒子及其特性,于198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尔纳德·洛恩,因与当时苏联人叶夫根尼·卡卓夫共同创立“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联合会”,于1985年获诺贝和平奖; 杜德利·赫巴奇,因发明了使科学家能观察到分子碰撞及其生成物的技术,于1986年获诺贝化学奖; 诺尔曼·拉姆西,因研究了分离振荡场,使人们能够精确测量原子和分子的各部他之间的相互作用,于1989年与华盛顿大学的汉斯·德美尔特]]、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家沃夫冈·保罗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埃利阿斯·柯雷伊,因发明了一套可让科学家以普通的化学方法制备新的复杂分子的方法,而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约瑟夫·默里,因为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器官移植的前方法,与前华盛顿大学的唐纳尔·托马斯合得199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季辛吉 - 美国国务卿 法兰西斯·福山-美国作家、政治经济学者 比尔·盖兹 - 世界首富,美国企业、慈善家、微软的创始人;大二中途辍学创业,后在2007年6月取得哈佛大学荣誉博士。 马友友 - 美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 爱默生 - 美国思想家 赵小兰 - 美国第24任劳工部长、美国内阁第一位亚裔妇女 许达然 -历史学家、作家 林满红 -历史学家 张光直 -人类学家 周玉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