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洪,主要从事轮机仿真、内燃机代用燃料、智能交通系统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国防工业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任专家组副组长、组长;他所主持的课题获“七五”、“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被评为国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严新平,主要从事运输机械(系统)监测、诊断与控制;摩擦学系统与磨损预防;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运输安全与运载工具智能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等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首批入选交通部跨世纪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计划;入选国家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优秀教师。获得省部级成果19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和湖北省、武汉市等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项目16项。杨建国,主要从事柴油机监测、诊断与控制;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研究。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曾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机械系做访问学者,;曾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航海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称号。范世东,一直从事动力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与检测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陈辉,长期从事船舶及内燃机系统的计算机实时建模;仿真及仿真训练器的研究;开发工作和智能交通仿真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交通部青年教师奖、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交通部“新世纪”人才学术带头人。刘正林,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推进系统性能优化、摩擦学系统及表面工程。现任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有5项课题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省教学优秀成果奖;在各种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40多篇论文,其中有4篇被国际四大检索系统“ISTP”收录;8篇被“EI”收录。鲁凯生,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应用、多元有理函数系统和电网络,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测与控制、应用软件开发、GPRS技术应用、单片机和DSP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英国科学文摘等收录50多篇次。有两项科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部评为优秀项目。周瑞平 ,长期从事舰船动力装置CAD、船舶动力装置经济性与可靠性、振动与噪声等研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特别是轴系集成计算软件、集装箱船和散货船装载仪、柴油机推进轴系振动分析系统、船舶推进轴系校中标准(船舶工业行业标准)等成果,在国防和民用船舶设计、修造、教学等部门得到了很好地应用。近5年来,共主持科研项目11项,参与科研项目18项,现在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按姓氏笔画顺序)丁彰雄 向阳 吕林 李格生 周新聪 钟骏杰 赵在理 钱作勤 喻方平特聘、名誉教师姓名 所在单位及职务职称温诗铸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院士徐滨士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士冯常学美国Bradley University丁光健澳大利亚Monsh大学、高级研究员孙小波美国IMPCO公司高级工程师宋又王德国德中教育交流中心J.E.S Vena-t加拿大新 斯威克大学教授金东寒711所总工程师、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Mohamad.S.Qatu美国Ohio州立大学陆 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土木和环境工程系交通工程专业终身教授严 立大连海事大学金属所、教授潘卫民上海711研究所热气机工程中心教授王 津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教授彭永和南京长江油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总轮机长周民彪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研发中心研究员级高工邢申生长航(集团)货运总公司总工程师兼船技处长杨其明北京铁路局北京科学技术研究所李 健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