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校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选专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的规划来,你的具体情况不清楚,可以通过留学定位系统来定个位,系统会匹配和你类似的同学案例,看这些同学都申请到了哪些学校,或者根据留学目标来查询,看看你的目标院校都哪些背景的人申请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美国留学之为什么选择去美国读本科希望能解答下
选校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选专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的规划来,你的具体情况不清楚,可以通过留学定位系统来定个位,系统会匹配和你类似的同学案例,看这些同学都申请到了哪些学校,或者根据留学目标来查询,看看你的目标院校都哪些背景的人申请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为什么一个受留学之益的人,要说留学的坏话 因为作为“过来人”看得很清楚:留学并不属于所有人。现在则是一窝蜂的留学。在未经筛选的留学生中,恐怕只有少部分人适合留学。留学的远祖,大概可以追溯到玄奘取经了。那是必须拿自己的生命冒险的伟业。到了现代社会,交通便利,留学不再如同“上西天”一般地可怕。但是,留学仍然意味着要跨越巨大的语言、文化的鸿沟,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接受在本土难以获得的教育。这对于一个人的品格、毅力、智能、知识,都是一个全面的挑战。如今,许多学子在本国用自己的母语都读不好书,外语上也没有充足的准备,拍拍脑袋跟风去留学,这当然是白白烧钱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多年,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支付留学费用。但是,有钱的结果,也使留学变得越来越象是消费。似乎教育就是珠宝店中的一根项链,花钱就能搞定。而且钱越多,买到的货色就越好。可惜,哪怕是在最讲究市场机制的社会中,教育在本质上也不是消费。或者说,作为消费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在八十年的出国热之初,中国人兜里没钱,但出去留学的大多很成功。为什么 因为当大家没钱的时候,就必须依赖学业上的筛选。那些秀异之士,国外的大学给予全额奖学金,否则连签证都签不出去。拼爹也没用。许多农民的孩子,就是靠自己的学业留学的。如今,美国的许多大学陷入财政困境,指望着中国家长慷慨的学费维持,不断降低录取标准。从表面上看,中国人似乎扬眉吐气了:过去是我们可怜巴巴地等着别人挑选,现在可牛了,是我们挑选别人!是我们来决定把钱花在哪个学校。事实上,那些甘心情愿地接受中国家长的腰包的选择的学校,多是质量相当差的学校。这些学校走到这步田地,恰恰说明它们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缺乏基本的竞争力,本应被淘汰掉。中国家长的腰包,使这些学校得以苟延残喘。但其代价是不断地降低录取标准,接受素质越来越差的学生,教育水平每况愈下。在那里的中国留学生,烧了几年钱,拿了一张形同废纸一样的毕业证书回来,立即从海龟变成海带。其实,大家凭常识想想就应该明白:把教育当消费,如同购买文凭。当文凭可以购买时,文凭还是文凭吗 还管用吗 在改革开放之初,大家对国外的教育情况不了解,有若干人从西太平洋大学等等购买了文凭,回国招摇撞骗。如此把戏早被揭穿。现在家长们花钱就能帮孩子搞定的录取通知书,虽然也大多来自合法的大学,但这种大学是什么质量 教育出来的是什么学生 这点公开的秘密还能指望国内的用人单位一点也不知道吗 最糟糕的是,消费式的留学,会成为鼓励坏品格发展的机制。时下中国流行批判应试教育,批判高考。称升学压力让孩子发展畸形,越学越傻,“减压”之声响成一片。我无意为现行制度辩护。恰恰相反,多年来我一直著书立说,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甚至为此还背上了“只批判不建设”的恶名。我也必须提醒大家,批判应试教育,不要成为逃避个人责任的庇护所。我发现:有些孩子不是不喜欢中国的教育,而是不喜欢教育。“制度害死人”是他们不读书的借口。去美国多酷呀!谁不想去美国 怎么去 这些孩子从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中找到了要想去美国,就必须证明自己是中国式教育的受害者,根本学不好。于是,他们该努力时也不努力,一定要让家长绝望。最后,家长一着急就让孩子出国了。留学于是就成为对懒惰的奖励。其实,对于不想读书的孩子,留在国内家长还有管教的可能;出了国则如断线的风筝,更是难办。因为外面的情况很自由。对肯努力的孩子当然提供了无限的施展天地,对于混日子的孩子也提供了混日子的天堂。最近我给一位家长写信,谈起漂在外面的断了线的风筝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我们在大学教书,每天都碰到这样的情况:好学生一天到晚往我们办公室跑,讨论问题动辄一小时,写了论文反复改,毕业时我们又费心费力给写推荐信,时间全花在这几个人身上。糟糕的学生,上课都不来,今天外婆死了,明天奶奶死了,后天爷爷死了。上了不到半学期,家里的老人都不够死的。就是为了不来上课,最后老师连人都不认识。这么混四年,学了什么 他们跟那些好学生缴一样的学费呀!把不肯用功的孩子送出去读大学,他不肯上课你都不知道。美国大学保护学生隐私。家长支付学费,孩子是否上课 表现如何 不能问,家长问了我们也不能告诉他们。孩子是成人,有隐私,受法律保护。所以,家长一年几万刀,孩子天天和教授说奶奶死了,外婆死了,爷爷死了。还好,还没有说自己的爹妈死了的。唉,这种事情,当老师的恨都恨不过来。”这不是我在瞎编。美国学生,读小学时不完成作业,就说作业被狗吃了。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到了大学,则往往拿爷爷奶奶开刀。一位教授为此还写了篇调侃的论文,声称年轻人上大学会导致巨大的家庭悲剧,使爷爷奶奶们危在旦夕。他还有鼻子有眼地拿出了统计数据,特别指出那些分数低的学生,爷爷奶奶的死亡率高出同龄人口的正常死亡率好几倍,也远远高出全优生的爷爷奶奶的死亡率。有时我万般无奈,学期开始时就讲这篇论文的数据,并问学生:“谁家老人快顶不住了 现在告诉我,让我有所准备。”学生算是知道我这位“老外”很懂他们那一套,上完一学期经常没有祖辈死亡的事情发生。有时我忍不住开玩笑,要自荐为诺贝尔医学奖的候选人。我和家长讲这些,目的告诉大家:别以为只有中国的教育制度很糟糕、一到美国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美国的教育制度也是问题一大堆。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现在的孩子确实受教育制度之害,但塑造我们这一代的教育制度还不如现在。难道要等教育制度都改好了才开始成长吗 归根结蒂,人的根本素质,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批判一个制度的人,应该具有更强的能力应付这种制度造成的种种问题,而不是面对这样的制度完全无助、放弃努力。许多中国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些问题,换换环境、随着成长就自然消失了。这是一种侥幸心理。凭侥幸心理办事,最后很少有好的结果。不错,孩子的许多问题确实会随着年龄消失。这叫“成长”。但这种成长,是在不断面临真实的生活、不断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的过程中完成的。太多的家长,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假环境,让他不必面临自己的责任,乃至越懒惰得到的奖励越慷慨。这还怎么成长 书读不好, 就上不了大学。不想读书,就去做工。这是真实的生活,是生活中真实的责任。美国有个著名的CEO,社区大学出身。他高中毕业后不想读书,当了工人。一次去了这个社区大学(DeanCollege,附属于我们学校)看同学,跟人家一聊,突然想读书。他属于长大后突然懂事的那种。但那是怎么懂的事 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懂的。怎么让不肯读书的孩子知道用功、珍惜家长们为他们的付出 是送他们去富士康做工,而不是留学。以上,就是我关于留学的坏话。细节当然复杂得多,全在书中各个章节中,读者可以自己去读。不过,有些读者、朋友、甚至本书的编辑,都在不停地问:既然你主张大家留学,自己也是留学的受益者,难道不能也讲点留学的好话吗 难道不能提供些正面的帮助吗
一、人生经历出国无疑第一是一种人生经历,这种经历是一直呆在国内无法经历的。出国不仅仅是学知识学技术,也是了解、融入西方社会的一条基本上通道。学习之外的物品,对于生个人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极为重要的。 现代社会的信息已经非常发达,可能以为在媒体、因特互联网上能够了解到发达国家的一切,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在海外是如何生活的。但是这种想象绝对和事实上在国外生活是两码事。呼吸清新的空气,了解人文的关怀,这将为在国内无法效仿、无法品味的一种经历。就象看过无数次电视剧场景中的恋爱故事,然而只有事实上经历了爱情,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精彩与无奈。
二、语言这一点无需多讲。驻华学习英语,也许对付一些考试(包括雅思,托福等)分数可能很高,但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国内的环境下较为难以进步。当然,这样说是合理假如在海外是与当地的老师、同学和社会有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整天与中国同学呆在一起的。
三、攻读世界性著名学校的机会上海交大最近有一个全球500强大学的排名,大家去交大的网站上能够查到。以澳洲为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排名第53位,墨尔本大学排名第82位;清华大学排在201-250位,而复旦大学则排在301-350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世界性著名学校鉴》,书中列举了各个国家的名校,比方说,美国列举的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英国列举的是牛津、剑桥,澳洲则列举了澳洲国立、墨尔本。很遗憾,书中没有关于到中国的学校,看来作者认为中国还没有一所称得上世界性著名学校的大学。因此出国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一个让攻读世界性著名学校的机会。
四、专业抉择的机会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异国他乡大学开设的专业非常广泛,很多专业在国内还是空白,又或者国内同以及其他专业不被国外一般肯定,典型的包括临床医学和法律专业。如果你想在国外执业,既然如此你只有选择拿异国他乡的学位。二是驻华,报考研究生时大多仍然要求有本科同专业的背景,而到海外读硕士则更为灵活,不需学术考试,而且改变专业比较方便。就像,英文专业的毕业生可申请会计学、教育、传媒甚至it专业——这在国内大概是不可能的。
五、资源利用与读书效率以全球标准来看中国,教学资源仍然更加贫乏。即使大学一再扩招,但是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要一齐跟上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而国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刚好能够为我所用,而且发达国家在教育方式、想法、教学设备上又较之国内高级,如果有条件,我们当然应出国留学。其它一个优势是时间,我们知道国内大学的标准读书时间是本科四年硕士三年,而在澳洲、英国、新西兰等国,本科只需三年,硕士仅需一年,这就大大减少了留学的机会成本,因为你能够较之国内的同龄人早三年硕士毕业开始职业生涯!因为读书的时间较短,有人结果怀疑其教学质量。这基本上是多余的担心,异国他乡较国内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平常学业的强度相当大,宽进严出反映得十分明显,而国内大学则是严进宽出,很多人来咨询的时候肯定自己念大学念研究生是在“混”日子,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好混”。从大学的国际声望上来说,名校之因此是名校,靠的恰恰是教学与研究质量而并不是靠学制的长短。
六、改变现状的梦想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已经在国内拥有非常好的工作,就像工作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汇丰银行、微软、英特、惠普、西门子等知名企业,但是他们渴望一份在职业发展上的超越。即使收入颇丰,但是他们因为公司里的竞争压力,认识到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充电和学习;或他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职位高度,觉得再难以向上突破了(职场中一般提到的“玻璃天花板”),这时候选择留学深造可谓是恰逢其时。 还有若干希望改变现状的人,是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希望通过留学获得一个相关的海外学位后转行到自己喜欢的产业去发展,这也是可行的。
七、移民和国外发展的机会 很多人希望移民、未来去国外发展,留学拿一个海外学位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跳板。以澳洲为例,它在技术移民打分标准限定上,极为有利于有澳洲学历的外国学生。此外,在国外发展,手中有一张本国的学位证书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国的学位一般较难获得本地公司或跨国企业的肯定。
1、世界顶级教育资源据权威一流的QS世界大学排名榜单,美国牢牢占据了前四甲。在世界排名前二十名的高校中,有十一所屹立在美国大陆。美国一流的教育质量得益于美国,独特的教育理念、健全的教育体系、灵活的学分制度及开放的专业设置。所以这也是很多人选择美国留学的重要原因。
2、包容性的文化美国是一个包容性的国家,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我们学习知识,也不一定就是在学校课堂去学习,重要的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多点人,需要对各种文化进行对应的了解,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才,才是未来发展趋势。
3、 就业前景明朗首先,学成归国自然是不错的选择,作为海归,有更开放的视野、更优秀的英语能力、更创新的态度,这些优势都将赋予你优渥的薪资、体面的工作及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其次,美国留学也是大多留学生选择的道路之一。总而言之,赴美留学会让你看到比较明朗的就业前景,挖掘自己的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