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们,我是你们爸爸。
关于麻省理工的希望能解答下
儿子们,我是你们爸爸。
美国MIT EECS(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课程安排首先,给出课程分类及学分,见表1。表1 课程类型划分、大致门数和学分课程类型 内容或举例 门数 学分 校级基本要求 数、理、化、生、人文等 15 156 EECS 系必修 如电路与电子学等见表 2 所列 5 门 5 72 限选数学课 如概率系统分析、概率与随机变量、计算机科学数学(从 3 门中选 1 门) 1 12 限选实验 如模拟电子学实验引论(从 22 门中选 1 门) 1 12 限选方向课程 详见表 5 5 60 任选课 共约 200 多门(略) 4 48 论文12 总计学分372MIT学分统计原则与我国情况不同。每门课程要计入讲授、实验、复习自学(课外)三部分时间。例如,电路与电子学为4+2+9=15学分(其中,每周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课后复习9学时),大致相当于我国的5~6学分(每周5~6学时,课内)。因此,372学分对应我国约372/3=124学分(或稍多至148.8)。我们关心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本科的主要基础课程设置,下面着重讨论表1中的EECS必修课和限选课程两部分共10门课程的情况,略去其他内容的分析。表2给出全系必修课。表2 EECS全体必修课程课程名称 学分 6.001 计算机程序结构与编译 15 6.002 电路与电子学 15 6.003 信号与系统 15 6.004 计算结构 15 18.03 微分方程 12 总计 72对EECS系全体学生划分为3个学习(与研究)方向,见表3。表3 3个方向及其与我国情况对比序号 方向 与我国专业对应(或相近) Ⅵ -1 电气科学与工程 工科电气信息类 6 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理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类 3 个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Ⅵ -2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相当于跨Ⅵ -1 与Ⅵ -3 之组合,在我国还不容易找到相近之专业设置 Ⅵ -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工同名)、生物医学工程与此同时,将全部课程划分为7个工程领域,见表4,每个学习方向的学生按照各自方向规定之原则从7个领域中选取不同课程做组合。表4 7个工程领域涉及的主要课程序号 领域 主要课程 副课 1 人工智能与应用 6.034 人工智能 6.801 机器视觉6.803 人类智力活动6.804J 计算认知科学6.807 计算功能染色体6.837 计算图形学 2 生物电气工程 6.021J 定量生理学:细胞与组织 6.022J 定量生理学:器官传输系统6.023J 生物系统的场、力和流体6.024J 分子细胞与组织生物力学6.801 机器视觉9.35 感觉与知觉 3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 6.011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引论 6.302 反馈系统16.36 通信系统工程 4 计算机系统与体系结构 6.033 计算机系统工程 6.035 计算机语言工程6.805 电子前沿的道德与法律 5 器件、电路与系统 6.012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 6.151 半导体器件课题实验6.152J 微电子加工技术6.302 反馈系统 6 电动力学与能量系统 6.013 电磁学及其应用 6.061 电力系统引论 7 计算机理论科学 6.046J 算法引论 6.045J 自动机可计算性与复杂性18.433 组合最优化下面给出3个方向限选课程的指导原则,并举出可能构成的选课实例,见表5,这里的5门限选课加上表2的5门必修课以及表1中限选数学1门和限选实验1门共计12门课,大约在2—3年级学完。将此处结果与我国各系2—3年级主修的10多门课程对照,即可看出二者的区别与共同之处。表5 3个方向的选课原则(从7个领域的许多课程中选5门)方向序号名称 选课原则(共 5 门) 例 Ⅵ -1 电气科学与工程 ·必修( 3 )( 5 )( 6 )领域的 3 门主课。·以下 2 列选 1 : 6.011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6.012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6.013 电磁学及其应用 ·从( 3 )( 5 )( 6 )选 1 门副课·从其他领域选 1 门副课 ·从( 2 )选主课·从( 2 )中选 1 门副课 16.36 通信系统工程6.035 计算机语言工程 6.021J 定量生理学:细胞与组织6.801 机器视觉 Ⅵ -3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必修( 1 )( 4 )( 7 )领域的 3 门主课·以下 2 列选 1 6.034 人工智能6.033 计算机系统工程6.046J 算法引论 ·从( 1 )( 4 )( 7 )选 1 门副课·从任何领域选 1 门副课 ·从( 2 )选主课·从( 2 )选 1 门副课 6.803 人类智力活动6.302 反馈系统 6.021J 定量生理学:细胞与组织6.801 机器视觉 Ⅵ -2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从( 3 )( 5 )( 6 )领域中选 2 门·从( 1 )( 4 )( 7 )领域中选 2 门·从 7 个领域中任选 1 门 6.011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6.012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6.034 人工智能6.033 计算机系统工程6.801 机器视觉课程设置特点及其与我国情况比较:(1)统一、坚实的系级平台核心课:表2中的课程是本学科基础知识的精华,全系学生必修。3个方向(对照我国大约10个专业)的每个人都要学习。这几门课的学分高于其他课程(6.001—6.004均为15,而其他课多为12),由名教授主讲,一批教授(注意不是助教)担任小班辅导(讨论)课主讲。而在我国这类课还要划分为强电、弱电或通信类与非通信类以及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10多个系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很难保证教学质量。(2)宽口径、跨领域、多模式:3个学习方向相互交融,每个方向的学生都要跨领域选修其他方向的一些课程,学生视野开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例如,方向Ⅵ-2之设立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而在我国,学生进入某个系之后,大多只限于学习本系(本领域)的课程,很少跨领域选修其他方向的课程,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适应多领域交叉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难找到与MIT方向Ⅵ-2相近的专业设置。另外,MIT每个学生选课的模式多种多样,例如,表5中Ⅵ-1和Ⅵ-3两方向举例中,最右侧的模式都选修了生物电气工程领域的主课与副课(好象与我们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近),而其他3门课程则完全不同,分别选修了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等课程或计算机类型课程,这是差异明显的两种模式,但是都侧重于生物电气工程。(3)灵活、宽松的选课原则:任选课比例高,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志趣的需求,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学分制。而在我国学分制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非常窄小,同一年级同一个系的学生,每学期所选课程几乎都一样,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形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开课、授课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只能应付门面,很难开出多品种、高水平的课程,学分制成为空话,往往使学生大失所望。最后,将MIT的部分课程与我国的部分课程(内容相近者)对照列于表6。表6MIT课程与我国课程对照MIT 课程名称 类型 与我国相近之课程 6 . 001 计算机程序结构与 解释 必修 借助 Lisp 语言讨论计算机如何执行程序 6 . 002 电路与电子学 必修 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 6 . 003 信号与系统 必修 信号与系统 6 . 004 计算结构 必修 数字电子、计算机组成原理 18 . 03 微分方程 必修 数学分析(微积分) 6 . 041 概率系统分析 限选、任选 随机数学、随机过程 6 . 101 模拟电子学实验引论 限选、任选 模拟电子实验 6 . 111 数字系统实验引论 限选、任选 FPGA 等 6 . 011 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 限选 随机过程、现代控制理论、通信原理、信号处理等 6 . 012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 限选 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电子学引论 6 . 013 电磁学及其应用 限选 电磁场理论 6 . 03 反馈系统 任选 经典控制理论 6 . 341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 任选 数字信号处理 16 . 36 通信系统工程 任选 通信原理 16 . 046J 算法引论 限选 数据结构
这么说可能让您不爽,但是实情是,即使您能被录取,以您中专生的实际情况,您也无法适应MIT的高强度学习的,毕业堪忧,甚至第一个学期就会被强制退学。祝好。
首先我需要告诉楼主每年麻省理工在中国大陆招的人一般不会超过十个,能考上麻省理工的人都不一般,我个人今年也在申请MIT。既然楼主决定要努力,那我就真不劝了..1。中专理论上也可以,因为我个人认为老美不会理解中专是什么东西的...他们应该分不清中专和普通高中的区别,况且到时候名字一翻译成英文,都差不多。2。SAT建议2200以上,托福建议110以上,如果SAT成绩达标ACT就不要考了,因为SAT和ACT作用是一样的,GPA怎么算的我忘了,不过你在班里至少要前三名这样,因为MIT录取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第一,第二,这样。3。计算机课程我不太了解,你可以去官网看。4。建议楼主多说些自己的情况这样我们才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