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贵族学校,如东汉的四姓小侯学;唐代的弘文馆、崇文馆;宋代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代的宗学;清代的旗学、宗学,都是属于这一类型。
四姓小侯,指东汉朝廷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大族开立的学校,置“五经”讲师。初期可入学的,只有四姓子弟。后来,门户开放,一般贵族子弟,不分姓氏,皆可入学。这类学校影响渐大,声名益彰,匈奴也慕名遣子入学。唐代的弘文馆、崇文馆,是特别教育一等亲贵子弟的贵胄学校,专门招收皇室近亲、皇太后皇后近亲及宰相大臣、一品功臣的子孙入馆读书。学科功课,虽如国子学,但程度反低。宋代的宗学是专为皇族子孙开设的贵族学校。此学在宋初由诸王附设在王宫里面,属私立性质,由王室聘请儒师教8岁至14岁的皇族儿童。皇帝对这些毕业生甚为优待,特许不经考试,便可赐第授官。明代的宗学在两京所属地方,凡属宗室年未弱冠的世子、长子、众子及将军中尉等官的子弟,皆可入学读书。教师由王府长史、纪善、伴读、教授等官中之学行优长者充任。清代的贵胄学校可分宗学和旗学两种。远在入关前,就设立宗学。入宗学读书者为8岁至15岁的皇族子孙,生徒必须学习满文,兼习骑射。宗学月考经义、翻译、骑射;年考翻译经义,试时务策。旗学是清代朝廷设置的,专门教育满蒙八旗及汉军八旗子弟的贵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