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把人生目标放在比考大学、找好工作更高的位置上 生活不是高中毕业以后才开始的,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准备好迎接生活的挑战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环境中,华德福教育提供了一种明智的选择 什么是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起源于德国、在世界各地已有80多年实践历史的一种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
目前中国大陆有4个人到英美等国学习过华德福教育课程,其中北京的吴蓓放弃了大学教师的职业成为宣传华德福教育的自由职业者,成都的黄晓星、张俐和李泽武在成都郊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和华德福学校。那里有十几个学生,还有十几个边工作边学习的志愿者。志愿者们来自全国各地,共同点是“我们喜欢华德福”。 但是,当我问及什么是华德福教育时,答案却是丰富多样的: 华德福教育是注重人的头、心、手的整体发展的教育。 是尊重不同文化和个体,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 是真正开放的、没有教条的教育。 是倡导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的教育。 是全面和谐的人的教育。 是保护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成为孩子的教育。 是崇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谐发展的、艺术化的教育。 华德福教育帮助孩子准备面对生活的挑战和自己的成长。 华德福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华德福学校的学生都不使用教科书,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自己的教材,配上插画、图表和标本等。 华德福学校的环境教育是融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的,每一所华德福学校都有农场,学生每天都有户外活动,每周都有园艺活动…… 目前中国大陆出版了4本有关华德福教育的书:获得华德福教育硕士学位的黄晓星的《迈向个性的教育》,到广西农村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德国青年卢安克的《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当了13年乡村教师的李泽武的《我到英格兰学师范》和吴蓓的《英格兰的落叶》。看了他们的书,我更想去成都看看—— 华德福学校什么样? 坐落在成都城郊、被农田和绿树环抱的这个院落,有秋千、沙坑、水塘、花坛,有小狗跑来跑去,有木工房、图书室,教室里有一台钢琴,没有电视,电脑也只供老师们使用。乒乓球台和餐桌就放在四面通风的一个大木棚子里,吃完饭老师和学生都要自己洗自己的碗。围墙外有菜地,边上的垃圾堆分成可以用来堆肥的有机物和废弃物。厕所很干净,里面有一个装满水的大桶,需要用水瓢舀水冲厕所———总之,不太像一个我们印象中规规矩矩的学校。 想参观幼儿园时我被拒绝了,因为正好是孩子们的自由玩耍时间,老师不希望孩子们被陌生人打扰。那就去听听小学的课吧。 小学部一共有6个孩子,都在三、四年级的年龄段,于是就混编成了一个班。李泽武先收昨天的数学作业,既不表扬谁做得好,做错了的同学也只是纠正而不批评。读古诗《木兰花》时孩子们大声吟读,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手舞足蹈,有的简直就唱了起来,那就上音乐课吧。会弹钢琴的菊子主动要求伴奏,每个孩子都选择一样打击乐器,和着旋律轻轻地敲、大声地唱,歌声在教室里快乐地回荡。唱了歌还要跳舞,学生、老师、听课的志愿者和家长都来跳,围成圆圈,唱着英语课上学过的歌谣,前行,后退,你鞠躬,我还礼,好不快乐! 英语课由黄晓星上,一开始大家都站着,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英语歌谣,声音由小而大,反复多次。然后唱歌,句式一样,每个孩子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用不同动物的叫声来轮流替换歌词。唱够了,到黑板上来写写歌里唱到了哪些动物?有两个孩子不肯去,他也不勉强,丢一个粉笔头过去,就在桌子上写吧。整个过程黄晓星一直充满激情,而且几乎全是用英语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都听得懂,但其中一个男孩从不回答问题,集体念时也只是小声嘟囔。课下一问,黄晓星认为孩子其实能很快适应双语教学环境的,但是他妈妈老是当着孩子的面说“他跟不上的”,给了孩子很不好的暗示。 今天的数学课要学习钱的计算,怎么学?买菜去!先去食堂问问师傅需要什么菜,李泽武领着孩子们拎着菜篮子直奔附近的农贸市场,回来时每个孩子在本子上写下自己买了什么菜,各自多少钱,一共多少钱,然后画上美丽的花边和图案,一页课本就这样完成了。 没有教科书,是华德福学校的特色之一。李泽武介绍说,比如四年级的地理课,可以让每个学生先从自己的床的位置开始,把自己的家、学校和周围的地理位置画出来,再扩展到本镇和本县或本市。最后,每人都制作一份介绍当地的地形、气候和人物风情等的导游地图和导游小册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制作教材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变成一个创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