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一般是指人在面对现实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行为习惯,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个体对于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及其表现形式。价值观决定个人的行为方式,而其表现形式决定了其与社会互动的效果。准确的来说性格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个人的心态与行为方式等两方面的问题。而个人行为的出发点是否正面则要依据不同的立场而定,任何行为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所谓性格的好与坏也是基于人际交流这一前提来说的,当个人的交流方式被大多数人接受时说明其“性格好”,反之则为“性格坏”。但有句名言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一旦离开了特定的价值前提“好”与“坏”就失去了正确判断的标准了,因此性格的“好”与“坏”也是相对的。而且即便行为具有绝对的正当性,但是如果方法、方式失当亦会获得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因此个人性格中既要拥有立意良好的心理特征,更要具备引起他人良性互动的行为方式与方法,如是才能有效地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而这种能够引起他人良性互动的行为方式与方法就是个人能力。能力是人性的物质化形式。 另外影响性格形成的三要素如下:
1、遗传因素的影响(先天因素)遗传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如:体型、体质、容貌、及行为方式等;
2、成长期环境的影响(后天因素)社会和家庭环境对人们最具可塑性的成长期性格形成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总是将某种历史时期或某种地域的文化特色以习惯或行为方式体现在个人行为风格上;
3、文化教育背景影响(后天因素)由于文化教育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个人的具有某种类型文化特征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