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在准备签证的F2们最想了解的?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答案是:细节。
在准备签证的过程中,面对网络有限的资源,我曾发愿,如果有一天取得了签证,一定要将签证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尽可能详细的记录下来。希望以下的记述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签证准备F1到美国的第三天便去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为我开出了列有我名字的I-20表。因为8B-7ALL=-3500,学校要求我们拿出3500美圆的银行证明。我们首先在中国银行用我的名字存入4000美圆(定期,三个月),然后交40元人民币办了两份证明。一个证明由F1带到美国,国际学生办公室一见证明即开出了I-20表,另一份留待签证时用。 F1将I-20表等文件用美国联邦特快专递寄回来,虽说是特快,但也用了足足一个星期。在等待的期间,我照了护照像(加洗20张),配了一副新眼镜,洗了牙。I-20表到达后,接下来便是办理护照。在咱中国的地盘好办事,一个星期后我就拿到了自己的护照。 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网上浏览有关F2签证的资料,F1也从国外下载了很多文章给我。此外,我还买了两本书:《签证哲学》、《美国签证指南》。这些资料对我的帮助很大,因为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对于签证的细节知道得多一点,心里的怯意就少一分。接下来是预约签证的时间。拨通美国大使馆签证预约电话极为困难,我的记录是用了两小时,不停的拨。终于接通了: 我:“请问这是不是预约电话?” 她:“是,你以前签过吗?” 我:“没有,请问……” 她打断:“你的护照号?” 我:“ 兀兀兀兀兀兀兀亍她:“你的姓名?” 我:“李明,木子李,日月……” 她打断:“没问你名字怎么写!X月XX日,XX号。”我:“请问可以预约9月15日的吗?” 她:“只有X兀厝眨兀兀睾牛阍蓟故遣辉迹俊我忍气吞声:“约。” 我自认是一个消费心理很成熟的人,平时若遇见这种态度的人,老早就拍案而起,直奔经理室投诉去了。但这回却吃了个哑巴亏,做声不得。心想,以后出去了还不知要受多少洋气呢,现在受点中国人的气又算什么。话虽如此,还是有些意兴阑珊,又一次扪心自问:为什么要出去呢?拿到预约号后,开始整理签证所需的材料。分成三类: 第一类:进使馆时要经常出示的材料,这一类材料在挂号时交给窗口。
1、OF156表。中英各一张。是所有材料中最重要的,它是你给签证官的第一印象以及签证官决定是否给你签证的重要依据。
2、护照。
3、I-20表。
4、中信银行的收据。(共有两联。)第二类:重要文件。此类文件在面谈时交给签证官。
1、结婚证及公证。
2、学校给F1的邀请信及F1的I-20表。
3、F1的护照、签证的复印件。
4、F1进入美国的I-94复印件。
5、F1的在学证明。(由国际学生办公室开具) 6、F1的社会保障号、银行取款卡的复印件。(因为F1刚到美国,没有三个月的流水帐)。
7、4000美圆的银行证明。(我的名字,中国银行。)第三类:其他证明。此类证明为备用材料,与其说是给签证官看,不如说是给自己压惊。但有备无患。签证官要求看才出示。
1、本人的身份证、户口。
2、生活照30张。(两人合影、全家福、不同时期的) 3、婚纱照30张。(散装的,装在软皮的薄的相册里,因为窗口可供塞东西的槽很窄。) 4、两人来往信件。EMAIL。电话卡。火车票。(我们分开了三年) 5、单位的准假证明。
6、收入证明。
7、房产证明。
8、工作证。 其他物品:透明的文件夹。回形针。好的签字笔。 一套漂亮的衣服。关于衣服,我曾在网上看过不同的讲法,有人说F2不宜穿得太正式,要体现温馨的感觉,有人则认为要穿得正式才好。我准备了好几套衣服,最后还是穿上了一套红色的套装,很优雅,但是不职业化。从后来的情况看,人的衣服要和自己的职业、身份以及收入证明上的数字相称,我是省级机关的职员,这种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国外的社会地位极高,权衡再三,我选择了较为正式的衣服。 二、签证。 到北京后,先去中信银行交了405元,换得收据、OF156表。回到宾馆,认真填写OF156表。在此之前,我已在《美国签证指南》上看到了该表,并且预填了中文版。因为还需要一份英文的,而工作单位、住址等内容又不知如何翻译,只好老老实实查字典,忙了整整2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8点30分,打的到了使馆,在附近的小店吃早餐。来到使馆门口,发现已有很多人在等候了,此时,武警已叫到230号。我在武警岗位对面的马路台阶上席地而坐,饶有兴趣地观察周围的各色人等。旁边有签商务签证的人和我搭话,问我是否准备了英文的申述信和美国写来的邀请信。我略为吃了一惊,这两样我都没有准备。我连忙问他们是否签过,原来他们也是第一次,我心想大家彼此彼此,这个时候何必长自己志气灭他人威风。 9点15分,武警叫到了我的号子。将护照交给武警检查了一下后走进一条长栏杆内。随后进入一个小房子,报上自己的姓名和预约号,工作人员审查我的第一类文件并检查塑料袋内的各种资料。一个工作人员指着我的100张电话卡问:“您这是干什么呀?”我说:“签F2。”放行。 进入签证厅。一进去我就乐了,这地方我太熟悉了,和网上下载的签证厅地图一模一样,只是比我预料的小一点,干净明朗一点,不象银行象医院。此时签证厅里已站了近300人,我熟门熟路地走到最里头,在2号窗口前排队挂号。在我前面,有一对母女的OF156表几经审查不合格,主要的原因是不会填英文。当表格又一次被退出后,那位母亲终于忍无可忍地说了声:“哎哟——”,窗口里的工作人员听了说:“您也不用哎哟,这表你本来也就应该填好了才来的。”“神气什么呀,洋奴!”工作人员面无表情,接过我的第一类文件,递给我一张浅灰色的牌子。我对他们双方的佩服油然而生。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持同一种颜色牌子的人站成两对,由里向外平行移动。不要想着去前面加塞,因为排在前面的人中绝对没有和你持同样颜色牌子的。在两个半小时的等待中,我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只见有4个签证官在工作,分别是5号6号7号8号窗口。5号是一个三十开外的中年男子,他站着工作,速度很快,声音极大,明明有4位签证官用扬声器讲话,大部分时间你只能听到他的声音。6号稍微年轻些,有点印度人的样子,他比较平和,速度适中。7号是一位黑人女士,她表情严肃。8号的同样是站着工作,但是比较温和。签证的人中,大部分是商务签证以及老人看望子女,这两类人约占90%,而在我这一队,老人有7个,商务签证4个,F2一个。等待是很痛苦的,但是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观察每一位签证官,归纳总结他们喜欢问的问题。例如五号,如果是商务签证,他必定会要求看名片,问收入多少,要求看房产证明,如果是老人,他会问是否第一次去美国,准备待多久,有几个孩子。可惜整个上午我没看见一个签F2的。 正在东张西望的时候,突然发现8号窗口前一队农民模样的人集体转到了4号窗口前空旷的地方,紧接着便听到一声洪亮的吆喝(原谅我是一个京剧盲,不知用什么词语形容那好听的声音),原来是一个戏团。领队拉开嗓子唱了好长一段老生,几百人在后面拍手叫好,一时间好不热闹。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表演,有的翻跟头,有的比划动作, 终于都签过了。领队和8号说了声谢谢,8号说:“也谢谢你们。”但是另一队统一穿着白中山装的艺术团体和一队统一穿着黑色T恤的学生却被锯了,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12点整,终于我们被领到5号窗口前。签证官拿着护照叫人的名字,叫到了就走到窗口前,其他的人在1米线后等候。很奇怪,BBS上经常有人说不要踏上窗口前的台阶,但是如果不踏上去,你会隔窗口很远,而踏上去了如果站得直,也没什么形象问题,是不是签证厅重新装修过了?我来不及考虑,站得笔直,调整因站得太久而略 云1 的表情,同时把第二类材料从包里拿出来,抓在手上。叫人的顺序是打乱的,前面一连3位人老人都签过了,这时我暗叫不妙,因为我站在第4位,签证官不可能连续4个人都放吧。谁知叫的第4个并不是我,果然,接下来是一连串的锯、锯、锯!当只剩两个人,我听见了自己的名字。我走上台阶,道了声把第二类材料从窗口缝里塞进去。他问:“你丈夫已经出去了吗?”咦,这是什么问题,我回答:“他已经出去了。”“你准备用自己的钱去美国吗?”“是的。”“把你的银行存折给我看一下。”完了,我没带存单,只带了银行证明。见我没有回答,签证官抬起头重复了一遍:“你的银行证明?”老天,为什么不说清楚点。我指着塞进去的第二类材料说:“银行证明就附在后面了。”这时他也正好看到了:“对,就是这个。你的订婚照有吗?”我没有订婚照,只有生活照和婚纱照,但这回我可学乖了,连忙把照片一股脑塞了进去(管他什么东西,只要他问到了,都说有,然后找个类似的塞进去)。他随便翻一下,便在我的OF156表上划了几笔,左手扯过一张粉红色的纸条,和我的第二类材料一起往外推。旁边一直站着的一位工作人员见状连忙说:“行了行了,去10号窗口。”我闪过一旁,不慌不忙地收拾完所有的东西后说了声谢谢,5号回了句:“YOU ARE WELCOME。” 在十号窗口等了15分钟,拿到了粘有签证的护照和I-20表。12点15分,走出大使馆。3个小时的等待,其实签证只用了不到半分钟。
三、签证哲学。签证的过程是一个心理的过程。我自认是一个心理状态极好的人,虽然平时喜欢为小事瞎着急,但越到关键时刻越镇静。饶是如此,在准备签证的日子里,有好几次我都紧张得胃痛。倒不是别的,在单位请假去一次北京太麻烦,偷偷摸摸的,一想到如果签不到我的选择只能是再去北京就烦。这种状态令我很瞧不起自己,觉得这种心理素质就算出去了也混不下去。但是越临近签证,我的状态越好,自打到了使馆,我简直是抱着一种游戏的态度了。这令我很有自信,感觉轻松自如。秘诀是:到了使馆,要多观察别人,不要老想着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是胜利。 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据我观察,签证官是专业和基本不带偏私的,他们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要决定是否给予签证,主要的依据是OF156表,问你问题只是为了确认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