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钱钟书简介

207次

问题描述:

钱钟书简介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

钱钟书简介

其他答案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钱钟书简介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钱钟书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钱钟书进入中学读书后逐渐喜欢上了英语。钱钟书所在的中学是美国圣公会办的教会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是用英文讲授。他的英语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上英语课,也不看英语教科书,上课也不记笔记,而是低头看外文原版小说。因此,他的英文几乎完全靠自学,充分表现了他卓异的语言天赋。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与陈衍老人的交往更体现了这一点。陈衍,号石遗,晚清“三大诗人”之一,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遗老人对当时的诗人学者甚少许可,但是对钱钟书却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钱钟书从清华回无锡,石遗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有一次,石遗老人说起清末大诗人王运:“王运人品极低,仪表亦恶,世兄知之乎 ”钱钟书对曰:“应该是个矮子。”石遗笑说:“何以知之 ”钱钟书说:“王死时,沪报有滑稽挽联云‘学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石遗老人点头称是。又说王运的著作只有《湘军志》可观,其诗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遗室诗话》中只采用某两句,但已记不起是哪两句了。钱钟书马上回答:“好像是‘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石遗老人不由得惊叹:“世兄真是好记性!”钱钟书先生作为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成就举世瞩目。晚年的钱钟书闭门谢客,淡泊名利,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还有一个外国记者因为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想去采访钱钟书。他打了很多次电话,终于找到了钱钟书。钱钟书在电话里拒绝了采访的请求,并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一个面对大众的颇受欢迎的《东方之子》栏目,许多人拚死往里钻,以一展“风采”为荣,但当节目制作人员试图去采访钱钟书时,却遭到了他坚决的拒绝。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想邀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两周讲一次,一次40分钟,合起来大约是8个小时的时间,而给予的报酬是16万美元,但钱钟书丝毫不为所动。还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称: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钱钟书对这个评价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报》上写文章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火化当天,在现场送行的,始终只有20多个人,包括钱钟书的女婿、外孙、外孙女,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些朋友。还有一些人是听说后自愿赶来的。钱钟书的遗孀、著名学者杨绛把一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钱钟书的身体上。火化间的门关上时,别人劝她离开,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她眼睛里隐隐有泪花。钱钟书的遗体火化后,根据他生前的意愿,骨灰就近抛洒。“这样的大学者,代表了一个时代。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来的,可能就会有上千吧?”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说,“钱钟书走了,我们还是读他的书吧。先生就活在书里。”

其他答案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抗战结束后,先生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 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 年中,其作品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 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先生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 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唐诗 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先生受到冲击,并 于1969年11月与杨先生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干 校”。1972年3月回京,当年8月《管锥编》定稿 。 1979年,《管锥编》、《旧文四篇》出版。1 982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 84年《谈艺录》(补订本)出版;次年,《七缀集》 出版。 1998年12月19日,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88岁。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钱钟书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钱钟书进入中学读书后逐渐喜欢上了英语。钱钟书所在的中学是美国圣公会办的教会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是用英文讲授。他的英语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上英语课,也不看英语教科书,上课也不记笔记,而是低头看外文原版小说。因此,他的英文几乎完全靠自学,充分表现了他卓异的语言天赋。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 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与陈衍老人的交往更体现了这一点。陈衍,号石遗,晚清“三大诗人”之一,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遗老人对当时的诗人学者甚少许可,但是对钱钟书却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钱钟书从清华回无锡,石遗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有一次,石遗老人说起清末大诗人王运:“王运人品极低,仪表亦恶,世兄知之乎 ”钱钟书对曰:“应该是个矮子。”石遗笑说:“何以知之 ”钱钟书说:“王死时,沪报有滑稽挽联云‘学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石遗老人点头称是。又说王运的著作只有《湘军志》可观,其诗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遗室诗话》中只采用某两句,但已记不起是哪两句了。钱钟书马上回答:“好像是‘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石遗老人不由得惊叹:“世兄真是好记性!” 钱钟书先生作为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成就举世瞩目。晚年的钱钟书闭门谢客,淡泊名利,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还有一个外国记者因为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想去采访钱钟书。他打了很多次电话,终于找到了钱钟书。钱钟书在电话里拒绝了采访的请求,并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一个面对大众的颇受欢迎的《东方之子》栏目,许多人拚死往里钻,以一展“风采”为荣,但当节目制作人员试图去采访钱钟书时,却遭到了他坚决的拒绝。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想邀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两周讲一次,一次40分钟,合起来大约是8个小时的时间,而给予的报酬是16万美元,但钱钟书丝毫不为所动。还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称: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钱钟书对这个评价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报》上写文章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火化当天,在现场送行的,始终只有20多个人,包括钱钟书的女婿、外孙、外孙女,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些朋友。还有一些人是听说后自愿赶来的。钱钟书的遗孀、著名学者杨绛把一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钱钟书的身体上。火化间的门关上时,别人劝她离开,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她眼睛里隐隐有泪花。钱钟书的遗体火化后,根据他生前的意愿,骨灰就近抛洒。“这样的大学者,代表了一个时代。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来的,可能就会有上千吧?”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说,“钱钟书走了,我们还是读他的书吧。先生就活在书里。”

其他答案

一、钱钟书简介: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 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二、人物评价:钱钟书的记忆能力无疑是超凡的,他精通多种语言,能背诵无数的诗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比起今天电视上外强中干的学术超女超男来判若云泥。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被誉为是“博学鸿儒”、“文化昆仑”。钱钟书还是个幽默大师,他健谈善辩,口若悬河,舌璨莲花,隽思妙语,常常令人捧腹。钱氏的健谈雄辩大有孟子、韩愈遗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乎无人不晓。

三、人物纪念:钱钟书故居,位于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系钱家祖遗产业——钱绳武堂,建于1923年,占地面积为二亩四分八厘八毫,系七开间三进明清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点。钱氏旧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具历史人文价值。

其他答案

钱钟书(1910.11—1998.12.19),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

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33年-193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

1935年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获副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

1938年回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湖南师范学院、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北京图书馆英文馆刊顾问,南京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纂。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文编译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毛选英文编译定稿小组成员。

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一级研究员。“文革”中受冲击。

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免)、文学所研究员。

1993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 兽 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篇》(五卷)等。《管锥篇》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钱钟书长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钱钟书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 兽 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

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

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卓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

《管锥编》则是论述《周易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钟书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钱钟书简介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