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定终身”是高考被妖魔化之下的说法,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国教育部门近 几年在高考制度改革上花的功夫不小。
2003年,为了给予高校选拔各类“偏才”“怪才”的自主权,教育部在22所高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到2010年,拥有这一权力的高校扩大到80所。大学联盟成立初衷高校之间组建“大学联盟”,旨在实现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高校之间的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实验室互相开放、学生实现跨校选课、学校间互相承认学分等做法。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协同创新、探索改革、共同发展,是一种提升整体实力的合作模式。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大学联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跨校交流与学习,真正实现了就读“第二校园”或者多所院校的可能。甚至可以说,如果考生没有机会考入名校,考生还可以通过校际间的合作平台实现到一所甚至多所名校学习的机会。在发挥作用的大学联盟中,以上海地区的大学联盟交流合作制度最为完善,而且合作方式多种多样。武汉七校联盟也发挥着不错的作用。C9高校联盟、北京学院路高校联盟、重庆大学联盟、以及被誉为“中国式慕课”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