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怎么样

267次

问题描述: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怎么样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南海 3 个校区,占地面积共 3079亩, 校舍面积共 126万平方米。校园景色怡人,人文景观遍布,文化气息浓厚,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广州地区心理学非常好,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由早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老一辈心理学家阮镜清(1905-1993)教授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之后在他的带领下涌现出了肖前瑛、沈家鲜、许尚侠等一批优秀的心理学家,在教育心理、发展心理、实验心理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心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原教育系设置了心理学专业,开始招收心理学专业本科生,1985年12月经原广东省高教局批准成立心理学系。1999年12月心理学系与学校原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合并组建了教育科学学院,下辖与心理学科相关的二级机构包括心理系、应用心理系、人力资源研究所和心理应用研究中心。2012年7月心理学科从原教育科学学院独立出来,成立了心理学院。现心理学院包括心理系、应用心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系、心理应用研究中心等二级机构。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从老一辈心理学家的开山铺路到最近30年的阔步前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1984年我校教育心理学首批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教育心理学首批获批广东省重点学科,1997年通过国家立项成为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3个第一层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199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15个第一层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并获批设立广东省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2002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心理学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心理学本科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名牌专业,2006年心理学科获批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中心获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心理学界第一个),2010年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实验室获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012年心理学一级学科获批广东省第一层次建设攀峰重点学科。2010年受广东省政府委托设立“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受广州市政府委托设立“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广东省心理学会”也均挂靠于我校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在2009年、2011年连续两届均排全国第三名(两届的第一、第二名均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师资队伍编辑学院现共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教授24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2人,在国外、境外(香港)获得博士学位或有一年以上留学经历者33人。***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4人。现已形成由国内著名学者领头、知名学者为中坚力量、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年轻学者为后备军的梯队式结构,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梯队整齐、具有高度协作精神、生机勃发的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莫雷教授,曾任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心理学科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学科组成员、广东省(首批)特聘教授(珠江学者)等。曾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0年)(由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组织),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2011年获得广东省首批“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莫雷教授主持完成和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委托项目近20项。出版学术著作四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三百篇,2010、2011年在PNAS(美国科学学院院报)连续发表系列论文3篇(其中两篇第一作者),科研成果获全国和省部级一等奖等15项。已培养博士近30名,硕士90多名,所培养的博士王穗苹、王瑞明分别获2002年、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第一层次学术梯队(50多岁)中,刘鸣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校长)、郑雪教授、张敏强教授、温忠麟教授、申荷永教授等都是国内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他们都担任了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或下属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第二梯队(40多岁)的成员中,郑希付教授、张卫教授、何先友教授、范方教授、黄瑞旺教授、陈俊教授、金花教授等,均有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三梯队(30多岁)中,王穗苹教授、陈骐教授、余荣军教授、王凌教授、陈琦教授、王瑞明教授、田丽丽教授,张一平、聂晶鑫、陈彩琦、刘志雅、迟毓凯、曲琛、陆爱桃、朱祖德副教授等青年教师,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王穗苹教授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300余万元;陈骐教授、王瑞明教授也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均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 陈骐教授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王瑞明教授获评首届(2013)“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余荣军教授于剑桥大学心理系获得博士学位,王凌教授于德国于里希研究中心神经科学与医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陈琦教授于比利时根特大学心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张一平副教授于东京大学大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科学研究编辑当前学院和学科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学习认知与脑科学研究,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研究,语言认知与发展研究,心理统计与测评研究。学院一贯以科学研究为“立身之本”,注重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近年来无论是科研项目、学术论著,还是科研获奖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

(1)科研项目:2008-2012年的五年里,获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88项;横向或委托项目36项。获批研究经费共 4600余万元。2012年一年中获研究项目经费近1700万元,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就新增9项资助,经费584万元。

(2)科研论文:2008-2012年间以第一单位出版学术著作57部,以第一单位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59篇,其中《心理学报》82篇,在《心理学报》发表论文数量多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这五年期间在SCI/SSCI期刊第一单位发表论文65篇,包括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Human Brain Mapping、NeuroImage等高影响因子的国际一流学术刊物,10篇代表性论文的平均影响因子为6.276。2012年到目前(2013.4)的一年多时间里,已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Human Brain Mapping,NeuroImage,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等国际顶尖SCI/SSCI期刊新发表论文48篇,其中第一署名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的有32篇,10篇代表性论文平均影响因子7.650。莫雷教授2010、2011年连续两年以第一作者在PNAS发表系列论文,温忠麟教授的论文他引频次2009-2011年连续三年在全国心理学类期刊论文中排名第一(科技部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

(3)科研获奖:在2008-2012年间,本学科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其中包括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该届全国唯一的心理学一等奖),第三届(2009)、第四届(201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另外,在首届(2005)、第二届(2007)和第五届(201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也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人才培养编辑本学院和学科一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坚持通过立足国际前沿、立足国家与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现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1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1个。在本科教学层面,每年招收心理学专业基地班、心理学专业心理辅导与咨询方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测评方向、心理学专业国防生等本科生120-130人。研究生层面,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120-140人,在职兼读研究生100-200人。其中,从1994年至今每年在澳门招收在职兼读研究生40-60人,2009年起至今每年在 招收在职兼读硕博士研究生20-30人。为进一步更好地服务社会、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已分别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建成了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继2002年王穗苹的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后, 2011年王瑞明的学位论文再次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最近五年,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发表的论文41篇,在《心理学报》发表论文45篇,在CS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96篇。其中,2011届博士生徐贵平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综合科学期刊PNAS(影响因子10.591)上发表论文,2010届博士生朱祖德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认知神经科学权威刊物NeuroImage(影响因子6.817)上发表论文,2012届硕士生耿富磊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临床心理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SSCI,影响因子5.799)上发表论文,2013届硕士生王斌以第一作者在NeuroImage上发表论文,等等。本学科不但早期培养出了莫雷(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原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鸣(华南师范大学校长)、陈中永(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哲(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发展系系主任)等杰出人才,近期培养的新秀也正蒸蒸日上,如:陈静(汉城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奥运史上第一个乒乓球女单冠军)、陈绿平(广东省揭阳市委书记)、刘江南(原广州市体育局局长,现恒大皇马足球学校执行校长)、聂衍刚(广州大学基础学院院长)等。条件建设编辑本学院和学科的学科用房从原来的约3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平方米,拥有一栋独立的心理学院大楼,另外,还有磁共振实验中心约1500平方米。学校现已经购置了3T核磁共振系统(2000万元),以本学院为主要使用和支撑单位建成了磁共振实验中心,未来我们将以核磁共振为中心构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平台,抢占学科研究的制高点,力争重大成果的突破。同时,近几年,我们也完善和优化了原有的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系列与认知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系列两大类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购进了新一代的眼动仪、脑电仪(现有4套)等重要仪器设备,目前,本学院已经拥有:磁共振实验室、ERP脑电实验室、脑损伤与认知障碍实验室(合作)、眼动仪系统认知实验室、E-Prime系统学习与认知团体、个体实验室、语音分析实验室、生物反馈与心理训练实验室、音乐疗法实验室、心理测评实验室、行为观察与监控实验室等。另外,学院已经购置了rTMS、tDCS等一批新型仪器和设备,即将到位。除学校图书馆重点建设有“教育与心理学资料中心”外,本学院还拥有自己独立的资料室200平方米,现有图书近6万册,期刊180多种,其中外文期刊85种。社会服务编辑长期以来,本学院和学科始终注重根据国家与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应用研究,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服务于国家尤其是广东省的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选介如下:(1)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工作与研究,成为广东省抗震救灾的一面旗帜本学科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第6天,即受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委托,组织专业队伍到汶川地区进行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工作。我们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心理援助的需要开展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心理援助工作,在一线灾区建立了四个工作站,共派出23批300多人次参与援助工作,连续坚持了三年,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数十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台播出长达数十分钟的专题报道。我们代表华南师范大学作为广东省高校唯一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在全省表彰大会上报告了先进事迹,并在全省各地巡回报告;学科成员6人被评为教育部、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抗震救灾优秀个人。党和国家领导人顾秀莲、陈至立到本学科心理援助工作站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结合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我们接受并完成了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灾后心理评估及干预体系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广东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有关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为依托成立了“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并委托本学科研制“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2)全面推进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影响全国的“广东模式”自2001年以来,本学科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承担了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研究工作,建立了行政部门与专家学者相结合的省、市、县三级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体制,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师资分级培训方案与运作模式,培训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0万人次,建立了140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广东省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研讨会”,对本学科在指导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形成的“广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2010年,本学科作为唯一单位承担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的首批“国培计划”,面向全国各省市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目前已举办了四期,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

(3)开展广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工作,为建设幸福广东做出贡献为了响应中共广州市委提出的建设幸福广州的目标,学科带头人莫雷教授向广州地区心理学工作者发出了“心理志愿服务倡议书”,希望广大专家学者行动起来,为增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广州贡献力量。2011年,本学科和广州市委宣传部合作建立了“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在广州市多个街道建立“幸福聊天室”,以促进幸福广州建设为目标,开展心理学社会服务与研究工作。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十多家权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受到时任广州市市长的万庆良同志(现广州市委书记)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个做法很好,一方面可以为市民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能力”。

(4)努力实现成果转化,有效促进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学科成员多年来进行语言认知与康复的研究,并推进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为医疗部门设计了语言障碍诊治仪,经临床试验进入产业化,效果显著。目前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大附属华山医院等186家大医院使用这套设备进行语言康复治疗,产值超过3000万元,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广州市菁英计划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名单申请人 专业 所在年级 学院 导师 入选项目 申请学校孙赛 心理学 2011级硕博连读 心理学院 余荣军 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鲍振宙 心理学 2011级硕博连读 心理学院 张卫 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王俊静 心理学 2011级硕博连读 心理学院 黄瑞旺 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英国牛津大学文学 心理学 2014级博士生 心理学院 莫雷 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胡静初 心理学 2014级博士生 心理学院 郑希付 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王增建 心理学 2014级博士生 心理学院 刘鸣 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美国哈佛医学院黄怡 心理学 2012级硕士生 心理学院 余荣军 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常红 心理学 2012级硕士生 心理学院 黄瑞旺 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荷兰安特卫普大学黄璜 心理学 2012级硕士生 心理学院 刘鸣 国家留学基金委日本文部省合作项目 日本东北大学郑慧敏 心理学 2013级硕士生 心理学院 余荣军 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硕士生项目 新加坡国立大学王碧瑶 心理学 2013级硕士生 心理学院 张敏强 广州市菁英计划 德国哥廷根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怎么样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