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破碎许多人的梦来实现一个的梦,真的好吗?
美国在实现美国梦经历了哪些事件始末希望能解答下
以破碎许多人的梦来实现一个的梦,真的好吗?
黄西从一个中国农村孩子奋斗成为美国生物学博士,一个典型的美国梦实现了。但是这个中国移民博士却用那口东北腔浓重的英语闯出了美国脱口秀上的一席之地,这个被罗永浩誉为“史上最邪门儿的美国梦故事”,在当代给很多人新的启发。记者/王悦阳 撰稿/刘圣吉细黑框眼镜,瘦削的脸庞,一身紫色短袖T恤搭配牛仔裤,透着些许的随意。当黄西安静地坐在那里的时候,看来似乎只是一个稍显木讷的理工科生。但当他微笑着开口的时候,整个会场被他点燃。“为什么您的牙齿那么白?”一名复旦的大学生在黄西的演讲中问道。黄西笑得幅度更大,毫不掩盖自己的一口大白牙:“没错,我洗过牙,因为在演出的时候,如果你的牙齿不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初冬时节,黄西来到上海为他的自传体新书《黄瓜的黄,西瓜的西》做宣传,还到了复旦大学参加“人生大不同”系列公益行动的第一场演讲。互动环节刚开始,有些观众已经迫不及待举手,主持人骆新对黄西说:“首先我们请黄西回答一下网友的问题。”“你觉得网友比在场观众重要吗?”话音未落,全场已经沸腾。两次人生转折看黄西的自传,你会很难把他和中国科学院硕士、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生化博士联系到一起。“小学的时候,我偷喝父亲的酒,喝完了晕晕乎乎的,在学校迷瞪了一整天。”黄西从小就不喜欢学校的氛围,对老师的教导爱理不理,连续旷一星期的课更是家常便饭。成绩在全年级300人中仅能混个180名左右。“老师告诉我爸爸:你儿子特别笨,动作慢得很。但我爸从来不这样说我,他总和我说:‘你其实很聪明的,如果下功夫的话一定能赶上。’”直到黄西上了大学以后,他父亲才告诉他,其实在高考前,老师早就预计黄西上不了大学,黄西爸爸就背着黄西在板石铁矿偷偷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具体任务就是用铁铲把煤送进锅子。“我听了以后心里想,哇,我爸后门挺硬啊!”说的时候黄西还挺淡定,但现场记者却“淡定”不了,全都憋不住笑出来。高二那年,黄西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有一个对黄西关怀备至的老师做了他的班主任,“我一开始还是旷课,后来杨老师让我‘罚站’,平时觉得没什么,但这次面对的是一直对我很好的杨老师,我很内疚。”黄西在书中写道。他开始奋发图强,上课的次数也多了,年级排名直线上升。“从前一直吊儿郎当的,但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以后成为一个科学教授。”黄西的确是个天才,一年后考入吉林大学,毕业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科院。“当时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专门摸到我的宿舍来,就是想看看这个考全国第一名的人长什么样子。”黄西笑着说。在美国的第六年,黄西的人生迎来了第二个转折。一个同事带他去美国相声馆看脱口秀,他看了第一眼就再也移不开视线。在大学中就时常会创作一些笑话段子,还报名参加过笑话写作班的黄西当即就决定自己也要学干这一行。当时他白天在剑桥一家基因公司当实验室的研究员,晚上就去酒吧、夜总会、俱乐部和大学礼堂表演单口相声,非常辛苦。第一次的表演并不成功。 美国的脱口秀圈子对新人一向很冷淡,要登台的新人必须“自带两名观众”才能进场。“我就在大街上拉路人,和他们说有脱口秀看,前提是和里面的人说你们是来看黄西的,终于拉到两个。”2002年,黄西第一次登台演出,但上台后包袱不响,人们都更关注电视上的体育比赛,让他很“受伤”。后来有个观众上来和他说:“你讲的笑话可能挺有意思的,但是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后来,黄西才明白是自己的笑料不符合美国人的文化语境,在不断磨合和一场场试讲中,他终于找到了脱口秀成功的关键。2010年,黄西在全美喜剧节比赛上获得了冠军。那一天比赛结束,黄西冒着漫天风雪开车回家,一路上回想着自己的历程。“这件事情挺有趣的,我来自万里以外的中国,在美国中心的一个城市赢了全美相声比赛,而这个城市几乎看不到亚洲人。”今天,标着黄西名字的照片已经陈列在这个城市的一个博物馆里。一种兴趣,一份使命黄西始终觉得搞科研好像是对人生的一种逃避, 不用过多考虑人生的意义和哲学问题,只要在实验室埋头苦干就行。虽然黄西在美国圆了儿时的梦想,有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但心里总是觉得空荡荡的。“在做科研的时候,我工作的单位和哈佛大学有合作项目,这让我发现中国人已经有很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授,美国的科学界不缺我这么一个中国人,但是在单口相声界却缺我这么一个中国人。”黄西隐隐仿佛看到了一片新的天空。除了兴趣是他坚持走单口相声之路的原因之外,黄西更想消除美国人在幽默感上对中国人的偏见。“很多美国人觉得中国人没有幽默感,我想努力打破他们的这种认识。大学里我拿些自己写的笑话给美国同学看,他们觉得很精彩,但更诧异:原来中国人也会搞笑?!” 当记者问及是否这种使命感让他内心无比强大时,黄西笑着说自己不敢用“使命”这么大的词。作为在“大卫莱克曼秀”上一炮而红的唯一亚裔表演者,黄西心中还有一个深切的愿望,就是通过他的表演,能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去美国的第一代中国移民的故事。“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很多贡献都被忽略掉了。”说到这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直表情轻松的黄西语气中带了些许凝重。他的单口相声内容大多涉及移民生活,这是美国脱口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话题。“我曾经开着一辆贴了很多贴纸、撕都撕不下来的二手车。其中一张写的是:‘如果你不会说英语,滚回家!’我两年以后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这个黄西的经典段子让老美笑得东倒西歪。2010年,在美国记者年会上,作为全年最红的脱口秀艺人,黄西登上演讲台,为全世界献上一场单口相声盛宴。他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调侃拜登、评议总统大选、畅谈移民生活趣味点滴,观众席几乎一分钟就会爆出一阵大笑。这一刻,这个貌不惊人的中国眼镜男,已经载入了世界笑林的奇葩篇。在复旦的演讲中,黄西说道:“作为一个亚洲人站在这么高的平台,能为几百年来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振臂一呼,我觉得非常兴奋和自豪。”台下登时掌声雷动,久久不息。风格独特,笑傲笑林在美国,成功的脱口秀演出要符合三个标准:段子写得好、台上口才好、风格独特有绝活。黄西所创作的笑料段子在反映中国移民生活时,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移民的揶揄讽刺。国内的周立波据说每天要看数份报纸和上网来搜集其海派清口的素材,但黄西却说自己看报纸没有那么勤,偶尔上网,很少拿新闻和网络上的事情写笑话,因为这种笑话寿命不长。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的那段时间并不是浪费,相反,正是那段经历让黄西对美国文化和其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深刻了解,再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黄西终于创造出受美国观众喜爱的中国单口相声。“那段时间我要顾及两份事业,很忙碌,往往在任何空闲时间都见缝插针地写笑话,再累每天也要坚持至少20分钟,那段日子辛苦但很幸福。”从去年夏天开始,黄西全职做单口相声,如今他已41岁,脱口秀九年,回忆起当年的拼搏,黄西仍然激动不已。在口才方面,黄西带着东北口音的“彩色英语”显然不能和操着一口纯正美腔口语的艺人比。黄西笑称,在美国用他的蹩脚英语来讲脱口秀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而黄西却说自己的口音难改,自信最重要。确实如此,口音并没有给黄西的表演减分,反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人认为正是这种带着异域风情的发音吸引了美国观众,但黄西本人似乎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有大学生提问黄西:“在美国有人嘲笑你的英语发音吗?”黄西微微一笑,回答:“一般嘲笑我发音的只有中国人。”黄西的单口相声独特之处还在于,每个段子简短,且观众要在他讲完一句话之后的一两秒钟之后才会发笑,这种“黄西style”蕴含着巧妙的逻辑思维,需要观众稍稍琢磨方能领会,也是黄西的笑话品位的体现之一。要谈单口相声,人们总喜欢拿国内的郭德纲和周立波与黄西相比较。三者水平谁高谁低很难去比较,黄西也在自己的微博中表示自己非常欣赏周立波,自己的风格也和他更为接近。周立波有几十年的上海文化熏陶,将上海人的心理琢磨得入木三分,精准地拿捏着南方人的口味;而郭德纲则凭借着深厚的传统相声底蕴和语言魅力征服了北方的观众。黄西既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在体现“美式幽默”上没有周立波作为上海人创“海派清口”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又是32岁时半路出家,没有郭德纲师从名家、自小训练起来的相声功力。那么,黄西因何而红?除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就是他对中西方的文化融合。他的成功,还有时代的造就。历史的选择。也有人指出黄西的相声虽然深受美国观众喜爱,但这种“美式幽默”却不太能戳中中国观众的笑点,在之前北京的一场演讲中,黄西表演的一些经典段子反响也并不如在美国那么好。在这一点上,黄西看来的确有些“硬伤”。黄西很少原创一些中文段子,有的只是将自己的英文笑话翻译成中文。“我会注意,适当改变或删减一些太过美国本土化的东西。如果在中国做同样的单口相声,我一定会拿中国的文化元素作为题材。”但黄西似乎没有在中国长期发展脱口秀的计划。其实黄西的笑话戳不中中国观众笑点是情有可原的。由于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的不同,那么渗透了民俗谚语,历史典故等等的笑话也会选择其成长的土壤。在中国相声界也尚有南北之分,更何况是在不同的国家。黄西在他的书上写道:幽默是面对人生不完美的最好方法。也正如黄西所说,“文化和语境会有不同,但幽默感是没有国界的。”好的笑话永远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身体的放松。尝试引领人生在说相声之余,黄西从去年年底开始写剧本,和其他sitcom(情景喜剧)的剧本主笔一起合作。因为黄西的知名度和对移民生活的深度了解,一些sitcom的主办方主动找到黄西,希望把剧情中第一代移民的生活状况部分交给黄西创作。而未来,黄西则希望自己独立创作一部表现美国第一代移民史的剧本。“我希望可以逐渐在影视剧中出演我自己创作的角色,为我创造的动漫角色配音。”说到这里,黄西的眼睛都亮了。写影视剧本和说相声给黄西不同的感受是需要花的时间不同。“写笑话一天能写两个小时足够了,因为笑话写完你得去俱乐部练习,实践更重要。但写作则需要花好几倍的时间。到了关键的节骨眼上一连写12到14个小时都有。”在中国,著名艺人开宗授徒是历来的传统,但黄西则没有这方面的打算。美国没有这个传统,虽然在美国和回到中国以后都有人提出希望拜他为师,但黄西都婉拒了。“自己去相声馆里练出来的效果会更好。”黄西也曾受一些优秀的相声大师的影响,但从来没有拜过师正式学艺,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他的单口相声的独一无二,无可取代。“自己去学,努力尝试做一切可能有用的事情,你可能会比别人多走些弯路,但是你摸索到的东西会更地道更纯正,总有一天,你会开创出自己的风格。”黄西在指点年轻人的未来人生时这样说。“尼采有一句话:不知道怎样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这句话黄西在当天的演讲中重复说了两遍。对于年轻人该如何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黄西如是说:“年轻人对前途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大家不要因一时得失而太过紧张和失望,只有不断尝试你才会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黄西数次改变人生方向,也正是在不断尝试中终于听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个声音。“那个心灵深处的声音可能很微弱,但我们一定要仔细去寻找它,每一次尝试都是聆听的过程。对于一项事业,如果你尝试多次失败后不想再去做了,那可能你这次出现了幻听。如果尽管失败,你仍然不愿放弃,那么恭喜你,那个声音,你听到了。”黄西说。黄西从一个中国农村孩子奋斗成为美国生物学博士,一个典型的美国梦实现了。但是这个中国移民博士却用那口东北腔浓重的英语闯出了美国脱口秀上的一席之地,这个被罗永浩誉为“史上最邪门儿的美国梦故事”,在当代给很多人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