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同济大学真有那么好吗

55次

问题描述:

同济大学真有那么好吗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当然好了,现在的高校比较活,可以在校的学生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换校换系,也可以本科硕士博士分开学校读

同济大学真有那么好吗

其他答案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10+10”计划,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有29个专业学院,8家附属医院。有四平路、嘉定、沪西、沪北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3810亩,建筑面积180余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17757人,硕士研究生12852人,博士研究生5246人。另有国际留学生3468人。校友中有150余人当选两院院士。

其他答案

2006 中国大学排行榜 1 清华大学北京2 北京大学北京 3 复旦大学上海 4上海交通大学 5 同济大学 上海 6 南京大学江苏7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8 武汉大学湖北9 吉林大学吉林 10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11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12 中国科技大学安徽13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14 南开大学天津15 中南大学湖南16 中山大学广东17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8 四川大学四川19 山东大学山东20 天津大学天津21 厦门大学福建22 浙江大学 23 东南大学江苏24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 25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26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28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29 东北大学辽宁30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31 重庆大学重庆32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33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 34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35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36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37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38 兰州大学甘肃39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 40 西北大学陕西41 湖南大学湖南4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3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44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45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46 东华大学上海47 西南大学重庆48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49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50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5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52 郑州大学河南53南京师范大学江苏5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55 河海大学江苏56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57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58 云南大学云南59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6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61 上海大学上海62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63 苏州大学江苏64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65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66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67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68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69 暨南大学广东70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71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72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73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74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75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76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77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78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79 河南大学河南80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81 安徽大学安徽82 新疆大学新疆83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84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85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86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87 辽宁大学辽宁88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89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9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其他答案

同济大学在国内属于一流学校。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0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由土木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3年,学校提出"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愿景。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了"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40余人。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秉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优良传统,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新能源汽车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年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327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0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同济大学设有38个学院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沪北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71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00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228人,硕士研究生13864人,博士研究生4717人。另有外国留学生3566人。拥有专任教师2708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94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42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教学名师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教学团队6个。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5个(其中50个专业按17个专业大类招生),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一级学科30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含培育)10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7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3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满怀豪情,努力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朝着"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