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和平奖得主。
可惜死了。
莫言是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吗,在线求解答
还有一个和平奖得主。
可惜死了。
不是,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包括外籍华人)。以下是详细的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获奖时为中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获奖时为中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李远哲:1936年生于 ,美籍华人(因后来在 从政而放弃美国国籍),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达赖十四世: 1935年生于西藏(应该是中国的青海省),中国国籍,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但中国政府对于这个深深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评选结果拒绝承认;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获奖时为法国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60岁。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纽约,美国华裔化学家,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2008年10月8日钱永健与马丁·沙尔菲、下村修共享诺贝尔化学奖。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的博伊尔和史密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国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过很多重要的奖项。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但不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在他之前已有两位中国人获诺贝尔奖其他奖项。
是的。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7年,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2019年,创作的《等待摩西》获得第15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莫言是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莫言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主题内容赢得国际受众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认可。
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佩尔.韦斯特伯格给予莫言作品高度评价:“在我作为文学院院士的16年里,没有人能像他的作品那样打动我,他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目前仍在世的作家中,莫言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莫言的成功是中国文学获得国际认可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进行有效传播的典范。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扩展资料:
对于莫言作品而言,语言并未成为其走向国际的障碍。在当今的英法主流阅读市场上,莫言作品的翻译既是中国作家中最多的,也是最精准的。莫言作品英文版最重要的译介人、美国圣母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的研究者葛汉文教授其中英翻译水平极高,被中美媒体誉为“首席接生婆”。
他早在1986年就接触到莫言的小说,并很快被其作品喷薄而出的力量和情感所击中,并产生了翻译成英文的想法。随后,他与莫言多次合作,翻译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多部作品。
瑞典翻译家陈安娜是将莫言作品引进瑞典的翻译者,她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之一马悦然的学生,其翻译水平也颇高,由她翻译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小说在瑞典成功出版,并获得较好的反响。
莫言《丰乳肥臀》《酒国》等多部作品的法语译者、普罗旺斯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诺埃尔 杜特莱也是翻译界的佼佼者,等等。正是由于这些一流译者,莫言的作品在翻译传播过程中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将翻译中的“噪音”因素降到最低,这也为其作品获得国际好评并最终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0期>>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传播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