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破财走出过哪些名人?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历史沿革。
天下二分,曰财经,曰政法。此两者分分合合。俗话曰分久必合,合久必……还是不要乌鸦嘴了。
一图以说明。
小破财的前身可追溯至中原大学。这一时期虽只持续了五年,但不得不提这里的第一个名人。
人物一:范文澜
小破财有两栋赫赫有名的建筑:一曰文澜,二曰文波。
文波的钟楼,在去年HKU的反独运动中,以表情包的形式占领头条,红极一时。而与之相对而立的文澜楼,也是网红景点:文澜之名,只为纪念第一任校长:
范文澜(1893—1969),著名历史学家。
其著名就著名在,他是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叙述中国通史的历史学家。
范文澜与傅斯年同出身于北京大学国文系,师从黄侃。二人与金毓黻一同,被列为黄侃门下三巨擘。黄侃在北大任教期间,与之关系相近、受其赏识的学生,被戏称为“黄门侍郎”,三人都在其列。
如今许多人只知傅斯年,不知范文澜,实为可惜。
范文澜在延安期间,写了两部赫赫有名的书:《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
《中国通史简编》,可能是每个研究近代史的学者的必读。无他,这本书有一个名号:
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叙述中国通史的著作。
1948年,任中原大学第一任校长。
如今,我们学校,有一座文澜楼。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七十年倏然而过。再说说新世纪以来,财大走出的知名人物。
名人一:易中天
念高中的时候,娱乐不多,有一项是:每个周五的晚自习前,语文老师放的一些文史纪录片。
那时,我们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却非常喜欢看《易中天讲三国》。
后来念了大学,才发现与他还有这一段渊源。
1953年,易中天6岁时,随其父易庭源来到湖北武汉,在武汉度过了多年岁月。
其父易庭源,先后任教于原中南财经学院、原湖北大学、原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原湖北财经学院……
甭急,这一串名字,看起来似乎有点多,但实际上,都是我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可参阅校史图)。
换言之,从1953年到1990年退休,易庭源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作了近四十年。易中天幼时, 便是在这里长大。
名人二:当年明月(石悦)
石悦当年,念的是我财的法律系。
说起石悦,这个名字,知晓的人应该不多。说起当年明月,应该是家喻户晓了。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严格来说,并非一套严谨客观的史书,只能称作是历史读物。但它无虞是许多少年的史书敲门砖。还是念高中的时候,我在图书馆读到《明朝那些事儿》,受其影响,去借了全套的《明史》来看,只是没能坚持下去。
那几年,当年明月的确是红极一时,也是因为这本书,令他仕途亨通。据说现在,是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上了大学后,才发现竟是校友,又有一段因缘。
名人三:董明珠
董小姐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2008级,如今也有十年了,也是如今最为知名的校友之一吧。大一的时候,董小姐回学校开讲座,门票秒空。当时还是部门干事的我,部长临时有事,赏我门票一张,得以一睹风采。祝董小姐越来越好,手机造得比锤子还要硬。
名人四:房东的猫
房东的猫在学校一直是名人。
两位小姐姐,吉他手叫吴佩岭,主唱叫王心怡。
我大二那年,两位小姐姐决定众筹出专辑,校友们纷纷解囊相助。囊中羞涩的我,也赞助了五十块钱。听着专辑,竟然略有成就感。如今,《美好事物》和《下一站,茶山刘》应该成为了许多民谣爱好者的的必点歌目。
今天的介绍先到这里。希望来日,这里也会出现你。
下一站,茶山刘。欢迎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