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德国化学对世界的影响

137次

问题描述:

德国化学对世界的影响,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进步了社会,践踏了人类.污染了世界,威胁了生命.垃圾,永远的垃圾.如果世界没有化学,我们的牛奶里就没有那个尿素,如果世界没有化学,我们就不必吃苏丹红.如果没有化学,我们不必存在污染的空气里,如果没有化学,我们更加自然而纯真.

德国化学对世界的影响

其他答案

德国的化学家——哈伯首先在德国与前苏联战争中合成氨取得突破,接着哈伯为德国制造了大量的炸药武器,这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哈勃首先使用的是氯气作为武器,最先使战争进入生化武器的开始,德国改变了世界战争的方向。

其他答案

医学方面:通过化学研究出很多新药物。农业方面:通过化肥使农业增产衣物方面:通过化学技术研究出的纳米技术使衣物便的不易沾油.....总而言之化学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化学改变了世界。

其他答案

德国的化学技术先进,有“化学王国”之称,还出了很多著名的化学家,是名副其实的化学和工业强国。19世纪,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的化学已经确立,同时化学教育也获得了发展。而使化学进入大学,并为近代化学教育创造了条件的是德国。化学学科被一些著名化学教授,如李比希、维勒等引入德国的柏林大学,由此形成颇有特色的德国化学教育,并为其他欧美国家所仿效。德国有众多的化学家,比如,于1874年因《有色物质的荧光和苦黑素》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的费雪,1828年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制成》而的维勒,因胆甾醇的结构研究而获1928年诺贝尔奖的温道斯等等。这些众多的化学家,以及众多的德国科研机构和院校,每年产生10万以上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发表数以百万的科研论文,并树立了科学界的权威和典范,对世界化学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他答案

20世纪化学的辉煌成就 20世纪人类对物质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化学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在理论的指导下,化学实践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从19世纪的经典化学到20世纪的现代化学的飞跃,从本质上说是从19世纪的道尔顿原子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等在原子的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步到20世纪在分子的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如对组成分子的化学键的本质、分子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分子催化、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以至1900多万种化合物的发现与合成;对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化学过程工业以及与化学相关的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如粮食、能源、材料、医药、交通、国防以及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在这100年中发生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过去的100年间化学学科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可从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重大贡献中获悉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简况 获奖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成就 1901J. H. van’t Hoff荷兰溶剂中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1902E. Fisher德国糖类和嘌啉化合物的合成 1903S. Arrhenius瑞典电离理论 1904W. Ramsay英国惰性气体的发现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确定 1905A. von Baeyer德国有机染料和氢化芳香化合物的研究 1906H. Moissan法国单质氟的制备,高温反射电炉的发明 1907E. Buchner德国发酵的生物化学研究 1908E. Rutherford英国元素嬗变和放射性物质的化学研究 1909W. Ostwald德国催化、电化学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1910O.Wallach德国脂环族化合物的开创性研究 1911M.Curie波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 1912V. Grignard P. Sabatier法国 法国格氏试剂的发现 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 1913A. Werner瑞士金属络合物的配位理论 1914Th. Richards美国精密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 1915R. Willstatter德国叶绿素和植物色素的研究 1916无 1917无 1918F.Haber德国氨的合成 1919无 1920W. Nernst德国热化学研究 1921F. Soddy英国放射性化学物质的研究及同位素起源和性质的研究 1922F. W. Aston英国质谱仪的发明,许多非放射性同位素及原子量的整数规则的发现 1923F. Pregl奥地利有机微量分析方法的创立 1924无 1925R. Zsigmondy德国胶体化学研究 1926T. Svedberg瑞士发明超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研究 1927H. Wieland德国胆酸的发现及其结构的测定 1928A. Windaus法国甾醇结构测定,维生素D3的合成 1929A.Harden H. von Euler-Chelpin英国 法国糖的发酵以及酶在发酵中作用的研究 1930H. Fischer德国血红素、叶绿素的结构研究,高铁血红素的合成 1931C.Bosch F. Bergius德国 德国化学高压法 1932J. Langmuir美国表面化学研究 1933无 1934H. C. Urey美国重水和重氢同位素的发现 1935F. Joliot-Curie I. Joliot-Curie法国 法国新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合成 1936P. Debye荷兰提出了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偶极矩的测定方法 1937W. N. Haworth P. Karrer英国 瑞士糖类环状结构的发现,维生素A、C和B12、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的合成 1938R. Kuhn德国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研究 1939A.F. J. Butenandt L. Ruzicka德国 瑞士性激素研究 聚亚甲基多碳原子大环和多萜烯研究 1940无 1941无 1942无 1943G. Heresy匈牙利利用同位素示踪研究化学反应 1944O. Hahn德国重核裂变的发现 1945A. J. Virtamen荷兰发明了饲料贮存保鲜方法,对农业化学和营养化学做出贡献 1946J. B. Sumner J. H. Northrop W. M. Stanley美国 美国 美国发现酶的类结晶法 分离得到纯的酶和病毒蛋白 1947R. Robinson英国生物碱等生物活性植物成分研究 1948A. W. K. Tiselius瑞典电泳和吸附分析的研究,血清蛋白的发现 1949W. F. Giaugue美国化学热力学特别是超低温下物质性质的研究 1950O. Diels K. Alder德国 德国发现了双烯合成反应,即Diels-Alder反应 1951E.M. Mcmillan G. Seaborg美国 美国超铀元素的发现 1952A.J. P. Martin R. L. M. Synge英国 英国分配色谱分析法 1953H. Staudinger德国高分子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1954L. Pauling美国化学键本质和复杂物质结构的研究 1955V. du. Vigneand美国生物化学中重要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多肽激素的合成 1956C. N. Hinchelwood英国 苏联化学反应机理和链式反应的研究 1957A. Todd英国核苷酸及核苷酸辅酶的研究 1958F. Sanger英国蛋白质结构特别是胰岛素结构的测定 1959J. Heyrovsky捷克极谱分析法的发明 1960W. F. Libby美国14C测定地质年代方法的发明 1961M. Calvin美国光合作用研究 1962M. F. Perutz J. C. Kendrew英国 英国蛋白质结构研究 1963K. Ziegler G. Natta德国 意大利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明,定向有规高聚物的合成 1964D. C. Hodgkin英国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 1965R. B. Woodward美国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1966R. S. Mulliken美国分子轨道理论 1967M. Eigen R. G. W. Norrish G. Porter德国 英国 英国用驰豫法、闪光光解法研究快速化学反应 1968L. Onsager美国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 1969D.H. R. Barton O. Hassel英国 挪威发展了构象分析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1970L. F. Leloir阿根廷从糖的生物合成中发现了糖核苷酸的作用 1971G. Herzberg加拿大分子光谱学和自由基电子结构 1972C .B. Anfinsen S. Moore W. H. Stein美国 美国 美国核糖核酸酶分子结构和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的研究 1973G.Wilkinson E. O. Fischer英国 德国二茂铁结构研究,发展了金属有机化学和配合物化学 1974P. J. Flory美国高分子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研究 1975J. W. Cornforth V. Prelog英国 瑞士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 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 1976W. N. Lipscomb, Jr.美国有机硼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发展了分子结构学说和有机硼化学 1977I. Prigogine比利时研究非平衡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1978P. Mitchell英国用化学渗透理论研究生物能的转换 1979H.C. Brown G. Wittig美国 德国发展了有机硼和有机磷试剂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980P. Berg F. Sanger W. Gilbert美国 英国 美国DNA分裂和重组研究,DNA测序,开创了现代基因工程学 1981Kenich Fukui R. Hoffmann日本 美国提出前线轨道理论 提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1982A. Klug英国发明了“象重组”技术,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染色体的结构 1983H. Taube美国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研究 1984R. B. Merrifield美国固相多肽合成方法的发明 1985H. A. Hauptman J. Karle美国 美国发明了X-射线衍射确定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方法 1986李远哲 D. R. Herschbach J. Polanyi美国 美国 加拿大发展了交叉分子束技术、红外线化学发光方法,对微观反应动力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1987C. J. Pedersen D. J. Cram J-M. Lehn美国 美国 法国开创主-客体化学、超分子化学、冠醚化学等新领域 1988J. Deisenhoger H. Michel R. Huber德国 德国 德国生物体中光能和电子转移研究,光合成反应中心研究 1989T. Cech S. Altman美国 美国Ribozyme的发现 1990E. J. Corey美国有机合成特别是发展了逆合成分析法 1991R. R. Ernst瑞士二维核磁共振 1992R. A. Marcus 美国电子转移反应理论 1993M. Smith K. B. Mullis加拿大 美国寡聚核苷酸定点诱变技术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1994G. A. Olah美国碳正离子化学 1995M. Molina S. Rowland P. Crutzen墨西哥 美国 荷兰研究大气环境化学,在臭氧的形成和分解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996R. F. Curl R. E. Smalley H. W. Kroto美国 美国 英国发现C60 1997J. Skou P. Boyer J. Walker丹麦 美国 英国发现了维持细胞中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平衡的酶,并阐明其作用机理 发现了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的形成过程 1998W. Kohn J. A. Pople美国发展了电子密度泛函理论 发展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1999A. H. Zewail美国飞秒技术研究超快化学反应过程和过渡态 1)放射性和铀裂变的重大发现 20世纪在能源利用方面一个重大突破是核能的释放和可控利用。仅此领域就产生了6项诺贝尔奖。首先是居里夫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先后发现了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的钋,以及放射性比铀强200多万倍的镭,这项艰巨的化学研究打开了20世纪原子物理学的大门,居里夫妇为此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居里不幸遇车祸身亡,居里夫人继续专心于镭的研究与应用,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建立了镭的放射性标准,同时制备了20克镭存放于巴黎国际度量衡中心作为标准,并积极提倡把镭用于医疗,使放射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造福人类。为表彰居里夫人在发现钋和镭、开拓放射化学新领域以及发展放射性元素的应用方面的贡献,1911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初,卢瑟福从事关于元素衰变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理论,研究了人工核反应,因此而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约里奥-居里夫妇用钋的a射线轰击硼、吕、镁时发现产生了带有放射性的原子核,这是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创造出放射性元素,为此约里奥-居里夫妇荣获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基础上,费米用曼中子轰击各种元素获得了60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并发现中子轰击原子核后,就被原子核捕获得到一个新原子核,且不稳定,核中的一个中子将放出一次b衰变,生成原子序数增加1的元素。这一原理和方法的发现,使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迅速成为当时的热点。物理学介入化学,用物理方法在元素周期表上增加新元素成为可能。费米的这一成就使他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哈恩发现了核裂变现象,震撼了当时的科学界,成为原子能利用的基础,为此,哈恩获得了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1939年费里施在裂变现象中观察到伴随着碎片有巨大的能量,同时约里奥-居里夫妇和费米都测定了铀裂变时还放出中子,这使链式反应成为可能。至此释放原子能的前期基础研究已经完成。从放射性的发现开始,然后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再后又发现了铀裂变伴随能量和中子的释放,以至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于是,1942年费米领导下成功的建造了第一座原子反应堆,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核裂变和原子能的利用是20世纪初至中叶化学和物理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2)化学键和现代量子化学理论 在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方面,鲍林(L.Pauling, 1901-1994)的贡献最大。他长期从事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寻求分子内部的结构信息,把量子力学应用于分子结构,把原子价理论扩展到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提出了电负性概念和计算方法,创立了价键学说和杂化轨道理论。1954年由于他在化学键本质研究和用化学键理论阐明物质结构方面的重大贡献而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此后,莫利肯运用量子力学方法,创立了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的理论,阐明了分子的共价键本质和电子结构,1966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另外,1952年福井谦一提出了前线轨道理论,用于研究分子动态化学反应。1965年R.B.Woodward,和R.Hoffman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用于解释和预测一系列反应的难易程度和产物的立体构型。这些理论被认为是认识化学反应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此,福井谦一和Hoffman共获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1998年科恩因发展了电子密度泛函理论,以及波普尔因发展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而共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键和量子化学理论的发展足足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让化学家由浅入深,认识分子的本质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从而让人们进入分子的理性设计的高层次领域,创造新的功能分子,如药物设计、新材料设计等,这也是20世纪化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3)合成化学的发展 创造新物质是化学家的首要任务。100年来合成化学发展迅速,许多新技术被用于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例如,超低温合成、高温合成、高压合成、电解合成、光合成、声合成、微波合成、等离子体合成、固相合成、仿生合成等等;发现和创造的新反应、新合成方法数不胜数。现在,几乎所有的已知天然化合物以及化学家感兴趣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非天然化合物都能够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获得。在人类已拥有的1900多万种化合物中,绝大多数是化学家合成的,几乎又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自然界。合成化学为满足人类对物质的需求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纵观20世纪,合成化学领域共获得10项诺贝尔化学奖。 1912年格林亚德因发明格氏试剂,开创了有机金属在各种官能团反应中的新领域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28年狄尔斯和阿尔德因发现双烯合成反应而获得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1953年齐格勒和纳塔发现了有机金属催化烯烃定向聚合,实现了乙烯的常压聚合而荣获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人工合成生物分子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重点。从最早的甾体(A.Windaus,1928年诺贝尔化学奖)、抗坏血酸(W.N.Haworth, 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生物碱(R.Robinson,1947年诺贝尔化学奖)到多肽(V.du.Vigneand,1955年诺贝尔化学奖)逐渐深入。到1965年有机合成大师Woodward由于其有机合成的独创思维和高超技艺,先后合成了奎宁、胆固醇、可的松、叶绿素和利血平等一系列复杂有机化合物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后他又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并合成了维生素B12等。 维生素B12 此外,Wilkinson和Fischer合成了过渡金属二茂夹心式化合物,确定了这种特殊结构,对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荣获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1979年Brown和Wittig因分别发展了有机硼和Wittig反应而共获诺贝尔化学奖。1984年Merrifield因发明了固相多肽合成法对有机合成方法学和生命化学起了巨大推动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0年Corey在大量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工作中总结并提出了“逆合成分析法”,极大的促进了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现代合成化学是经历了近百年的努力研究、探索和积累才发展到今天可以合成像海葵毒素这样复杂的分子(分子式为C129H223N3O54, 分子量为2689道尔顿,有64个不对称碳和7个骨架内双键, 异构体数目多达271个)。 海葵毒素 (4)高分子科学和材料 20世纪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合成材料的出现。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和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化学中具有突破性的成就,也是化学工业的骄傲。在此领域曾有3项诺贝尔化学奖。1920年H.Staudinger提出了高分子这个概念,创立了高分子链型学说,以后又建立了高分子粘度与分子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此而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53年Ziegler成功地在常温下用(C2H5)3AlTiCl4作催化剂将乙烯聚合成聚乙烯,从而发现了配位聚合反应。1955年Natta将Ziegler催化剂改进为a-TiCl3和烷基铝体系,实现了丙烯的定向聚合,得到了高产率、高结晶度的全同构型的聚丙烯,使合成方法-聚合物结构-性能三者联系起来,成为高分子化学发展史中一项里程碑。为此,Ziegler和Natta共获了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1974年Flory因在高分子性质方面的成就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5)化学动力学与分子反应动态学 研究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揭示化学反应的历程和研究物质的结构与其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需要。在这一领域相继获得过3次诺贝尔化学奖。1956年Semenov和Hinchelwood在化学反应机理、反应速度和链式反应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另外,Eigen提出了研究发生在千分之一秒内的快速化学反应的方法和技术,Porter和Norrish提出和发展了闪光光解法技术用于研究发生在十亿分之一秒内的快速化学反应,对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三人共获了1967年诺贝尔化学奖。 分子反应动态学,亦称态-态化学,从微观层次出发,深入到原子、分子的结构和内部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碰撞过程来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李远哲和Herschbach首先发明了获得各种态信息的交叉分子束技术,并利用该技术F+H2的反应动力学,对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分子反应动力学发展中的里程碑,为此李远哲、Herschbach和Polany共获了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1999年Zewail因利用飞秒光谱技术研究过渡态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 (6)对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重大贡献 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揭示生命的起源和本质是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20世纪生命化学的崛起给古老的生物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向生命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通道。蛋白质、核酸、糖等生物大分子和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生物小分子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从20世纪初开始生物小分子(如糖、血红素、叶绿素、维生素等)的化学结构与合成研究就多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是化学向生命科学进军的第一步。1955年Vigneand因首次合成多肽激素催产素和加压素而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1958年Sanger因对蛋白质特别是牛胰岛素分子结构测定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53年J.D.Watson和H.C.Crick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项重大成果对于生命科学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它为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整个生命科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Watson和Crick因此而荣获了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1960年J.C.Kendrew和M.F.Perutz利用X-射线衍射成功地测定了鲸肌红蛋白和马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揭示了蛋白质分子的肽链螺旋区和非螺旋区之间还存在三维空间的不同排布方式,阐明了二硫键在形成这种三维排布方式中所起的作用,为此,他们二人共获了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我国化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揭示生命奥秘的历程中迈进了一大步。此外,1980年P.Berg、F.Sanger和W.Gilbert因在DNA分裂和重组、DNA测序以及现代基因工程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共获诺贝尔化学奖。1982年A.Klug因发明“象重组“技术和揭示病毒和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84年R.B.Merrifield因发明多肽固相合成技术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89年T.Cech和S.Altman因发现核酶(Ribozyme)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3年M.Smith因发明寡核苷酸定点诱变法以及K.B.Mullis因发明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对基因工程的贡献而共获诺贝尔化学奖。1997年J.Skou因发现了维持细胞中Na离子和K离子浓度平衡的酶及有关机理、P.Boyer和J.Walker因揭示能量分子ATP的形成过程而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20世纪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生命问题的新学科,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等。在研究生命现象的领域里,化学不仅提供了技术和方法,而且还提供了理论。 (7)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利用药物治疗疾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初,由于对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药物化学迅速发展,并成为化学学科一个重要领域。1909年德国化学家艾里希合成出了治疗梅毒的特效药物胂凡纳明。20世纪30年代以来化学家从染料出发,创造出了一系列磺胺药,使许多细菌性传染病特别是肺炎、流行性脑炎、细菌性痢疾等长期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得到控制。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等类型抗生素的发明,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不完全统计,20世纪化学家通过合成、半合成或从动植物、微生物中提取而得到的临床有效的化学药物超过2万种,常用的就有1000余种,而且这个数目还在快速增加。 (8)对国民经济和人类日常生活的贡献 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是最有成效、最实用的学科之一。利用化学反应和过程来制造产品的化学过程工业(包括化学工业、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制药工业、日用化工、橡胶工业、造纸工业、玻璃和建材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饮食工业等)在发达国家中占有最大的份额。这个数字在美国超过30%,而且还不包括诸如电子、汽车、农业等要用到化工产品的相关工业的产值。发达国家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中,化学、化工专家占一半左右。世界专利发明中有20%与化学有关。 人类之衣、食、住、行、用无不与化学所掌管之成百化学元素及其所组成之万千化合物和无数的制剂、材料有关。房子是用水泥、玻璃、油漆等化学产品建造的,肥皂和牙膏是日用化学品,衣服是合成纤维制成并由合成染料上色的。饮用水必须经过化学检验以保证质量,食品则是由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粮食制成的。维生素和药物也是由化学家合成的。交通工具更离不开化学。车辆的金属部件和油漆显然是化学品,车厢内的装潢通常是特种塑料或经化学制剂处理过的皮革制品,汽车的轮胎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燃油和润滑油是含化学添加剂的石油化学产品,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尾气排放系统中用来降低污染的催化转化器装有用铂、铑和其他一些物质组成的催化剂,它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氧化氮、一氧化碳和未燃尽的碳氢化合物转化成低毒害的物质。飞机则需要用质强量轻的铝合金来制造,还需要特种塑料和特种燃油。书刊、报纸是用化学家所发明的油墨和经化学方法生产出的纸张印制而成的。摄影胶片是涂有感光化学品的塑料片,它们能被光所敏化,所以在暴光时和在用显影药剂冲洗时,它们就会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彩电和电脑显示器的显象管是由玻璃和荧光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在电子束轰击时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VCD光盘是由特殊的信息存储材料制成的。甚至参加体育活动时穿的跑步鞋、溜冰鞋、运动服、乒乓球、羽毛球排等也都离不开现代合成材料和涂料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