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北京大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

142次

问题描述:

北京大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京师大学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受到举国关注,但由于清廷的腐败,政府并没有对大学堂给予充分的投入。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慈禧太后在内忧外患面前,大清国的屡屡失败再三地教训了她,为了维护皇权,她必须始终依靠矢忠于她的顽固派与保守派。但在领导权以外的各项事业中,则必须依靠新人去办,因为原有的老臣勋旧虽有忠心,但却无办事能力,于事无补。而新的人才,旧办法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改用新办法。同文馆与京师大学堂则皆是新办法,并且京师大学堂后来居上于同文馆。因此,她过去肯定并支持过同文馆,而今便会肯定并支持京师大学堂了。为此,她就可以突破并超越“戊戌变法”新政的框架,使京师大学堂为她所用。所以,她对全国各省省会与各州府县在变法风气影响下兴办的大量学校,基本上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允许其继续存在与发展。“大学堂为培植人才之地,除京师及各省省会业已兴办外,其各州府县议设之小学堂,着该地方斟酌情形,听民自便。“

北京大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

其他答案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立的,而京师同文馆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

其他答案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学校,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它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的学统,创立之初身兼传统的太学制度与现代的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延续,又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1912年5月15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北大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理科、文科、社会科学、新型工科和医科都是它的强项。据统计,北大历年录取的各省高考状元人数高居全国第一,大大多于国内其他所有学校录取人数的总和。北大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点大学,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亦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九校联盟(C9)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成员。 在2010年英国《QS亚洲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47位,亚洲第12位,中国大陆第1位。在2007、2008年,北大分别位列世界第36位和50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0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北大总排名为世界北京大学景色(20张)第50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世界学术期刊《科学》发布的最新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中国高校第1位。世界资讯网(Webometric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中国高校第1位。西班牙教育部公布的2009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9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10年中国大学校友会公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第1位,同时被评为中国六星级大学。2010年9月16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正式发布了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37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一。北大是近年来国内外各类大学排行榜中获得第一最多的大陆高校。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中国***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大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李四光、李书华、葛利普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大任职或任教。[7]1927-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平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0年,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实行教授专任制,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特别是理学院延揽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使北大理科得到较快发展;制定《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明确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并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正式设立研究院,推进高等教育的正规化。蒋梦麟还多方筹集资金,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1934年北大动工兴建新的图书馆;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夕阳下的博雅塔与未名湖,美不胜收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风波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功不可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大返回北京沙滩,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大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大的校友和教师有近100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然科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医学界等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出自北大,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近年中国高校十大科学进展中,北大均有1到2项成果入选,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官方排名中,稳居全国高校之首[8]。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大。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大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其他答案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传入中国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学校,它催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它传承着中国数北京大学西门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的学统,创立之初身兼传统的太学制度与现代的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延续,又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1912年5月15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中国***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大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李四光、李书华、葛利普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大任职或任教。蔡元培校长[7] 1927-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平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0年,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实行教授专任制,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特别是理学院延揽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使北大理科得到较快发展;制定《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明确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并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正式设立研究院,推进高等教育的正规化。蒋梦麟还多方筹集资金,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1934年北大动工兴建新的图书馆;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夕阳下的博雅塔与未名湖,美不胜收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风波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功不可没。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