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中国vs新加坡那个是最好的

138次

问题描述:

中国vs新加坡那个是最好的求高手给解答

其他答案

虽然都是以华族为主,不过由于先天存在极大差异,让我们如何来比较这两个一大一小,一高一矬,一社一资,一开一关的国家 如果单从每晚19点中国CCTV 一套晚七点那档联BO的新闻内容来判断,神州大地上的中国人是人人高富帅d个个白富美,中国,无疑便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尽情富裕着d任性着,在这个时间段内,纵是美利坚,纵是英吉利都逃不出全社会焦头烂额的惨淡现状,遑论新加坡了a言归正传,现如今的中国,最让世人瞠目结舌的,便是早前那三十年经济的大发展,不过,仅凭是这一点,我们和新加坡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很多方面,是发生在顶层设计层面a网摘一文,题曰:中国与新加坡的十大差距(转载)与大家分享,供参考!一d全民住房比较2003年,新加坡土地面积604.2平方公里,人口400万(新加坡人约300万,其余是外国在新加坡工作的人),我们可以计算出新加坡人均土地是151.05平方米!!而且这还包括了一些不适合居住的岛屿,还要建公路,要有工厂,学校,要有兵营,真正能够用来居住的面积屈指可数a新加坡的水也要基本上从马来西亚进口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土地和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是如何解决住房的a首先,新加坡严格控制土地,为防止少数人拥有过多房产和房地产泡沫,新加坡政府为了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和管理而成立了建屋局,负责统一的规划d建设和管理a新加坡全国80%多的人口都居住在建屋局所谓的新加坡特色的“政府组屋”里a一般的新加坡人,购置三室一厅的房子大概只需要70-100万人民币,这是因为政府有对公民买房有补贴a而同样的房子,外国人买住了5年以上的二手的,却要120万元以上a新加坡的全国平均工资大概是人民币每月15000(税前,包括雇主交的公积金)a一般新加坡人,如果夫妻都工作,很容易买下房子a而且几年以后还可以卖给外国人,挣50万左右,再到私人房产市场买更好的住房a所以,在新加坡人人都有房住,而且年轻人结婚都可以买房(当地人很少上研究生,要上也是在职那种,不影响挣钱),对于大学生几年后就可以攒够房钱而追求其它的了a目前,上海d北京的住房已经和新加坡的房价差不多了,而我们还要每月有一大比的管理费,停车费a我们土地远比新加坡充足,而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建房,是什么导致了如此高的房价 一个收入2000左右的普通老百姓,夫妻两个多少年才可以还清贷款 当大款们拥有别墅和高档车的时候,那些收入更低的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园一个住房梦 而做为政府,在住房商品化的今天,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解决低收入人的住房难,而不是一味的卖地皮赚钱 二d相比起新加坡,深圳的发展模式还算是成功的吗 新加坡1965年独立,7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大的发展,从人均50美元的GDP,用了30多年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最高达到27000美元,现在大概是24000美元,保持了30年平均8%以上的增长率,用30年时间超过以前的殖 家英国a98年以后发展速度才降了下来a深圳大概是1978年开始的,算起来只是比新加坡晚了十年左右a新加坡是“渔民”和“苦力”的后代,种族和宗教问题复杂,没有人支持它,完全靠自己a而深圳能够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背靠香港,可以通过户口引进人,赶走人a这两个城市有可比性a但是我们需要反思深圳成功吗 在新加坡街头绝对看不见乞讨要饭的人,在这里a政府负责,保证全民人人有房,大家安居乐业a据说马来人(当地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享受免费教育a街上没有什么警察,一旦有一个治安案件,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a前一段时间,一个中国陪读妈妈的女儿失踪a电台和报纸经常是头版头条,而且街上很多寻人启事a后来,发现小女孩遇害,几万人专程去悼念a我们想想,那仅仅是一个外国人的孩子啊 她的母亲也就是在菜市场帮忙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福建妇女,可是竟然能够引起如此的重视 深圳在繁荣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街上到处都有警察,查看证件,并经常可以带走没有居住证件的人a我在什么看到很多要饭的,据说关外就更多了a我在 的工厂里看到了打工妹们无助的眼神a有人一掷千金,有人在为几百元的工作而奔波a有人可以支持孩子到英国挥霍,有人可以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让学生看他亲戚拍摄的电影,女警官胡作非为a我们想想,比起新加坡和香港,做为窗口的深圳成功吗 通过这个窗口,我们是不是真正学到了我们想学的 三d新加坡人的工作和退休生活现在新加坡的退休年龄是62岁,很快将提高到67岁a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都在工作,NUS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学校食堂卖饭和擦桌子的很多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a一方面这是因为新加坡福利差,很多老年人的根本没有足够的积蓄(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这个话题),另外也反映经济的发展,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a全国300多万当地人,100万外国人,其中据说有30万从中国去的a这么多外国人都有工作,可想而知,当地人就业是比较挑剔的a其经济发展不是光看GDP的,也要看就业率a有就业机会就有发展,实现全民就业比实现GDP的发展更难a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人员过剩和失业,这是正常现在a问题是我们没有创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a就业机会很难让政府直接创造,政府应该创造的是一种环境,激发个人对理想,包括财富的追求,从而为社会创造就业a让每一个想工作的人找到工作a我们的毕业分配制度用了10年的时间,只是改革了一半,取消了分配,但是,还是逼着大学生当年必须找到工作,否则户口打回原籍,永远没有改变户口的机会了a这些都该取消了,都知道要取消,为什么就这么难 我不想看到“管分配”老师的嘴脸了,也不想看到“管档案”,更不想和学校户籍科“管户口”打交道了a我希望食堂就是外面的餐厅,而不是一个“管食堂”的“老师”管理的处级单位a四d税率比较在新加坡如果收入30万人民币的话,税最多大概是2万a我记得10万以下大概是不用缴税的,另外交的公积金也不纳税a应该比西方国家低很多,和香港应该差不多a和美国不同,新加坡第二年夏天交前一年的税a夫妻两个可以单独算,也可以合起来一起算a在税的计算方面,有很多减免,比如孩子越多,减免越多a比如负担父母,孩子服役,配偶或者子女残疾等等a另外,还要遗产税a顾保姆还有一个LEVY,以防止因为保姆工资过低,使大量新加坡人顾保姆,带来社会问题a税可以网上报,收到税单后,通过ATM或者支票就可以缴了a见不到税务人员,和单位也没有关系a最后,通过信,邮寄回缴税证明a这样,你可以做为你收入的凭证a我们中国的税率算法太简单,不考虑一个家庭情况,就一刀切缴税。另外,每月纳税的的方式我感觉不如按照年计算更加科学a因为月收入波动太大,如有时有奖金,有时没有,有时有稿酬等一次性收入a另外,缴税前的收入评估也是防止腐败的好时机a还有,我记得以前在大学门口,有人拦截自行车收税a抓住你就倒霉,没有抓住就没有人管a我感觉如果一个税很难执行,不如不收a要收大家就都要公平a五d股市比较新加坡股市的平均P/E我估计大概是15倍左右a很多P/E不到10的小公司a很多中国公司到新加坡上市,发行价大概就是10倍,跌到5倍以下的也有不少a在这里,很多公司将收入的50%分红a很多情况下,一只股票(如地铁股票)得到5%的分红并不困难,这还不考虑PROFIT的持续增长a股市确实比存款挣钱a我认为关键是新加坡不限制资金流动,老百姓对于新加坡没有信心的话,可以将钱换成美元d欧元等任何货币a可以买日本股市,中国B股a可以通过基金投资到任何收益率高的国家,地区和行业a或者干脆存到花旗银行,马来亚银行a相比之下国内的公司发行价就是20倍a结果年底不分红a这样***股市跌了这么多年,比国外还是贵,除非公司前景特别好,否则还要跌a很简单,从长期看,不如放到银行a美国的P/E也比较高,但是企业发展快,这点新加坡比不了a我感觉中国还不如不限制资金流动,为什么要吊死在中国不赚钱的股市,为什么我们不能到香港用1/2的价钱买同样的股票 为什么我们不能到美国买GOOLE,到日本去买SONY,到德国买SIEMENS,去迎接真正的高科技(而不是清华,北大那些骗人的校办公司) 六d社会福利比较按说税这么低,福利应该不如中国了,但是好像又不是a而且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要保持一定规模的陆海空和外交,花销不少a新加坡也有类似于中国的基金(好像北京叫做3金或者4金什么的,企业要给职工交的)a新加坡一般每月工资的20%用做基金,另外,公司再出13%(经济好是多出些,坏时少一些)a用于医疗,养老和买房a用于医疗和养老的部门年存款利率大约是4%a住房部门可以用来买房,医疗部分可以用来报销医疗开销或者买医疗保险a这样一个人如果30岁时有1万元基金,63岁退休时将有3.6万元a老百姓允许用这些钱进行风险低的投资,如债券,股票,投资基金a到55岁时可以取出来,也可以买养老金,到时候每个月就有了固定的退休金a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你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清清楚楚,很分明a有人中间到美国工作了几年,过几年发展的不好,又回来了,没关系,以前的帐户还在,接着交就可以了a很多30多岁的人就开始规划自己的退休了a我们有了这些,还不完善a关键是一笔糊涂帐a比如这几金好像只是随工资挂钩,而没有和奖金抓构,这样是不是太少了a另外,应该扩大到国家范围,而不是户口所在地,否则很多人无法交a还要要写清楚,现在交了,将来究竟享受什么退休待遇,还是退休是还是像现在一样安装行政级别来,如果这样,大家还有什么积极性 拼命往上爬就可以了a另外,自己交了多少,是不是定期应该有一封信告诉自己a我记得在上海问过一些同学,他们好像都不清楚这些a如果一个人在55岁去世了,这些基金可不可以转给配偶或者子女 另外,如果政府代大家投资这部分钱,是不是大家应该享受增值 我们都是一笔糊涂帐a谁也不清楚 至少我是查不到a我老公出国前工作过,估计现在户口都注销了,不知道以前交的还有没有 是不是被贪污了 在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用来和政府打交道,如报税,查看自己的公积金,如竞标拥车证a政府的任何政策网上都可以找到a比如你可以找到包括总理在内的高官的电话,电子邮件和通信方式a我曾经有事给一个政府部门发邮件,很快就有了回信a另外,全国只有一级政府a我们也在谈政府上网a我记得2000年在上海当时办护照时,必须到公安局去领表格 为什么不放到网上让大家打印 好像4年过去了,还是这样a我们的上网工程更多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多少人用网络来为老百姓提供真正的便利 现在国内在搞社区,就是以前不归政府管的,如提倡什么发扬什么等等,政府又管起来了a这样无形加大了财政负担a按照地域划分社区的方式相对于把城市分成了村庄a我感觉即使向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地方统一管理结婚就可以了a而不是把这个职能分散到社区,因为社区负责一小片,不可能天天开门a另外,政策解释得也不一样,有的还强行推销纪念品,否则就以各种理由刁难a诸如失业登记等等,如此专业和重要的事情,当然应该统一到市级a总之,我们没有必要养这么多人,这些人没有权利勒索纳税人a八d大学教育比较我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在中国和新加坡都上过学,对国内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和了解a新加坡的高校老师收入确实很高,但是都很认真负责a一般说来,老师不能让研究生干一些与专业没有关系的开发项目,而且博士生从一开始就是安心写文章,你写不出来,老师比你还着急,因为学校也要考核教师的a中国过来的博士生大概每月有人民币6000到10000的奖学金,租房用去1500人民币,平时吃饭用1500人民币a这样,每个月还会有人民币3000以上的节余a所以,一般有奖学金的学生日子还是不错的,有的假日还可以回国或者到其它地方旅游a新加坡人大多业余读硕士,很少读博士的a而且,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班的概念a我记得在国内读书是,大学有班,有班长,有班干部,有班主任,负责学生工作a必须住学校宿舍,很多人一个房间a大家矛盾很多,但是也没有办法a每年班里要给学生打品德分,即使是宿舍长都有加分,甚至春游帮同学也加分a很累,真的很累a毕业时,要综合测评,班干部分数最高a幸好那时候已经不分配了,听以前同学讲分配工作就像分房,让人心里累a这边没有班,你可以通过一些自发的社团认识人,没有功利大家相处也就没有猜疑a可以选择自己的住处a总之,你就是读书的,不用管别人,不用求人a你是一个自由的人,随心所欲的安排你的私人生活,没有人有权力为你的品德打分,没有人敢于让你向它回报思想,你也不必学习新加坡政府的文件,或者领会新加坡的什么“精神”a没有毕业分配,没有感说你不关心集体a你参加任何社团都是自愿的a你献血是自愿的,你不愿意,学校不会像北师大一样强行检查你是不是真的有问题a你献血了,也不会有领导摸着你的脑袋说你是新时代的好青年a也不会遇到招生的人勒索和招生黑幕a九d生活质量对比前边已经谈很多了a这里我要说的是,在新加坡,摩托车是可以用的,因为这是穷人的代步工具(顺便说一声,这里车很贵,先买拥车证,汽车的大约人民币10万,摩托车便宜很多a还好老百姓不一定非买车不可,让那些有钱买车的多出钱好了a)a我感觉很多中国的中等城市,完全没有必要禁止摩托车a摩托车上下班还是很方便的a好像我们这些城市取消摩托车也没有反对的声音a反正有钱人可以买车,享受更好的公路a老百姓就只好挤公共汽车了a这样,老百姓交了税,却没有权力充分享受使用公路的权力a新加坡几乎天天下雨,但是我却没有雨伞,为什么 城市规划的好a出了门又遮阳和遮雨的,地铁可能和购物中心连着a不用担心下雨a十d报刊这边的报纸经常报道一些小事情,比如有人在电梯抢劫啦,车祸啦,往往都是头版头条a当然还要一些“无聊”的,如赌博,“迷信”等等a如果有命案,一段时间内都有报道,从出事,到逮捕罪犯,到审讯a最后几年后还可能改编成电视剧a我记得每年大概全新加坡有20多人死于谋杀a这让我想起以前看电影经常看人们通过查看以前的报纸来了解曾经的命案a而这些确实是新加坡人关心的,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大事情关心,死人永远是大事a我们一般都是等到破案之后表彰时才知道的a有些是在国外网站上流传很久了,国内报纸才有a而头版头条一般是领导开会学习什么精神的a大学生因为没有暂住证被关押,死了才知道a妞妞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网民自发桶出来的,还有那个在美国被打的,本来还是爱国面孔的,没想到是公款挥霍a我记得以前我所在上海的学校就曾经轰轰烈烈的高过“12345”思想教育工程设么的a我只是在这里说了新加坡成功的一方面a我是关心中国的发展才去做这些比较的,很害怕被人骂成崇洋媚外a新加坡的问题也一大堆,如中英文都学,但是什么都说不好a比如老年人工作很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退休金a比如面对中国和印度低成本国家的竞争,找不到有效的应对策略a比如过于严格的控制而使社会缺乏活力等等a新加坡还是要继续学习西方的,因为西方有几百年的成功经验,如美国的创造力,欧洲的福利系统,等等,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继续漂泊去美国的原因a但是做为一个从60年代末期才起步的多元种族国家,比起东南亚那么多独立的国家,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而且其成功不全是偶然的,而且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得到了实惠a我们要学习的当然是它成功的方面a每年都有大批中国高官到新加坡本地大学培训,中国政府花了这么多钱送他们出国,我希望它们正在看到“真正”的差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不允许吃口香糖”“罚款”“鞭刑”“儒家文化”“宗乡会馆”“新加坡人勤劳勇敢”这些表层的东西a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