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PPT第一页是哈佛、耶鲁等美国最著名的十所大学的校名,然后,他向在场的欧亚老师们开始提问:“这些大学有一个最主要的共同的优点,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台下的老师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都是世界最有名的大学”,教授摇头;“科研水平都比较高”,教授又摇头;“都很国际化”,教授继续摇头;“历史都很悠久”,教授还摇头;“拥有最好的学生”,教授有些叹气;“都很有钱”,教授还是不吐口;“都是私立的”,教授看来有些绝望了……台下还在抢答,要说也都没离谱,可是这老先生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我在台下有些坐不住了,既尴尬,但也没把握回答。
教授这时开了腔:“这些学校最主要的共同点就是拥有最好的本科教育,都非常重视教学。”唉,从事大学教育这么多年了,这些大学也听得如雷贯耳了,可就是没有想到这些学校的看门法宝其实如此普通!转念一想也很简单,只要问一下想上大学的人最主要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可是又有多少中国的大学生满意他们目前所上的课程?悲哀在于,目前在我们的“建一流大学”的浪潮中,大学的教学依然处在边缘位置。不仅在观念上没有得到重视,而且在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各大学的青年教师培训所讲的内容还是板书、仪态、顶多加上一些PPT的制作,让人哭笑不得。各知名大学的教育学院一门心思的研究所谓“高等教育学”,而真正需要的各级各类的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却无人问津。我前几年提出要向好的培训机构学习,很多人有些不屑,以为老胡怎么越来越没格调,竟然往下走。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一是学些本领;二是获得一张文凭。新东方这样的教育机构,收费远高于大学,又没有文凭可卖,课程不好谁会来花钱?假如我们学校的课程真的可以赶上或者超越这些好的培训机构,又有文凭可发,那么,我们与培训机构相比,可以颁发文凭;与公立大学相比,课程质量高出一筹,这不就是竞争优势吗!还有一种观点以为教师没有做科研就不是好的教师,没有好的老师,也就没有好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这个逻辑,只说出了搞好大学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类似的条件还很多,比如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投入教学的精力、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学习的态度、教育教学的评估导向、教育技术的采用、教师的学力素养、产学合作、社会服务等等,从事本领域的科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果对这方面太过强调,投入过多精力,有时候还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副作用。当然,最好是把上面的必要条件都占全了,这就是所谓的“应然”,“实然”是我们没有这样多的资源和能力。不仅我们没有,绝大多数的大学也没有。丙奇讲的对,教师从事科研应该服务于教学,由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容易测量,再加上会带来许多经费,所以现在许多大学把科研与教学工作本末倒置了。特别是当前的教育行政化氛围,让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搞科研,某些教师可以以科研为目标,某些大学可以以科研为主要导向,但是都是这副架势那就恐怖了。这也就是我们当前大学的普遍现状,装“科研”。也是为什么学术失范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这些所谓新建本科院校如果还要走各大学普遍所走的道路,那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就一直老老实实在后面呆着吧。因为在这条路前面走的学校已经把几乎所有的资源给占据了,现有的所谓科研经费、科研评价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讲究的是历史地位、资源投入、行政主导。所以,这场比赛,按这样的比赛规则,套句俗话: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一旦生源市场大幅下降,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没有特色和质量的新建院校。所以只有寻找差异化、国际化道路,重新定义高等教育的质量观,用好的课程、高质量的教学培养有用的人才,让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我们才能走出未来的困境。好在中国的大部分大学还在发展他们的“科研立校”之路,我们也就有了做“教学立校”之梦的空间。所以,李开复的话“做最好的自己!”不仅适合个人,也同样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大学。 精彩链接: 利比亚战事背后的利害和是非“文科生”的提法该改了为什么不能提前修满学分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看上去很美杜拉拉火了,老胡急了“西安的教育满意度不及格”一点也不令人奇怪韩寒对《孔子》有些不厚道评选“高职师范院校